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理财-2015年固定收益信托年报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
Ø 发行概况: 发行数量滑坡,平均规模增加
2015年,共68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共成立2511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2089只产品的总规模为4413.92亿元。产品成立数量较去年减少了32.21%;成立规模较去年增加了0.89%。信托整体发行数量锐减,发行规模微增,平均每只信托产品规模增加。
Ø 产品流动性: 流动性趋紧,2年期产品占半壁江山
2015年,在披露期限的1724只产品当中,期限为1年或1年以内的有366只;期限为1-2年(不含1年,不含2年)的有178只;2年期的产品共有921只;期限长于2年的有259只。2年期产品数量占比53.42%,占据半壁江山。总体来看,今年发行的短期产品比例有所降低,而长期产品比例有所升高。2015年产品流动性趋紧。
Ø 投资方式: 主动管理型占比加重,股权类前景无限
从投资方式上看,2015年贷款类、权益类、债权类投资占比较高,分别占比19.17%、16.55%、14.36%。而组合类与股权类投资占比较低,分别占比6.51%、4.49%。其他投资类在所有投资方式中占比最大,达38.92%。其他类中包含较多的主动管理型产品,较2014年比重加大。股权类虽占比较低,但较2014年有所提升,其中股权类项目中包含新三板信托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Ø 资金投向: 基础产业类大幅领先,房地产类退居第二
从资金投向上看,可统计资金投向的2757只产品中,1017只投向基础产业(占比36.89%),620只投向房地产领域(占比22.49%)。另外,投向工商企业、金融市场领域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0.95%,10.23%。投向其他类产品数量占比19.44%。2015年信托资金投向中,基础产业类信托大幅领先,房地产信托位居第二。
Ø 收益率统计: 整体收益率下行,低收益率产品占比增加
从预期收益率方面看,2015年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总体平均收益率为8.63%,较2014年总体平均收益率8.73%有所下滑。其中1年期及以内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10%,1~2年期(不含2年期)为8.82%,2年期为8.84%,2年期以上为8.57%。2015年收益率水平整体下行,低收益率产品占比增加,高收益率产品占比减少,收益率下滑趋势明显。其中10月份至12月份,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12月份,总体平均收益率达到今年最低水平。
转型攻坚期,信托业稳健前行
2015年,信托业信托公司总数为68家。68家信托公司实收资本为1624.62亿元,平均每家23.89亿元。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822.14亿元,比去年增长32.54%,实现利润总额548.71亿元,比去年增长8.37%。截至2015年3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亿元。三季度信托规模首度出现负增长,较二季度环比下降1.58%。
其中,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2511只,纳入统计的2089只产品的总规模为4413.92亿元。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包含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和管理财产信托,本文在正文2015年数据统计及分析中提及的信托为集合资金信托,且剔除了证券投资类和单一信托类。
整体来看,2015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跨入15万亿时代。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大势难以得到改变,多年的结构性矛盾仍需要时日来调整,我国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阶段。在转型攻坚期,信托行业也表现出增长乏力的一面。2015年三季度,信托业规模出现自2010年1季度以来的首度负增长。信托资产规模首现下滑的原因在于,一是宏观经济不振,2015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为6.9%,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工业生产、投资和出口均较为低迷;二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经营景气度持续下滑,导致优质资产比较难以寻求;三是泛资管行业竞争的加剧;四是今年第三季度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然而,在宏观经济增速换挡、泛资管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风险防控压力上升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信托业并没有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而是稳中有进,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不断的探索。
2015年,信托业的发展进入了转型攻坚期,告别了行业的高速发展时代,信托业将面临更彻底的转型。尽管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信托行业回归信托本源,顺应转型、积极进行业务创新的趋势没变,信托行业的发展源动力将逐步从融资导向转为投资导向,功能定位将逐步从通道类转为主动管理类。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加和私人财富的积累加速,信托行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2015年固定收益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数据统计及分析
1.1 发行概况: 发行数量滑坡,平均规模增加
2015年,共68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共成立2511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2089只产品总规模为4431.92亿元。产品成立只数较去年减少了32.21%,成立规模较去年增加了0.89%。总体来讲,信托规模保持稳定,但在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信托业内部风控要求趋严,优质资产难寻,信托产品成立数量较去年下滑幅度较大。从单月发行数量和规模上看,6月、12月表现突出。2015年6月,由于二级波动,部分避险资金回流固收类信托市场,固收信托销售升温,当月发行规模与发行数量均大幅增加。12月份是年末月份,2015年延续了年底产品成立数量规模增加的趋势。
2015年,参与发行的68家信托公司中,华信信托位列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榜首,共发行了127只,位列第二、第三位的是陆家嘴信托和中建投信托,发行产品数分别为107只、102只。作为去年发行冠军的中信信托,今年仅发行86只产品(去年发行385只),位列第八。据了解,中信信托今年业务主攻方向为创新型业务,对传统业务规模有一定程度的收紧。总体来看,大部分信托公司均收紧了传统业务规模,产品发行数量较去年有所下降。
