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研究】商业银行的投行部和真正的投资银行投行部有什么差别?
负责某股份制银行大分行投行部快两年了,颇多感受,和大家也分享一下吧。我们的投行部从部门性质来讲定位于管理部门和产品部门,也就是说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基础业务主要有传统的银团和项目融资,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并购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创新业务主要是交易撮合财务顾问,PE综合服务与类直投(夹层),绿色金融业务。在目前分业监管而非牌照监管的环境里,我们持牌业务只有债券,还不包括发改委和证监会批的,没有IPO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顾的牌照。和独立投行相比,又缺少了交易和资产管理,这些一般放在金融市场部里。从以上这些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商行的投行部其实是蛮狭义的。
虽然牌照业务如债券及传统业务如银团肯定我们是全力争取外,那些无牌照业务我们也是不甘心放弃的,因为一般我们实际与客户的关系更深更全面,单笔收入也大,我们一般会争取与券商合作完成,一起建个项目组共同为客户服务,而不是简单出让客户资源,因为客户关系必须维护,团队也要得到锻炼。并购业务也是如此,我们往往从融资出发切入到顾问环节,当然涉及上市公司的肯定也要和券商合作,其他就可以自己干,但收入主要还是体现在融资上,实际不仅中国世界其他地方的客户也都不太愿意仅为方案付费的。也看了美国投行的融资板块收入结构,其实中美也挺像的,摩根等商行背景投行大部分收入也是偏债和银团融资收入,而高盛等大部分都是偏股和并购类。但我们和摩根这类最大的差异还是在制度上,摩根花旗等毕竟是并购独立投行后基本沿用了老投行的理念文化和激励制度,而我们中资商行基本还是商行整体的那一套,看起来似乎团队压力小些,但实际上很难吸引及留住真正有能力和潜力的人才。
当然在中国金融圈,商行拥有的资源和财务实力是无人可比的,券商和银行的影响力压根不再一个层次上,如果银行的领导真心要发展投行业务,给机制转理念,证监再给个牌照,独立券商很难与之竞争的。但是商行骨子里追寻低风险低收益的本质毕竟和投行以撮合交易赚取手续费的差异太大,所以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看就算走独立子公司模式都未必有效,可能还会变成商行业务的某种通道,那些XX国际X银证券等,大体都如此吧,太依赖商行资源也有很大问题,会不够市场化。所以我想,不管是商行还是其他机构要发展投行业务,还是得尊重投行业务自身的规律,否 则就四不像了。我看基本也就是参考美国这几十年的东西,金融这东西不像其他行业,人家玩了二十年的东西,比如对PE并购的杠杆融资等,我们都还没玩过,还忙着瞎创什么新呢?
首先说一下混业经营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混业经营?平安又做银行又写保单算不算?金融业是监管充分的行业,只要有牌照,有资质,就可以做。是不是混业,留给成方街和金融街的领导们判断吧。
稍微介绍一下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
从银行自身考虑,开展投行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开拓利润增长,促进经营转型的一条路。从客户角度,信贷业务只是解决企业融资需求的一种方式,开展投行业务是以一揽子金融产品的综合服务方案,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案例,基本上资产负债业务达到一定程度规模后,都会通过产品创新、兼并等方式开展投行业务。可以参照一下花旗与日兴成立日兴所罗门美邦的案例。有机会另补。
国内银行是在10年前开始成立投行的实践。貌似工行还出现过反复的阶段。02年成立后,03年到05年曾一度关闭。当然目前发展是业内有目共睹的。基本上银行的投行业务都需要经历业务的产品化、模块化、以及品牌化三个阶段。但大体的玩法也都是借助自有银行资源,比如通过整合行内公司、个人、本部门项目,再接触信托、租赁、财务公司、证券、基金等外部机构的力量,为高端客户提供跨市场投融资类的服务。
举例来说,主要是财富管理业务、同业业务、项目融资业务以及财务顾问业务几大种类。同时也包括针对行内客户的一些负债项目,例如最近银行界一大金主之一的小企业专项金融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PE方面的产品主要是结合银行自身特点,做贷款+选择权或是期权贷款的模式。从这些来看,银行PE和“真正”投行也没什么特别本质的区别了。
商业银行的投行部,侧重于债券承销,06年以前,这个部门的业务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三贷业务等等。商业银行的投行部一般归属在公司金融部下面,发起项目也是公司金融部来牵头。06年以后,商业银行多元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从一级市场上分到一杯羹(毕竟利润丰厚),他们逐步将投行业务的重点从债券承销到资产管理的慢慢过渡。于是,开始成立专门的控股公司取得相应牌照来做现在我们意义上能理解的投行业务,如:发股票、企业收购兼并、资产管理等。
券商的投资银行部则是个单独的部门,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的发行、上市的保荐与承销、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和政权交易相关的财务顾问、债券自营交易、资产证券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银行间市场利率互换业务等等。
来源: 全国金融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