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迈入又一个黄金五年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来源:国际金融报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黄金时期,面临机遇和较多的有利条件。
自2009年首先在上海等5个城市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悄然走过了5个年头,可谓成绩斐然。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24个境外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规模超过2.6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尤其在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快马加鞭之势,中国先后与韩国、阿根廷、瑞士等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而俄罗斯银行新闻处也表示俄罗斯银行已和中国人民银行就本币的互换协议达成一致。
作为“十二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展主题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上海金融开放”主题日活动近日举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吴益强在会上指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分隔不开的。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施琍娅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上海金融开放”论坛上称,“十二五”上海市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黄金时期,面临机遇和较多的有利条件。
上海首个五年成绩斐然
“十二五”时期,上海市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居全国前列,2015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国际收支中的占比已超过30%,为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中心奠定了基础。此外市场主体参与度不断提高,上海市已有92家银行共535个分支机构、35580家企业单位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显著提升。
“2015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同比增长57%,居全国首位,占同期全市国际收支的34%”,据施琍娅介绍,“十二五”时期,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业务总量、市场主体、业务创新、风控模式等十大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上海市商业银行为境外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394个,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境外机构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5266个”。
施琍娅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5年上海市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从3312亿元增长到2.7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70%,占全国结算量的比例从16%增长至23%。2015年全年上海市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同比增长了57%,居全国首位。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量超过了9000亿元,同比增长15%,服务贸易结算量是1527亿元,同比增长26%。
此外,自2014年6月正式启动自由贸易账户以来,业务发展比较快,截至目前已经有42家上海市金融机构提供自由贸易账户相关服务,其中,中外资银行34家,财务公司4家,证券公司2家,市场基础设施机构2家。2015年各类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现了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超过4万亿元。
在具体开展的业务方面,业务创新领先全国,先后开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业务的先行先试,充分体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先发优势。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不断丰富,RQFII、RQDII、沪港通、陆港基金先后开展,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在上海成功上线运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加健全。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也成效明显,实现了上海市金融机构全覆盖,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保驾护航。
会上,与会专家、银行和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一系列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及自贸区创新业务,为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许多政策红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的意愿,切实服务了实体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黄金期
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化发展与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亦不断加快,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进一步推进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
携程旅行网首席财务官、高级副总裁王肖璠作为政策收益方企业代表在会上表示,对外支付方面,随着2010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出境游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跨境人民币融资也给携程这样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支持,并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上海市金融机构的跨境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应运而生。
施琍娅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黄金时期,也面临许多机遇和较多的有利条件。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和定位更加清晰,推进合力不断增强;二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将激发更多更大的市场需求;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对人民币跨境和国际使用提供强大的助力。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观察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局限于加入SDR,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金融中心的开放同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和资产货币,过去七年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空间尚存,但增速可能有限”。
“还有两方面因素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走势。”连平表示。在货币政策的层面,现在中国货币政策是稳健偏松的状态,目前来看利率水平还在下降,流动性继续保持总体宽松的格局。而美国也已经开始加息,未来肯定是加息通道,只是步伐快和慢、程度高和低的问题;从利率、流动性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同美元相比运行的方向正好相反,在货币政策推动下,美元可能较长时期处于逐步走强的过程,但是人民币有可能还是会在未来一个阶段处在相对比较弱的状态,这将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次,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资产货币”的发展空间逐步饱和。在过去的7年间,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和资产货币推动国际化快速发展。连平称,随着货币政策的改变,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和资产货币的发展速度会逐步放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国际化发展的阶段,人民币以“负债货币+投资货币”的模式发展空间更大一些。
重视本土离岸市场建立
连平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离岸市场都很谨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我觉得上海应该大张旗鼓地表态,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应该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之后,产生了很多和离岸金融相关的业务,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得到发展和规划,尤其是对于未来很重要的一个落脚点,要控制风险,以免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年初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汇率波动,这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一个醒。海外离岸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前一阵子我们已经看到,对海外从事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收取准备金。连平表示,中国资本市场金融中心的开放程度要与新模式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如果金融中心不能相应地推进开放,金融中心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兑换依然维持在旧状态的话,那么人民币作为负债货币和投资货币的发展将是很困难的。”
连平具体指出,本土市场应该要和香港等重要的市场形成很好的沟通协调,货币政策在本土的实施也要影响到海外市场,这一点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人民币市场不是割裂的市场,境内市场对海外市场的影响,必要时候规模可以更大。上海在未来金融中心规划中间,离岸这块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如今国内已经有四家银行可以做离岸业务,但并不是境内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现在由于各种政策的限制,整体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发展速度很快。似乎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还早了一点,但是这次人民币汇率较大的波动提醒了我们,是否有必要提前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未来国际化带来更多的主动和安全。”连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