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银行业会是怎么样的?
十年之后的银行业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面貌。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如果希望屹立不倒的话,必须经历显著的脱媒化,亦或者做出前瞻性的业务模式调整。
来源:华尔街见闻
十年之后的银行业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面貌。许多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如果希望屹立不倒的话,必须经历显著的脱媒化,亦或者做出前瞻性的业务模式调整。
科技改变一切
有关传统银行业分崩离析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类似Fintech的概念被视为银行业的终结者。无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和资本市场许多方面已经受到了“外来者”的挑战。新兴产物/概念的最大后盾在于,科技创新的力量有可能改变传统的一切。数以万计的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全面渗透那些弱点百出的传统机构。想象一下未来银行业的情形:没有银行家的银行、无需实体分支机构便能提供服务、无需存款便能放贷……
新模式:灵活、合作、开放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尤其是那种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公司,过去几年已经在简化他们的业务和运营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方式,外包非核心业务不仅更简单而且更便宜。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员工很有可能非坐班制。这就意味着,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保留企业的辨识性、并维持员工的忠诚度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通过复杂的网络和工作网,银行和第三方合作之间的关系会愈加紧密。这种延伸性的生态系统会带来新多便利和潜在的风险。
品牌重要性和客户体验
用不了太长时间,银行业也将面临其他行业同样的问题——品牌辨识度。金融危机以来,许多银行依然未能摆脱之前的负面形象,市场对于银行业的信任度也处于冰点。过去十多年来,银行的品牌效应增长是最为缓慢的,这显然和银行业在经济和社会体系中的重要性无法匹配。
未来银行业势必会面临打造自身品牌和提升用户体验的历史使命。只有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并获得更多的客户需求,银行才有可能为客户做到“量身定制”的服务。
全新的支付方式:区块链、直接&无缝
作为支付和交易的重要媒介,银行运作的方式将更为现代化。区块链的横空出世正在改变现有的格局。同时,移动端支付增长也在“逼迫”银行做出角色调整。排媒现象对于银行业的威胁是切实可见的。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的支付系统会在持续不断改进的科技推动下变得大为不同。未来五年内,区块链将是最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支付方式。到2020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私人支付系统交易量会大幅增长。Uber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体——自动交换支付系统会在2025年成为现实。此外,由于交易变得更为直接和数字化,交易费用也会下降。当然银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是毫无疑问的。
人工智能主导交易
过去十年来,“无需交易员的交易”已经成为现实。算法交易和交易所电子化令人类交易员的重要性不断减弱。不过闪崩等情况的出现也证明,新的风险也在逐渐浮现。
自动化交易的发展和交易所清算系统的加速或令市场更有效率,不过这也会导致趋同性更加明显。人类的角色重心将转向构建算法、投资决策、策略建议和客服服务。
适者生存
美国银行业的历史证明,脱媒化绝非一朝一夕。三十多年前,银行在企业信贷中的占比一家独大,而2014年银行在企业信贷中的比例已经只有30%左右。这一趋势总体而言是有益的,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避免银行业出现问题而导致经济受到挫伤。
市场化信贷模式(批发信贷)的趋势将不断得到强化。金融机构可能通过“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或者与大型银行合资的方式来努力确保自己的市场地位,银行也会吞并一些做批发信贷及相关技术的(金融)机构,类似白标的合作方式也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