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韩自贸区大幕开启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终成正果,两国的产业合作也将由此迎来新机遇。
来源:企业观察家 作者:杨百会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终成正果,两国的产业合作也将由此迎来新机遇。韩国作为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的经济体GDP总量占到全球的73%。中韩自贸协议的生效,将有利于山东以韩为“媒”,抢滩世界。
2015年12月20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自2012年5月以来,历经14轮正式谈判,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终成正果。
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自贸区。该协定实施后,距离韩国最近的山东省自然成了政策最先落地的地方。
零关税时代到来
2015年12月20日上午,韩国原产的2600吨液体硫磺在青岛海关申报进口,并享受中韩自贸协定关税优惠。这是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的首批进口受惠货物。获益于自贸协定降税安排,企业原本需要支付的2万多元进口关税降低到了零。
进口商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每吨硫磺成本价格可以优惠10元钱,这样测算到全年来说,成本能降低100万元上。”
我国化肥生产的液体硫磺80%来自韩国和日本。这些费用的减少最终受益的是农民。同样是首批,青岛同丰有道自动化设备公司研发生产的100台智能型机器人当天同时从青岛海关通关发往韩国。自贸协定实施后,这批中国原产智能机器人进入韩国的关税税率由8%降至零,降低税费2万多元。
“中韩自贸协定实施首年,山东省出口商品预计可享受韩国税款优惠8.5亿元人民币,主要受惠商品为机电产品、皮革制品及玻璃制品等;进口企业可减免税款1.9亿元人民币,主要受惠商品为部分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机床等。”青岛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
按中韩自贸协定的规定,中韩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达到贸易额的85%。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韩国每年对华出口商品730亿美元和中国对韩出口商品418亿美元将会享受无关税优惠。
另据海关总署测算,根据201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量静态估算,实施首年,中韩自贸协定项下约有260亿美元中国出口货物、200亿美元韩国出口货物在对方享受关税优惠。
之前山东省商务厅亚洲处处长贾继庆对鲁韩贸易进行过分析:“从今年(2015年)1——11月份来看,山东的外贸压力比较大,但是对韩国的出口逆市增长了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吸收的韩资增幅超过35%,这都是中韩自贸协定的预期效应。”
中韩自贸协定中,纳入了地方经济合作的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在协定生效之日起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双方的产业合作也将由此迎来新机遇。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卢庆华说:“我们预计包括现代汽车的零部件,包括韩华,包括LG电子,甚至三星,一些金融类的大项目,都会更多地到山东来投资。”
不仅如此,专家指出,韩国作为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的经济体GDP总量占到全球的73%。中韩自贸协议的生效,将有利于山东以韩为“媒”,抢滩世界。
山东半岛“韩流”涌动
自贸协定生效后,山东沿海各个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8月15日,青岛市政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启动建设中韩贸易合作区,规划17.4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3.76平方公里。
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曾表示,青岛发展对韩经贸和产业合作,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韩国企业在山东尤其是青岛投资众多,是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据青岛海关统计,2015年前11个月,青岛市对韩有贸易实绩的出口企业3946家,进口企业2319家,青岛市对韩进出口总值为437.1亿元人民币。
来自青岛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韩国对青岛的投资项目达289个,同比增长45.2%,合同外资12.2亿美元;青岛与韩国进出口贸易额64.3亿美元;青岛在韩国投资项目达129个,中方投资额2.44亿美元。根据青岛市政府规划,到2020年,青岛将实现对韩国贸易投资翻一番,在健康医疗、旅游、创意影视等十大领域开展合作。
另外威海早在2014年2月就出台《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涵盖威海全市5797平方公里的中韩(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正式起锚。
与仁川的近邻和友好关系,系威海在此次角逐中韩自贸区落地的核心竞争力。2012年8月,威海便与仁川市签署了《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环翠区与仁川市中区、文登市与仁川市西区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烟台而言,烟台对韩贸易也将迎来“加速”时刻。来自烟台市商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份,全市对韩进出口92.5亿美元,增长3.2%,其中出口24.3亿美元,增长2.9%,进口66亿美元,增长3.3%,是烟台市主要贸易伙伴中唯一出口、进口双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据了解,韩国是烟台第一贸易伙伴、第一进口来源国、第一外资来源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韩国元素已成为烟台开放发展的最大特色。
“在中韩的交往中,烟台不仅坐拥最佳地理位置,同时韩国也是烟台第一大贸易伙伴,自贸协定的生效将对烟台城市地位的提升产生巨大利好。”山东工商学院教授、山东区域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传桐认为,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有助于烟台攻破对外贸易中的诸多壁垒,为烟台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即便是未被列入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济南,也试图后发制人。2014年6月,《关于筹划建设中日韩产业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依据该方案规划,济南先行示范区将建设“中日韩住宅产业化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中韩尖端产业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和“中日韩保税展示交易济南先行示范区”。
中韩自贸区的转型意义
中韩贸易肇始于威海。1990年9月,自韩国仁川出发的金桥轮抵达威海,在中韩尚未正式建交之际,这艘客货滚装班轮率先在两国之间搭起了民间贸易的“金桥”。
随着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两国经贸往来迎来第一个高潮。因可以享受落地免签,最初坐船的乘客主要来自韩国,这些人以“背包客”为主。在中韩贸易史上,这些背上三四十公斤重的麻袋、在威海码头售卖韩国生产的领带、服装和布料的“背包客”,掀起了中韩贸易的第一个高潮。
彼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商品仍处于短缺时代。随着韩国商品大量涌入,威海建起了国内第一座韩国商品城,通过威海港管理运营。
在中韩建交的第二年,威海获得中韩经贸洽谈会举办权。一办就是八届,一举奠定了威海对韩经贸“桥头堡”的地位。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汽车、家电、纺织等产业被迫外迁,三星、大宇等一大批生产线向中国转移,掀起了第二轮抢滩中国市场的热潮。
2000年之后,威海对韩招商层层推进,在韩国设立招商办事处,全力构建对韩招商网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新华网2003年8月报道,彼时,在威韩资企业已达1800多家,并以平均每天至少一家的速度递增。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包括韩资在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外迁。威海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威海正常运营的韩资企业只有803家,原因就是生产成本增高。
在多位韩资企业人士看来,中方的廉价土地和劳力、韩方的技术和市场,曾让中韩两国在制造业上找到了互补,但如今,这种互补优势逐渐消失。
基于此,有关人士指出,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到了与20世纪90年代韩国经济转型升级时类似的关口,随着国内劳务成本逐年提高,中韩经贸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则成为转型的契机。
来源:企业观察家 作者:杨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