上市银行年报收官 “不良双升”成为主流
日前,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4家披露了2015年年报。尽管各个银行财务数据各异,但总体而言,有一个共同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相对2014年均出现升高现象。
日前,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4家披露了2015年年报。尽管各个银行财务数据各异,但总体而言,有一个共同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相对2014年均出现升高现象。
银监会此前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也显示,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较2015年三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数据连续第10个季度环比上升。
多家银行认为,信用风险防范,控制不良资产,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
“双升”背后
银行不良贷款,是指银行贷款给个人或者企业,企业逾期很长还款或者甚至无偿还能力,导致银行长期回收不了资金的贷款。不良贷款可以说是银行体内的“毒瘤”,侵蚀银行的利润或资本金,严重的还会引发银行破产。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造成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二是来自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一方面,银行以经济为基础,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状况。受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价格回调、中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未出现明显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面对经济增速的下降、企业负债率的积累、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等外部环境。现阶段,经济增速下滑较明显,企业经营状况反映在财务上则表现为资金周转困难、利润亏损,由此反映在银行方面则是贷款逾期无法归还。
另一方面,受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金融改革的影响,同时受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推进,也使得民间金融机构以及创新性金融机构不断蓬勃兴起,商业银行的利润收益被不断瓜分。银行净利润下降,用来做拨备覆盖的资金随之减少,不良率攀升。
目前银行不良贷款威胁主要集中的三大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短期内风险犹存。
破解之道
对于不良贷款而言,一般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商业银行可以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自身积累的盈余核销坏账,也可以采取债权拍卖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解决不良贷款,关键是在严格控制不良贷款增长的同时,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步消化、降低不良贷款。
二是从外部为商业银行注入资金,用于化解不良贷款。把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账面剥离,交由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置。 1999年,我国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账面价值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1.39万亿元不良贷款。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并向农村信用社注入了1650亿元专项票据或再贷款,用于解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沟通与协作。
此外,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ABS)也是当下化解不良率的路劲之一。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调整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加速资金流动性,加快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释放更多资本金,有更多空间做现金产业。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化解不良信贷资产的重大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