1.2 产品流动性: 流动性趋紧,2年期产品占半壁江山
2015年,在披露期限的1724只产品当中,期限为1年或1年以内的有366只,占比21.23%;期限为1-2年的有178只,占比10.32%;2年期的产品共有921只,占比53.42%;期限长于2年的有259只,占比15.02%。统计发现,1年期及1至2年期的产品合计占比31.55%,低于去年的41.52%;2年期及2年期以上的产品合计占比68.44%,高于去年的58.45%。可以看出,今年发行的短期产品比例有所降低,而长期产品比例有所升高。2年期产品占比超五成,成为主流期限产品。总体来看,2015年产品流动性趋紧。
2015年,央行数次降息降准,货币市场面呈现宽松态势,市场上的优质资产并不缺乏短期资金,而更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信托公司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受降息预期影响,发行长期限产品能锁定未来的收益率,对投资者而言更具吸引力。近年来, 2年期产品被融资方与投资者普遍认可,逐渐成为信托产品期限的主流,在未来也仍旧会保持其主导地位。
1.3 投资方式: 主动管理型占比加重,股权类前景无限
从投资方式上看,2015年贷款类、权益类、债权类投资占比较高,分别占比19.17%、16.55%、14.36%。而组合类与股权类投资占比较低,分别占比6.51%、4.49%。其他投资类在所有投资方式中占比最大,达38.92%,主要是其中包含了较多主动管理型产品。2015年,信托加快转型速度,积极提高其主动管理能力,拓展主动管理类业务。贷款类信托项目主要受到房地产整体规模的下行影响,2015年较2014年下滑较大。债权类信托绝大部分是投向基础产业类项目,尽管相关政策出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有所限制,但基础产业类项目仍然受追捧,2015年信托资金投向基础产业类项目的规模仍然稳中有升。股权投资类虽然总体占比最低,但也较2014年有所上升,其中包括了信托公司参与新三板的项目。伴随着新三板分层制度及注册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信托公司利用在实业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发挥在新三板市场中的优势。从长期来看,信托参与新三板项目有无限前景。
1.4 资金投向: 基础产业类大幅领先,房地产类退居第二
从资金投向上看,可统计资金投向的2757只产品中,1017只投向基础产业(占比36.89%),620只投向房地产领域(占比22.49%)。另外,投向工商企业、金融市场领域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0.95%,10.23%。投向其他类产品数量占比19.44%。2015年信托资金投向中,基础产业类信托大幅领先,房地产信托位居第二。
与2014年相比,基础产业类信托稳中有升。自2014年9月出台的43号文件以来,关于“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础产业类信托的发展。今年以来,政府又陆续推出多个文件,支持地方政府优先以PPP模式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基础产业类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作为收尾产品,基础产业类信托项目却受到投资者的大力追捧,今年下半年销售场面极其火爆。原因在于其收益率水平普遍高于其他类型的信托,且由于一般暗含政府信用,安全边际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过违约案例,长期积累的信用被投资者所认可。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大趋势没有改变,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仍然较大,地方融资平台更是优良的交易对手。信托公司也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加大了力度。当然,除了传统的政信合作模式,信托公司也在积极探索PPP合作模式,延续地方政府与信托的深度合作。
相比之下,房地产类信托占比在2015年进一步下降。2014年房地产项目居各类信托之首,占总体比例为32.85%,而今年仅占22.49%。尽管房地产市场因政策刺激需求有所回升,但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房地产企业投资热情不高,信托行业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房地产投资布局越发谨慎。同时,由于个别房地产项目风险暴露,以及对未来房市走势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房地产项目的热情并不高。
1.5 收益率统计: 整体收益率下行,低收益率产品占比增加
从产品收益率方面看,2015年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从1%到12.4%不等,总体平均收益率为8.63%。产品成立数量最多的收益率区间集中在8%-9%,产品规模最大的收益率区间集中在9%-10%。其中,收益率超过9%的产品只数占比44.78%。相比之下,2014年产品的总体平均收益率为8.73%,产品成立数量最多及规模最大的收益率区间均集中在9%-10%,收益率超过9%的产品只数占比为52.85%。可以看出,2015年整体收益水平下行,低收益率产品占比增加,高收益率产品占比降低,收益率下滑趋势明显。
从不同期限的产品收益率来看,遵循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的特点。2015年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收益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除3月、5月、10月份,总体收益率水平短期上浮以外,其他月份收益率均有所下滑。其中10月份至12月份,收益率下滑幅度最大。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带动了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下行,信托产品收益也随之下行。尽管如此,信托综合回报率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较之于其他大类金融资产而言,信托产品的收益下浮幅度仍小于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
2015年热点及解读
2.1 15.62万亿
截至2015年3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较去年3季度的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2%,较今年2季度的15.87万亿元环比下降1.58%。这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信托资产规模首现下滑的原因在于,一是宏观经济不振。2015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为6.9%,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工业生产、投资和出口均较为低迷。二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经营景气度持续下滑,导致优质资产比较难以寻求。三是泛资管行业竞争的加剧。四是今年第三季度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
