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将自贸区打造成中国开放型经济龙头
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之前的一些对外开放举措已不太适应需要。我国亟须以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来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现自贸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三
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之前的一些对外开放举措已不太适应需要。我国亟须以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来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实现自贸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三大战略。通过产业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产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做国际经贸规则参与者、制定者,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话语权。
□王 勇
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时强调,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蓝图很清晰:为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十三五”时期,自贸区或将被打造成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龙头。
开放型经济,就是一种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的经济体制模式。开放型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地参与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雄厚,越要求实现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各国的主流选择。回顾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开放成就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外资进入了中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我们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约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1992年以来的开放,使我们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困扰,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融入世界并逐渐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实践证明,在开放条件下发展经济,有更多的资源选择,30多年来的经济成就与开放密不可分。
如今,在中国进入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在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之前的一些对外开放举措已不太适应新常态的需要,而且与开放型经济的目标相去较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亟须以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适应新常态,以全新的开放来拓展发展空间。并且,要做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设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产业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产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还要积极参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做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匹配,加强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营造一个对内对外公平准入的市场环境,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接连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特别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即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上月下旬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为“十三五”中国开放型经济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等。
不过,完成这项宏伟的蓝图,还需要中国社会各界严格按照蓝图去努力奋斗。也就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要着力实现“三大战略”:即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相信这些战略举措一定能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在“十三五”时期迈上新台阶,并借自贸区之势推动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更高水平国际分工和竞争。
可以说,自贸区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自贸区战略要致力于将自贸区打造成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一定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进一步带动和激活相关区域的经济活力。
我国目前实施的自贸区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单方自主的对境外所有经济体开放的自由贸易区,如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另一类是双边或区域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协议的自贸区,如中澳自贸区、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如今,中澳自贸区已经建立,中韩自贸协定已签订,只差敲定生效时间。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并出席了在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次会议三方在加速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面达成了共识,三方将于下月举行新一轮谈判即首席谈判代表级别的谈判。
当然,自贸区战略还需与“一带一路”战略协同推进。在巩固传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外,大力吸收加长版的“一带一路”国家(比如非洲和南北美洲国家)参加,使中国经济贸易活动能扩展到全球更多领域并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同时,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立健全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推动经贸和金融大国向经贸和金融强国转变。
至于“走出去”战略,要实现互利共赢。不仅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更要增加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东道国福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还应尽快成长为跨国公司,构建自主的跨国生产经营价值链,整合全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