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的痛点与对策

2016-03-24 14:32 57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其深层次原因是贸易战略、模式创新都未能很好地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其深层次原因是贸易战略、模式创新都未能很好地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落后于贸易大国的现实需要。新时期,中国外贸需以全局性的闭环思维,强化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战略定力,融合东方合作理念,以国际视野,尊重国情特色,构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提升外贸发展的内生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外贸面临下行压力,其深层次原因是贸易战略、模式创新都未能很好地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落后于贸易大国的现实需要。新时期,中国外贸需以全局性的闭环思维,强化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战略定力,融合东方合作理念,以国际视野,尊重国情特色,构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提升外贸发展的内生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首先要根据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公平竞争的原则,从法律体系构建、完善市撤境、政策体系构建、以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促进合作、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实力以及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的重点措施,力争在市场结构、企业活力、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国际品牌、综合服务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重塑开放、充满活力的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


2015年被称为中国外贸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虽然占国际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2.4%提升至13.4%,仍居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但进出口双降显露出寒意,中国外贸或将进入下行通道。究其原因,舆论普遍认为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中国要素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减弱、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等因素造成。其实,这些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的贸易战略、模式创新都未能与国际需求结构变化相匹配;外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已落后于贸易大国的现实需要。要保持中国外贸的稳定增长,需要构建新的外贸战略体系,提升外贸发展的内生动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响外贸增长的三大痛点


造成外贸双降、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外部国际市场因素,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结构调整状态,国际贸易态势低迷;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中国外贸自身结构调整的效应尚未发挥出来,未能形成引领发展态势的新增长点。具体分析,可归结为三大痛点:


其一,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明确。


外贸转型升级已提出多年,也显示出一定成效,一般贸易比重上升、民营企业占比提高、市场多元化加快。然而,这些成绩受到加工贸易减少、外资企业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减少等负增长效应拖累,使得前者对整体外贸的拉动作用减弱。可见,外贸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鼓励产业链、供应链的共同优化提升,提升传统优势,培育新的优势,而非只是推动结构转型。否则,仅是形成替代效应,难以形成增长效应。


其二,政策激励缺乏实质效果。


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的指导性文件,也推行了一些贸易便利化政策,但这些指导意见和政策并未形成具体的实施细则,地方政府在执行这些指导意见时也并未形成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具体措施。相关调研显示,90%的企业并不关心也没有获得指导性文件所带来的实质性作用。虽然相关部门在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等方面推行了系列措施,但这本应属于正常工作,不能作为实质性激励政策,而企业普遍关注的税收高企、融资难融资贵、多次报批等问题仍未能获得根本解决,外贸企业的各类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其三,外贸主体的信心和动能趋弱。


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外贸的主体,但由于生产、贸易成本不降反升,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定,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微薄,不能盈利又缺乏实质性的政策利好,外贸企业关闭和转向的数量年增幅超过15%。尤其是中国外贸的主体有很大一部分是港澳台企业和华商侨商,其对中国外贸的贡献率最高时达到70%以上,但由于这些企业主的第一代基本已经年老,第二代大部分都不愿再秉承前辈衣钵继续做外贸,而从事外贸的也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继续做加工贸易,这些主体对外贸的贡献率已经低于40%,成为导致外贸订单流失、进出口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因产业和订单转移已导致出口减少950亿美元。


2016年外贸趋势忧喜并存


WTO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量增长3.9%,预计2016年中国外贸增长会持平或略好于2015年,乐观估计能与全球贸易增长持平。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外贸发展的痛点和制约因素,则很难摆脱外贸发展困境,外贸下行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外贸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


2016年,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进口需求下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仍会成为外贸下行的主要影响因素。TPP签署后对中国外贸企业的排斥效应可能会有所显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影响企业决策,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依然激烈。


外贸短板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国外贸的短板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出口产品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致使中国出口产品基本处于价值链低端,而进口产品的价格并非由买方决定而是由卖方决定。所以,中国贸易进出口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定价权完全不由中国企业决定;


二是品牌产品缺乏。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导,自有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能力较弱,这就使得中国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产品难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国际市场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愈加突出,定制型贸易成为大部分本来就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外贸企业一个需要跨越的门槛;


四是高端制造业生产能力低和商贸流通的国际化水平弱皆成为外贸质量和效益难以根本提升的瓶颈。因此,弥补外贸短板需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协同运作,并非仅靠外贸企业和外贸管理部门的努力就能达成。


构建中国特色贸易强国战略体系


2015年2月,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若干意见》,较为具体地提出了培育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的目标、措施及政策体系等。这的确是中国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的必然之举,但无论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或是实施贸易便利化,皆是促进中国外贸发展的基础工程,面对多重不利的内外部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外贸需要更高格局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


新时期,中国外贸需以全局性的闭环思维,强化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掌控能力和战略定力,融合东方合作理念,以国际视野、尊重国情特色,构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


首先,根据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公平竞争的原则,从法律体系构建、完善市撤境、政策体系构建、以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促进合作、提升货物出口竞争实力以及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中国特色外贸战略体系的重点措施,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共同采取行动,落实配套措施,力争在市场结构、企业活力、贸易方式、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国际品牌、综合服务等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重塑开放、活力的对外贸易发展新格局。


其次,要将中国外贸放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有重点、分阶段逐步落实各项措施,要以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外贸特色创新发展为主线,将贸易强国建设与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国际经济合作相结合、与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相结合,全面提升中国外贸的质量水平、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乃至主导权。


第三,以“互联网+外贸”助推贸易强国建设。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措施,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本地区外贸的新增长点,地区间要加强合作,良性竞争,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互联网+外贸”的特色发展优势:一是要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引导其加快和制造企业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贸易强国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凭借“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模式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全面构建贸易强国生产营销网络。使互联网融入对外贸易的各个领域,整合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从线上到线下,使国内生产流通与境外生产贸易形成一体化链条,真正实现城乡统一大市尝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第四,培育“合作+竞争”型中国外贸新优势。要在巩固和提升既有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优势要素潜力,培育特色、创新、活力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要素既要包含产业合作、市诚作、渠道合作等内容,也要包含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通过有效配置和调动优势要素,实现中国外贸在全球价值链、商品链、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共同提升,集聚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核心动力。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0
标签: 外贸 新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