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跨境服务创新

唐时达 杨吉聪 | 2015-12-29 13:37 3127

编者语: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的双向波动和客户需求多元化,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从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并购与投资服务、外汇避险

编者语: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的双向波动和客户需求多元化,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从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并购与投资服务、外汇避险等方面持续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


文/唐时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杨吉聪(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


在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围绕合理均衡水平波动将成为“新常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势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将刺激市场主体对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将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设计和定价难度。人民币远期、汇率期权、期货等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汇率的双向波动和客户需求多元化,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紧抓客户需求的发展趋势,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持续获取竞争优势。


寻找跨境结算“突破口”


面对汇率波动,正确选择计价和结算货币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十分重要。计价和结算的货币及其金额将直接成为风险的弥补对象,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对外借款时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对外投资时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


首先,对于中国的贸易企业而言,选择恰当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已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新情况,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交易计价和结算,以从根本上减少汇率波动给其自身所带来的风险。2015年前7个月,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为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为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汇丰银行对全球6000多个贸易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已超越英镑,成为贸易企业在未来倾向使用的第3大贸易结算货币。对商业银行而言,跨境结算仍将是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重头戏。商业银行应根据汇率波动的特点,积极研究、开发、应用更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丰富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相关产品。


其次,创新跨境电商支付服务,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拓展新方向。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5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渗透率已达14.2%。商业银行应把握跨境电商的发展机遇,加大对跨境电商的人民币支付结算方式的创新。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开展跨境电商直联,为进口跨境电商各方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根据跨境电商的一站式需求特点,开发跨境电商直联产品,提供集线上支付、跨境清算、国际收支申报、跨境资金结算、购汇、到境外货款清分的一条龙的综合金融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与同业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构建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多币种、全方位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例如,为了全方位的服务跨境电商,中信银行不仅上线了国内首套“全程不落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系统、提供包括14个外币币种的线上结售汇、跨境人民币收付等服务,还与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和汇付天下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合作。


再次,跨境人民币结算应强化在跨境联动方面的创新。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人民币监管政策、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得两个市场上的人民币利率及汇率价格有所不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机构和网点优势,通过跨境人民币联动产品为客户的跨境贸易结算提供更加优惠的资金和汇率价格,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比如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就在巩固与境外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先后拓宽了与东京分行、纽约分行等海外分行的合作领域,业务涉及境外结汇、信用证贴现、异币信用证转通知等。


满足贸易融资新需求


跨境人民币的融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首先是伴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的不断创新,企业国际化的供应链整合不断增强,进而衍生出对供应链融资的新需求。目前市场中的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多是产品组合形式,这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全球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需求。


其次是中小企业的跨境人民币融资需求显著增加。也正是基于此,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了参加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企业的相关标准,提高了企业可选的主办银行的数量,并提高了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系数。政策门槛的降低使许多中小企业也成为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合格客户群。


因此,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注重整体解决方案和中小客户的创新。


在整体解决方案创新方面,对于“一带一路”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应重点支持其跨境供应链金融需求,提供覆盖产品供应链全链条的全球化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业务,应通过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建设专业化大宗商品服务平台,拓展境内外联动的贸易融资,促进这些产品的有效进入。借助银行自身的跨境撮合平台,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将当地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设想与海外分行进行沟通,促成了境内外企业的深度合作,广西环江丰林人造板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家具企业大溪公司的合作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


在中小企业客户开发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融资实际需求,通过以产品为核心内容的客户营销方式,形成囊括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市场。比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跨境人民币表外融资业务依托真实性交易或应收、应付款项,为缺乏抵押物或资信较低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解决跨境中小企业“担保难”。再比如中国银行的跨境撮合服务,在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同时,也引进国外优质中小企业的先进经验,进而大大降低中小客户的授信风险。


升级并购与投资服务


随着“走出去”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将掀起新一轮海外并购和投资热潮。而且,人民币加入SDR之后,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对人民币债券的投资偏好也将直接影响到全球投资人的意愿及兴趣。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先后批准苏州工业园及天津生态城与新加坡开展四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点,其中股权基金境外投资和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两大业务均为首次提出,实现了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新突破。2015年前8个月,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人民币跨境收付4204亿元,同比增长2.3倍;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人民币跨境收付9017亿元,同比增长67%。截至2015年8月末,非居民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已达到4.11万亿元。


在海外并购与投资的过程中,汇率风险是永恒的话题。比如中国建筑企业承揽海外国际工程时,需要承受当地货币偏“软”以及人民币“偏硬”带来的汇率风险,并且工期长短与汇率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如何创新跨境人民币投资产品,服务于企业的跨境投资和并购活动,是汇率波动新形势下的商业银行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首先,商业银行要树立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为了规避风险、投资审查、税务、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并购和投资的交易方通常会设计复杂的跨境交易结构,从而使得跨境并购与投资的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因此,商业银行要树立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根据交易的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交易结构每一层级的特点,需要对支付和交付的方式和时间进行评估,从而提出对应的融资安排,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企业跨境并购和投资活动的有力支撑。比如渣打银行将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进而可以对企业的跨境并购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投资银行方面,利用世界各地的网络,扮演财务顾问的角色,帮助企业寻找潜在的并购对象、设计交易结构、规避风险;在商业银行方面,为项目提供并购贷款,确保并购资金的准确到位,尽最大努力保证并购项目的顺利。


其次,融资和融智并重。商业银行不仅要为客户的海外并购融资,更要为客户“融智”,即作为客户的顾问,为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活动目标的确定、并购方案设计、并购和投资操作、整合发展以及推出机制的安排提供全流程的专业化支持。比如在商务谈判期间,商业银行可以为企业设计交易保证金解决方案,并对借款人和并购标的未来的财务运营的规划提供建议等。融智服务需要“嵌入”整个并购和投资交易过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应对汇率避险新形势


由于今后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趋势,企业必须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对升值、贬值两个方向的风险进行规避。现有的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等汇率产品已无法满足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更丰富的外汇衍生产品来降低汇率波动对其收支产生的影响。对于汇率走势有着较强的预判企业,对即期结售汇产品需求较强;对于保守型的进出口企业,对远期结售汇产品需求较强;而对于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希望改善结售汇价格的企业,则可能对期权组合产品需求较强。因此,汇率双向波动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对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的汇率避险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开发新型汇率避险模式与产品。


首先,通过期权组合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对冲灵活性。商业银行可以基于普通欧式期权基础,创新两个或多个期权的期权组合产品。与传统的避险工具相比,外汇期权组合产品能提高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对冲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相关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和理解,开展多原话的交易策略。例如,渣打银行开展的新型人民币外汇期权组合产品由普通欧式期权组成,客户通过同时买入和卖出多个期权的组合,对外汇敞口进行管理。


其次,创新衍生产品定价方式。外汇衍生产品的价格是影响企业外汇衍生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对衍生品定价的准确程度也决定了其能否有效转移、对冲和管理风险。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少有市场化的衍生品定价模式,对冲机制没有成型,在衍生产品定价上偏重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盈利能力,普遍采用固定差价点数的办法制定外汇报价,导致部分产品的价格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创新衍生产品的定价方式。兴业银行的外汇宝则是此类创新,其采用国际通行的“浮动报价法”,能够根据各交易币种的活跃程度、汇率波动等情况实时制定差价点数,有效控制自身的汇率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报价。 (完)


文章来源:《中国外汇》 2015年第22期


2
标签: 商业银行 跨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