虽然信托资产规模出现了环比负增长,但信托业发展没有出现增长的断崖式下跌,整体经营业绩保持常态增长水平。信托业务结构愈发合理,投资和事务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告别了前几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其实信托业拐点已于2014年到来,未来信托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经济结构深度的调整阶段,将面临更彻底的转型。在持续动荡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或将成为信托未来增长的常态。
2.2 互联网信托
今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提“互联网信托”概念,并明确互联网信托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之一。互联网信托,即P2B(person to business)金融行业投融资模式与O2O(offline to online) 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个人和企业之间的投融资。
目前信托公司基于互联网开发产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B+O2O,代表平台企易贷。投资者委托“企易贷”对借款项目的各项风险要素及抵(质)押条件进行审慎审查,实施严格的贷前核查、贷中管理及贷后处置,并配以三重本息保障措施,在确保投资人本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投资收益。其特点是低门槛、低风险、易投资、高收益。二是消费信托O2O,当前市场上消费信托已涵盖医疗养生、酒店住宿、旅游、影视娱乐、珠宝钻石、手机家电等领域。信托公司推出消费信托计划是看好未来中国的消费市场,消费信托正成为信托公司的转型热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消费信托,在完成心仪的消费之余,还能收到不菲的收益,同样颇具吸引力。三是开放式平台。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托公司素有“金融百货商店”之称,目前包括平安信托、四川信托、陆家嘴信托在内的信托公司等都有尝试构建网上金融超市。较有成绩的是四川信托旗下锦绣财富和平安去年11月推出的平安财富宝。但是,推行类似的开放式平台面临着同业竞争、企业支持力度不足、内部认同等阻力。我国互联网信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信托具有广阔前景。
2.3 新三板信托
新三板自2013年底扩容以来,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近期伴随着分层制度及注册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即将出台,布局新三板正逢其时。作为金融巨头的信托更是当仁不让把握住新三板投资机会。然而对于早已涉足新三板领域的私募和券商,信托无论从投研能力还是历史经验,都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弱势。包括市场已经发行的几款新三板信托产品,实际操作者都不是信托公司本身,而是私募机构或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在其中难以体现投资能力。但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都是跟实业合作,对于实体企业的构架、运营、发展,对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政策、发展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沉淀,对如何挑选优质行业、优质企业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非常有利于筛选优质的新三板标的企业。再有,信托除了能投资企业股权,还可以在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前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发挥自己在间接融资市场上的优势。因此从长期来看,信托投资新三板有无限的前景。
2.4 资产证券化信托
今年以来,信托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包括中信信托、中粮信托、外贸信托、北京信托、中诚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其特点是在基础资产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从传统的个人住房、汽车信贷领域拓展到信托受益权等,例如中信信托以物业租金债权、外贸信托以微贷信托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正与日俱增。对于信托业而言,由于信托制度具备能够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天然优越性,加上信托业长期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信托模式成为现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最好的选择。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有稳定可预期收入的特定资产组成资产池,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出售,以获取融资,并最大化提高资产流动性。我国资产证券化主要为分三种: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其中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采用信托模式,但我国信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不明。委托人发起设立信托时仅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让人,并未明确表述为“转让”,因此在资产证券化操作时,基础资产仍有可能与委托人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进行破产风险隔离时存在不确定性。二是信托登记制度不完善。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并未出台相关的规定来完善信托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事项及操作流程。随着基础资产的扩大,以上制度的缺陷会对我国信托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资产证券化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信托业有望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大有作为。
2.5 信托参与PPP项目
