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首提“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
尽管各地正在经历“史上最强降温寒潮”,方兴未艾的商业保理市场正迎来新的利好。
尽管各地正在经历“史上最强降温寒潮”,方兴未艾的商业保理市场正迎来新的利好。
刚刚过去的本周三,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其中包括:确定鼓励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扩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历史上,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背景下,这一新政策释放了哪些信号?
众所周知,商业保理作为一种国外已十分成熟、国内存在较大发展潜力的金融服务,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以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的融资服务。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CFE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国内注册成立的商业保理机构已达到1220家,是2013年的4.23倍,2012年的19.2倍。
这样的高增长率背后,是与传统融资相比应收账款融资的独特优越性。资深金融专家、摩山商业保理公司董事长严骏伟就曾撰文指出,在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商业保理正在野蛮生长。民间资本纷纷追逐这块新金融蛋糕,让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金融工具一夜间在中国走红。
让国家政策层面重视到的是,在传统融资链条中,我国有大量企业的应收账款没有得到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企业正常经营中,货物或服务贸易行为中的赊销现象必然带来应收账款。除了一部分现金流充沛的资源性国企外,大部分企业基本都是赊销经营。将企业经营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资产,围绕其提供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是商业保理机构提供的融资新思路。
通过保理机构如何融资呢?一般来说,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机构保理。发生逾期或违约时,由保理机构承诺回购……在海外,由此衍生的多种类型的保理服务有着庞大的市场。而在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赊销比例上升到70%以上。业内估算,在中国国内市场,应收账款总额度也高达至少20万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应收账款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从银行、保险、电商到投资类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各路资本都在切入商业保理市场。那么具体来说,对占中国企业主体的中小企业和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
在小编看来,商业保理旨在解决的是眼下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两头难”:“轻资产”的他们在正常生产经营当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十分庞大,有数据称国内市场应收账款总额度至少为20万亿元。一方面,在其信用状况不清晰的情况下,很难从银行等传统渠道融得资金。另一方面就是很多时候,不得不从更不透明的民间借贷“饮鸩止渴”。
例如,小编此前接触的一家安徽企业就很尴尬:企业为五芳斋、思念汤圆等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提供糯稻原料供应,是大伙逢年过节吃到的元宵、饺子的主要供应商。但厂房全靠租用、设备价值也不高,是典型的“轻资产”。但现金流却十分可观,旺季每个月的资金流水近十亿元。现实中这类企业不在少数,均对中短期稳定安全的资金十分渴求。
此外,位于一些大型企业产业链上具有稳定采购现金流的企业,或者存在政府公共服务采购,例如有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资金流的公共基础投资项目,也大可以尝试通过商业保理机构,享受保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这些做法将大大便利企业的运作,节约资金成本。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政策对保理行业的放开、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商业保理业务规模必将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的背景下,资本雄厚及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行业研究及尽职调查能力突出的保理机构,在市场中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来源:摩山RABS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