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2P深入中国外贸
一是2015年前8个月,通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发生额或者流量在6000亿元左右,年底交易量可能超过1万亿元。而这一数字在去年为500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的融资活动在成倍增长。
银监会最近发布了两则重要数据:
一是2015年前8个月,通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发生额或者流量在6000亿元左右,年底交易量可能超过1万亿元。而这一数字在去年为500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的融资活动在成倍增长。
二是目前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包括线上的和线下的)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有1万家机构、有1万亿的注册资本金、有1万亿的贷款、有10万人的从业人员。
小额贷款,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小额贷款(主要是P2P),近年获得惊人增长。当然,这主要是借款人有巨大需求。这种需求,在贸易金融领域是特别明显。
东南沿海地区聚集了许多小众外贸公司,它们普遍是出口订单金额不是很大,涉及到的退税或信用证融资每单最小大概只有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这类融资要是由外贸企业单独向银行申请,几乎都会遭到拒绝。对于小额贷款,银行在信审、风控等方面的成本也很高。
那些中小外贸公司就会很纠结,没有现金,就拿不到订单;没有订单,就没法开工。生意做起来很是艰困,因为资金链转不动。
外贸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收入,主要分两笔:应收账款,出口退税款。可是,按照正常流程,应收账款的期限是3个月,而出口退税款则要4-6个月时间才能收到。
这里又有一个不平等,大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和出口退税账单由银行实现抵押贷款,但规模较小的外贸企业则只能白白耗着时间等待账款回流。
对于那些中小外贸公司来说,资金回收周期过长,使得不少经营较好的中小外贸企业“束手束脚”。
这时,互联网金融(或者就是P2P)开始发挥作用了。中小外贸企业现在能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抵押贷款,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可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在于资产端的“较量”,就是如何拼“风控”。P2P行业风险控制最大的问题在于资产端的安全,必须做到在资产端严密防控,涉及资金还款的各个环节都有安全有效的保障。
当然,因为P2P“小额多笔”的经营策略,风控管理成本不会低,“漏网之鱼”也不少。
那么,确保P2P网站生存下去的关键就是高利率。以目前的一年期定存利率1.75%来看,它根本不反映目前国内真实的资金成本。真实的民间借贷在有抵押的情况下,短期拆借普遍远高于年化10%,甚至超过法定基准利率的4倍。
在如此高的利率条件下,哪怕P2P网站的坏账率高于银行水平(大概在5%左右),投资人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