信托参与PPP项目,成为政信合作模式的新突围。所谓PP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降息周期、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形势下,在距离43号文出台一年有余,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职能被剥离,同时地方政府被赋予债券发行的负债职能的情形下,信托收益率和信托项目数量随之下降,传统政信模式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推广PPP模式迎来制度红利。信托作为社会资本引入PPP模式,成为政信项目合作的绕道探路模式。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信托公司介入PPP的项目却是屈指可数。其原因有几点:一是信托公司PPP项目要求较高的资金回报率与PPP项目本身公益性所决定的低回报率相悖;二是PPP项目周期较长,需要准确测算未来二三十年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周期越长,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就越多。三是PPP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决定政府不再承担最终还款义务,投资者认可度或降低;四是信托公司介入长期PPP项目,发行给投资者的却是短期限的产品,这需要综合考量项目风险是否能驾驭,相关金融工具的配合,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项目前景的判断。此外,PPP项目融资方式还面临担保不足、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缺乏信用增信评级等问题。
2.6 信托业走出去
近两年,在传统信托业务增速趋缓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开始逐步布局海外,逐渐将国际化业务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后,中信信托于今年2月份获得跨境人民币投贷业务资格,这标志着信托业在海外投资、全球资产配置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信托业海外配置多元化趋势显现。但由于全球资产配置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更广,且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刚刚开始涉足海外业务,因此,国际化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积累经验是当前首要问题。
2.7 伞形信托成历史
伞形信托是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一种创新类型,是由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合作,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子信托单元一般由优先级和次级构成,优先级信托单位一般由银行理财资金对接,劣后级投资者主要是自然人大户、机构客户、以及一些集团旗下的财务公司。其交易结构是:在原有的股东账户和信托账户下(一级母账户),通过设立二级虚拟子账户的方式,来为多名资金量有限的投资者(劣后受益人)提供结构化的证券投资融资服务。
在2014年渐渐走牛的A股中,因成立速度快、杠杆高、投资灵活,伞形信托又迎来了第二春。但A股的疯狂上涨也让监管机构及市场开始担心市场过高的杠杆,在重重监管禁令之下,伞形信托的疯狂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上旬。6月,股灾爆发,包括伞形信托在内的杠杆资金如多米诺骨牌般爆发危机,并加速了市场大跌,伞形信托的疯狂被终结。此后对伞型信托的强力清理监管措施进一步下达:7月12日,证监会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8月末,监管层进一步要求清理存量伞形信托;9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通知》。截至9月30日,多家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即被清理完毕。
2.8 增资“巨无霸”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11家信托公司增资,新增资本达268.48亿元。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重庆信托,增资103.6亿元,注册资本从24.4亿元变更为128亿元,一举越过平安信托居于注册资本冠军之位。继中信信托在去年成为中国首家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百亿元量级的信托公司后,今年7月,平安信托再破纪录,将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69.88亿元增加至120亿元,而后重庆信托的128亿元则又刷新了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榜。重庆信托此次增资的方式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其增资目的主要是为IPO做准备,此次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将增强重庆信托的资本实力,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平安信托则通过股东出资,体现了其股东中国平安的强劲实力,也彰显出股东对信托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2.9 信托公司条例新进展
银监会在先后征求高法、高检、发改委等25个部门以及68家信托公司意见之后,起草了《信托公司条例(代拟稿)》,条例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出台。与今年4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代拟稿强调了信托登记、信托业保障基金和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的重要性,删除了“要求信托公司根据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等标准分为成长类、发展类、创新类三类,按分类经营原则开展业务的分类经营要求”,以及以“杠杆率”、“风险集中度”等作为风控标准的监管指标。这些分类标准和监管指标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过于严苛,删除此处对于信托业内特别是中小信托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另外,代拟稿新增了设立独立董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承担违反审慎经营原则法律责任的要求,这些对于信托公司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2.10 金融混业合作
主流业务中,除了传统的证信、银信合作业务以外,2015年也是信托公司与保险业务合作的重要时期,双方不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寻求未来发展的双赢之路。当前保信合作业务以保险资金认购信托计划为主,也在探索保险金信托、企业年金、保险增信等多种合作模式,例如中信信托与信诚寿险继去年首创保险金信托模式后,今年12月1日继续升级推出生存金信托。此外,在股权层面和保险公司相互持股的案例日益增多,保信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在近年金融混业经营和“大资产管理”时代的背景下,信托业与除了主流业务之外的其他金融业态的融合也在不断走向深入。例如与租赁公司、P2P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各家机构的合作。信托与各家机构不断发挥内部协同效应,发挥信托的功能优势,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来源:格上理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