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家银行今起支持Apple Pay支付服务

2016-02-19 08:38 864

来源:贸易金融编辑部Apple Pay将在2月18日清晨5时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20余家银行宣布支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笋

来源:贸易金融编辑部


Apple Pay将在2月18日清晨5时正式上线,目前已经有20余家银行宣布支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银行的支付结算方式也日渐多元化。


如果你是热衷手机“扫一扫”的苹果粉,那么一定关注到近期多家银行开始支持Apple Pay支付服务了。


支付更便捷安全私密


最近几年,随着微信红包、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概念的深入,中国人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与智能手机普遍安装的扫码支付方式相比,使用Apple Pay线下支付时,无需扫描二维码,也无需点亮显示屏及打开APP,依托创新的近场通信(NFC)天线设计,只要将iPhone靠近银联"云闪付"POS终端,同时在Touch ID上验证指纹即可完成;线上支付甚至简单到只需指纹,无需多余操作。如果以Apple Watch为介质,连续按两下侧边按钮后,将表盘靠近非接触式读卡器,就能感受到手腕购买的神奇。


"安全性"和"私密性"是Apple Pay身在移动江湖的核心武器。Apple Pay为确保用户支付信息安全垒砌起来的"铜墙铁壁",是借助与"云闪付"结合而采用的Token(支付标记)技术来实现。用户在苹果产品终端添加信用卡或理财卡,实际卡号既不存储于设备,也不存储于Apple服务器,更不会被发送给商家,系统将自动为每位客户分配一个唯一的设备账号,加密后存储在设备的安全芯片中,与指纹操作一并加固这面"铜墙铁壁",确保支付过程始终私密、安全。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博弈


随着互联网支付规模逐步扩大,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壮大,资金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内在资金循环已让监管机构难以准确把握资金流向,让央行充满不安全感的是对支付机构内循环了解程度的日渐趋弱。央行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担心风险的累积,也担心资金体外循环,脱离监管,甚至支付机构增发货币等等。


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央行收紧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第三方支付免费转账的蛋糕可能越来越小。


鉴于此,2015年底央行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其核心的逻辑是让支付机构退回支付功能的本源。不提倡支付机构有太多资金沉淀。


同时,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银行账户服务,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处理渠道,制定差异化的收费策略,为存款人提供低成本或免费的支付结算服务。


这一倡议得到银行的积极响应。目前,国内已有近20家主要商业银行支持此项服务,除首批已开通服务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之外,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广州银行也将于近期开通上线。


在银行开启免费大餐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却开始收费。从3月1日起,微信零钱提现到银行卡将会收取0.1%的手续费,最少为0.1元。具体方案为,每位用户(以身份证维度)终身享受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


一方面,互联网支付开始酝酿收费,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却开始向消费者让利,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等近20家银行相继宣布对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实行免费。


据悉,从2月22日起,工行将正式推出手机转账汇款全免费的政策。而建行也是从今年起,手机银行免费;平安银行更是宣布网上银行全部免费。而在此之前,已有70多家主流银行,也已开始实行网上转账汇款全部免费。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三种关系


自2016年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此次新规将把以第三方支付为主导的账户体系彻底转变为以银行账户为主导的体系,这很有可能是近几年行业业态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这个规定也将大大降低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威胁。


从目前看,第三方支付余银行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充值:用户把钱从银行卡转入第三方支付的账户。此时,银行确实要通过按笔数、按金额和包年收三种方式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收费。目前随着支付账户开始对内建立商业生态(“应用场景”),零钱的现金属性增强,第三方支付账户渐渐从通道转为沉淀态的账户。但躺在“零钱”内的沉淀资金的投资收益和现金收益,财付通都是不会分给消费者的。


二是转账:在银行间的一笔行内转入和一笔行内转出,以及自身内部的一次虚拟记账。一种是银行对银行的资金划付,其中同行转账都是免费的,而跨行转账可借助人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以及第二代支付系统,后者是免费的,前者则根据支付公司的对公专户余额情况,银行通常会基于“吸存”考虑来跟第三方支付机构议价,减免后者相当一部分交易费用。


三是提现:用户将钱从第三方支付账户转出,存入到银行结算账户里。其实对银行来说,这是在吸存。这部分银行是不会收费的。


显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合作伙伴关系。尽管第三方支付更贴近客户,为银行在网络拓展渠道上打开市场,带来更多的业务量;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打通结算通路。


说到底,所有的支付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才能被结算的。


本文为贸易金融编辑部创作,微信号转载请注明来源:贸易金融 微信号:trade_finance


0
标签: 余家 如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