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如何在“一带一路”中运用?

梁海明 | 2016-04-22 17:23 750

来源:FT中文网 梁海明对于名噪一时的比特币,外界虽然风评各异,但其基础所在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却迭获肯定。区块链的功用犹如一本

来源:FT中文网 梁海明


对于名噪一时的比特币,外界虽然风评各异,但其基础所在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却迭获肯定。区块链的功用犹如一本庞大的分类账,自动记录每笔新交易并将交易数据形成“区块”入账,储存在互联互通、共享的全球网络系统中,且让交易无法被任意篡改。


“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


因此,除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试用“区块链”技术来处理私人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外,花旗集团、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瑞士联合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廿二家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也将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的交易作业的新一代系统,希望藉此构建新国际金融交易体系的主导权。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也开始应用在保护知识产权、律师公证、储存个人资料和网络游戏等领域。


尽管“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重视,但并非全无漏洞。例如,“区块链”看似透明公开,但使用者实行实时匿名的交易,政府较难监管;“区块链”可连接导航技术,容易暴露使用者的行踪。未来“区块链”处理的交易井喷,会否导致其效率下降也存有疑问。对此,不少国际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已投入巨资打造“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希望攻克“区块链”技术的瑕疵及缺点。


随国际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的纷纷参与及“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将对环球的金融、商业和政府政策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应考虑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参与完善和规划国际各组织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金融互联互通、企业“走出去”领域。


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的互联互通 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在机制上存在“特里芬悖论”——美国通过美元的主导地位向国际转嫁其金融危机,不但严重冲击环球金融市场,部分地区、国家更因此爆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加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货币结算广泛采用美元,不但成本较高,还容易遭受汇率波动风险、信用风险和贬值风险等风险。 要减缓或避免这些影响,中国政府应考虑联合即将成立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内的政府和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开发一个虚拟货币系统。


这种由各方共同拟定规则,信用建立在联合协议上的系统,为其运作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该系统不但是双边货币互换、多变交叉货币互换的网络版,更是升级版、智能版。


创建一个虚拟货币系统,一方面可以为亚洲各国提供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国际交易平台和交易环境。


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可以免除现有支付方式所需涉及的银行、跨境支付平台和兑换及结算平台的复杂程序,可以为亚洲各国的企业提供一种低风险、节省成本、方便快捷和安全可靠的互联网交易支付方式,也可进一步应用到各国民众的股票户口、银行账户交易上。 虚拟货币系统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内若试验成功,可逐步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由于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是促进经贸、投资、旅游等众多领域合作的基础和支撑,这不但可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更能加强中国与沿线各国在其它领域的互联互通。


“区块链”技术可协助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 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往往由于对投资所在国家当地的税务、法律、文化和拟投资的企业实际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感到陌生,担心上当受骗,导致不少企业既想“走出去”寻找机遇,但又怕“走出去”寸步难行。对此,可以考虑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些拟出售的农业、能源、资源等被投资者的资料数字化,通过“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把相关讯息广泛地、迅速地向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投资者传播,供潜在的投资者参考。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区块链”技术高安全性、互相监察验证和公开透明等的优势作信用背书,可以增强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互信基础,方便投资者作出投资选择及签订具有信用背书的合同,而无须担心遭遇欺诈问题。 反过来,中国富余的产能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利用“区块链”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投资者推销。


这不但可以减少交易和营销成本,也可向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各国进行网络众筹,甚至在网络系统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更重要的是,有助解决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另一个可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知识产权。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过去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知识产权遭侵犯,商标遭国外企业抢注。例如“飞鸽牌”自行车商标被印度尼西亚抢注、“海信”在德国被抢注、联想因Legend在很多国家被注册要改用“Lenovo”等。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中国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在海外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等费用较高增加企业的负担,也是导致中国不少企业放弃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原因。要解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知识产权遭侵犯,商标遭抢注的问题,则可考虑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低费用、无法篡改的、互联互通的环球公开数据库,通过将每一个已经注册的知识产权、商标的信息作为一个“区块”嵌入“区块链”,“区块”被永久确认之后,就不再需要向每个国家都进行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


或许需要几年的时间,“区块链”技术的所有潜力才会清晰显现。但在该技术迅速演进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寻求将其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相结合,紧紧把握住这一Cutting Age(潮流尖端)。


这不但有助于推动该战略建设,更有利于中国从国际经济活动的融入者向塑造者转变,以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等领域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0
标签: 区块 中运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