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之言】汽车金融风险管理文化
文/穆海龙 感谢作者来稿转眼又到年关,回首望去,从业汽车金融行业竟已15载,转眼人到中年,细数每一步脚印,都有无数故事无法忘却。一直有个想
文/穆海龙 感谢作者来稿
转眼又到年关,回首望去,从业汽车金融行业竟已15载,转眼人到中年,细数每一步脚印,都有无数故事无法忘却。一直有个想法,想把自己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能分门别类的写出来,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留下些许纪念,相信其中的一些理念的形成、故事的含义也恰恰印证了中国汽车金融发展的一隅。更是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这份共同爱好的事业近一点绵薄之力。
汽车金融业务或者说所有金融业务,其实就是经营风险的业务,所以做业务之前应该确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是牢不可破的基础,这应该是这么多年来我最深的感悟了。所以以此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其中不乏会有自己的一家之谈,不当之处,还望各位看官予以包涵和指正。
1、只卖车却回不了款的业务都是傻业务。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销售的任务就是卖车、卖车、还是卖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说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采用的是金融手段销售的车辆,那就另当别论了,我觉得销售的任务就变成了卖车+回款。为什么这么说呢?销售是金融服务业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风险控制的源头和核心环节,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无法认清自己的核心任务,那么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从一开始,我们就走错了路。我们有必要让销售人员知道,只卖车却忽略考虑回款的可能性,这不是在帮企业创造利润,而是在帮助企业增加负债。
2、爱你在心口才开---你是有多爱你的客户才去拼命的催款呢?
我们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如果评比最难做的事情,我想催款肯定可以名列前茅,这也是由人性的本质决定的,做红脸容易,谁愿意做白脸呢?客户一旦发生逾期,我们需要催款的时候,有没有感觉,特别是业务人员,好像欠钱不还的好像是我们,好像催收工作是见不得人的工作,其实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员工,应该正大光明的去催收,这是在帮客户,如今已经是信用社会,离开信用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避免客户犯错误、上征信,难道不是在帮他吗?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工作起来自然就会觉得理直气壮,气势出来了,有就有了好的开端,你们懂得,是吧?
3、客户欠款不还、屡教不改,想没想过,你竟是罪魁祸首。
看到这句话,风险管理人员会不会很惊讶,客户欠款不还或者总是在还款上出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逻辑关系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客户的还款习惯很大一部分是债权人养成的。面对有拖欠情况的客户,是不是由于我们的一次次忍让和仁慈,使这些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客户逐步养成习惯,“这家公司好说话,晚两天没事的?”听到这句话,不觉得很耳熟吗?
4、你的一步步坚持成就了你。
很多人认为风险管理是个很专业的领域,要懂业务、懂心理、懂法律、还要能说会道,没点能力的人还真做不来。这么多年来,经历了无数的催收案例,却发现事实好像不是这个样子的,业务能力强确实会对风险管理工作增益很多,但是我发现真正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人恰恰是态度最好的人,没有过多的技巧和方法,只是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和客户交涉,觉得笨笨的,但正是这种坚持和决不放松、动摇的态度,成就了自己,逐步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我的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至今仍记得他和我说的那句话:“无论做什么,只要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是有意义的,就不用过多的去考虑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一步步的往前走就行了。”
5、真正的朋友会让你为难吗?
在催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客户诚恳的和你讲:“都是好朋友,帮帮忙,照顾一下吧?”我们很可能就被轻松的带入一个场景,我们是朋友,我应该帮他一下,对吧?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孟老夫子早就讲过:“人性本善嘛。”但是我们仔细想想,我们那些真正的好朋友难为过你吗?即使真的是很谈得来的朋友,更应该让客户明白,真正影响相互关系的不是催收,而是服务的品质和产品的质量,作为朋友,会全身心的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绝不能和还款混为一谈。这就是最基本的逻辑。也请大家牢记,既然做朋友,就全身心的投入,在力所能及又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真心的帮助朋友,朋友做的事,有时候不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吗?
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一些针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看似简单,却也是自己十余载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读者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可以留言给我们,我们将反馈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