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阻止危机"变异"?
若把时下这场金融危机比作一场流行性感冒,最初由美国感染西欧,继而感染东欧,那么,“第二波”危机或许如同流感病毒“变异”,隐含对西欧、继而对美国的二次感染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二十国集团所含西方主要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协作,避免危机深化、恢复经济增长。
东欧炎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月19日公布一份文件,阐述它对全球经济前景和经济政策的看法,供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阅。
这份文件警告,中东欧国家经常项目赤字巨大,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猛烈冲击。这一地区多个国家外国资本流入剧降,经济面临崩溃,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
美国资本经济咨询公司经济师罗杰·布特尔、乔纳森·洛因斯和尼尔·希尔林在3月23日发布的一份政策性文件中评估:“新兴欧洲国家眼下一片混乱。整个地区今年可能陷入衰退,平稳恢复前景几乎不存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中东欧”为地理概念,若以文化和政治历史为划分标准,所涉新兴经济体无一例外全是与西欧国家相对应的东欧国家。这一地区所陷困局与前几年依赖外国投资驱动高速经济增长促生的泡沫相关。
2005年至2008年,东欧地区吸收的外国贷款增长三倍。2007年,东欧取代亚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当年全球投资于新兴市场的7800亿美元中,3650亿美元流向东欧,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
大量外资促成经济繁荣。东欧地区过去7年至8年间实现6%左右年经济增长率,相当大程度上与外资相关。与大量外资流入同步,借贷准则趋于宽松,住房、汽车等贷款大幅度增长。在罗马尼亚,一些银行一度打出广告称,只要有身份证明文件,就能获得贷款。
美国2007年夏天爆发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触发金融震荡。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 弟公司2008年9月申请破产保护后,全球信贷风险提高,西方金融机构回笼资金以求自保。东欧信贷市场随之逆转。随着外国资本大规模撤离,东欧接受的外国 投资急剧减少,本地借贷成本提高。
西欧国家2008年下半年进入经济衰退,危机在东欧进一步“发酵”,出口暴跌、失业率上升。自去年夏天以来,波兰兹罗提、匈牙利福林和捷克克朗等东欧国家货币相对于欧元的汇率暴跌。
东欧地区公营和私营部门均存在高杠杆率借贷现象。奥地利智库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推测,由于货币汇率下跌、工业产出下降以及近期可预见收入锐减,加之今年到期外债将近4000亿美元,东欧国家信用违约风险显著提高,成为国际信贷市场上的“次级借贷方”。
美国事实和舆论经济顾问公司经济师罗伯特·布鲁斯卡认同这一判断:“很简单,东欧眼下就是欧洲的次贷市场。”
西欧恐慌
正如次贷市场崩溃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东欧国家经济崩盘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将相对更发达、更健康的经济体“拖下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言,一旦东欧这张经济“骨牌”倒下,首当其冲受害者将包括奥地利、瑞士、比利时、荷兰和瑞典等西欧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说:“对发达经济体的威胁将经由银行渠道传导。”
由于大西洋两岸金融业联系紧密,如果欧洲出现“第二波”危机,美国等世界其他地区 经济体难以幸免。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思·罗格夫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多米诺”之说。他说:“国际信贷市场联系极为紧密,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信贷危 机扩大可能导致纽约市政府债券价格下跌。”
澳大利亚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之一,总理陆克文3月23日前往美国、会晤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前说:“我们不希望看到第二波次级贷款危机……如果中东欧或其他发展中世界的经济体崩溃,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危机随后会传回世界各主要银行。”
大部分东欧地区的银行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实现私有化。西方大型银行集团或通过与这些国家政府谈判,或以竞拍方式成为这些东欧银行的新主人。在业已加入欧洲联盟的东欧国家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东欧国家的许多银行眼下主要由西欧国家的银行控股。
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估算,至2008年9月,东欧地区欠外资银行贷款1.66万亿美元,其中大约1.5万亿美元贷款来自西欧。
以奥地利为例,财政部长约瑟夫·普勒尔说,奥地利银行向东欧地区放贷合计297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70%。
在瑞士,各银行向东欧等高风险国家借出900亿美元,将近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因为瑞士利率偏低,瑞士法郎近年成为东欧地区住房贷款首选。波兰、匈牙利等国大约一半外国信贷以瑞士法郎结算。
经济繁荣时期,东欧国家借贷不以本国货币结算,而以欧元、瑞士法郎等货币结算。随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本国货币贬值,东欧企业和个人归还贷款的负担陡然增大,违约可能性随之增加。
在东欧持有巨额债券的西欧银行就怕出现这一状况。东欧金融体系一旦陷入危机,势必 波及各西欧银行总行,将危机传导至西欧。西欧银行在东欧投入重金者包括奥地利中央银行、埃斯特银行、瑞典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比利时 联合银行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等等。
德意志银行经济师吉莲·埃奇沃斯认为,更糟糕的是,这些西欧银行遭受“第一波”金融危机冲击,业已伤痕累累,“急需注入资本”。
全球知名信用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今年2月认定,东欧国家金融和经济形势显著恶化,“催发危机的所有因素都已显现”。
鉴于东、西欧银行利益息息相关,不难理解以奥地利中央银行为首的9大“债主”银行呼吁拯救东欧经济,希望欧盟和欧洲中央银行采取相应措施。
变异风险
一定程度上,东欧经济恶化反映新兴经济体当前共同的处境,即虽不是金融危机“震中”,但却难逃危机第二波,遭受滞后打击。
金融危机源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打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华尔街金融机构资产重组之际,流动性迅速紧缩,发展中国家陷入资金短缺困境;其二,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锐减,发展中国家出口承受重创。
陆克文3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说,全球发展中国家眼下面临大约1万亿美元外资短缺,东欧占其中大约5000亿美元。
美国智库国际金融研究所估计,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今年只有1650亿美元私人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明显低于2007年1万亿美元的水平。另外,随着发达国家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就业状况趋于恶化。
陆克文认为,上述数字说明二十国集团峰会意义所在,因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具有国际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与陆克文不谋而合,呼吁帮助新兴市场度过危 机。斯特劳斯—卡恩3月23日说,必须给新兴经济体以支持,才能避免数以百万计民众滑入贫困深渊。他说,危机可能“在许多国家带来高失业率,带来社会动 荡,威胁民主进程,在一些地方甚至以战争结束”。
一些分析师认为,必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救援力度,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第二波”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大冲击。
全球著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栏文章说,二十国集团峰会必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支持,以防止这些国家出现更多市场动荡。他说:“如果任由外围经济崩溃,发达国家也会受损。”
二十国集团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因而呼吁金融机构为国际贸易提供贷款。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3月23日引用他的话报道:“二十国集团将出台一项提案,为进出口贸易开辟新的信贷渠道。”布朗说,刺激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
二十国集团峰会前,与会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取得进展,有望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把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救援基金规模由现有2500亿美元增加至5000亿美元。这一设想得到了欧盟、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