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改新40条亮点多多
来源:国际金融报
来源: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 摄 |
柏可林 摄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央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其中,“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支持依法设立境外股权投资基金”,“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等,都是当前金融业扩大开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被市场人士称之为“最大亮点”。
“不久的未来,人民币或许可以自由兑换,拥有个人自贸区账户就可以买美股啦!想要入手阿里巴巴的股票很久了,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在某金融机构工作的张志(化名)高兴地对记者说道,“一直以来国家都在倡导金融改革,比如之前的‘一行三会’的51条金改,今天又出了40条,这也从侧面说明人民币正在向国际化目标前进。”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该方案凡40条,“干货”多多。
方案提出,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创新外汇管理体制,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限额内可兑换试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自贸试验区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证券期货业务交叉持牌试点;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支持设立外资健康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互联网金融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加快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尽快上市原油期货;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切实防范风险;支持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监管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加强自贸试验区金融监管协调,探索功能监管。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将成为重要看点,有望在2016年上半年落地实施,作为自贸区金改的重要基础设施,下一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将承载更多的功能。”
“自贸账户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上面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摄像头,还要建很多的服务区和加油站,让更多的车选择在高速公路而不是乡间小道上跑。”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局长张湧在近期举办的自贸区金融高峰论坛上说。
自贸区账户是关键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自贸区具体操作实施时,实际上指的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来实现本外币的自由兑换,一般来说是按照当日汇率进行换算,“目前来看,自贸区账户对于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今年2月12日开始,自贸区账户已经部分实现了资本项下的可兑换,比如企业账户可以按照实际资本200%的比例在海外融资,外币可以自由兑换成人民币。还款时,人民币可以兑换成外币,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陈波说,自贸区提高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一定还是在自贸区账户下实施,可能进一步提高杠杆比例,比如将融资比例提高,扩大自贸区账户的开户范围,并且加入个人投资者资本项下的可兑换等。
另外,被网友一致认为是最大亮点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也将在自贸区账户下实现。
什么是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陈波解释说:“原来,国家规定每个人每年只能最多兑换5万美元作为出国旅游或者消费的需要,而在自贸区的个人账户之内,这个额度被远远地扩大了,被选中的一些高净值的境内客户,他们可以进行一些海外投资。”
陈波表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的开放实际上是一种创新。近一年来,自贸区账户在融资、兑换、结算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改革尝试,步伐很大,但是在个人投资功能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而此次文件将自贸区个人投资功能摆到了重要地位,这是一种进步。
至于如何筛选,有哪些人有资格入围,文件中尚未提出。陈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在金改方案及相关细则出台后,紧接着会落地,最后再对一些候选人进行筛选,估计在2016年上半年会落地实施。
哪些人有资格入选?依据是什么?张志(化名)对记者说,目前听到最多的言论是住在自贸区内的居民有资格。对此,陈波表示,目前相关细则未出台,现在最大的可能性是在自贸区工作一年以上的人以缴纳的社保以及有效的税后收入为证明,在这些人当中进行筛选,对于自贸区居民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可信,一是因为自贸区居民非常少,二是按户口授权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未来,境内的投资者或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投资海外股市,购买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或者其他股票,也可以购买境外保险公司的服务以及理财产品。海外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理财产品的销售,这些银行的投资能力更强,投资渠道也相当广泛,比如股权、公司债、国债、黄金等,境内投资者也可以考虑。
QDII2试点再加速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首当其冲。“此次政策的出台,对金融机构是绝对利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冲击,当然,挑战和风险并存,巨大的利好通常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陈波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很多人认为会对进出口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不然,进出口的汇率一般都有进出口银行来解决,不会影响很大,产生直接冲击的反而是境内的一些企业,他们的金融约束明显放松。”特别是自贸区内的企业,海外可以融资,而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通过有限渗透的方式进行融资。
上海金融学院浦东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本华认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的实现将会给从事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带来大量业务。QDII2推出后,可投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境外金融类投资、境外实业投资和境外不动产投资。”
一般来说,适度放宽甚至取消国际直接投资的限制,优质企业可以通过跨境股权置换、收购等并购与重组活动,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本存量的结构调整。而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自由进入,有利于长期资本的全球优化配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缓解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短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而资本管制的解除会修正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机制,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减少了资本流动的成本,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商品劳务的国际流通,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要在自贸区内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陈波解释道,主要是因为现在自贸区内有包括棉花、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以及一些有色金属交易平台,总共有十家,这十家交易机构要走向国际,且需要以人民币为标的,这是直接导火索。
“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最难的部分是在监管。”陈波说,一旦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有大批资金涌入涌出,汇率波动会比较大,现在令人担心的是自贸区有无能力稳住这些跨境资金流,使其不至于失控,最重要的是要让汇率更有弹性,央行允许汇率在基础汇率以上有稍微大一点的波动而减少管制。
自由兑换任重道远
央行官员之前指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资本项目包括7大类40个子项,我国完全可兑换或部分可兑换的有35项,不可兑换的有5项。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试点个人境外直投,将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目上也可以兑换,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这意味着一国取消对一切外汇收支的管制,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经常账户交易,也可以通过资本账户交易获得,所获外汇既可在外汇市场上出售,也可自行在境内或境外持有;境内外居民也可以将本币换成外币在境内外持有,满足资产需求。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批复一出,很多报纸评论认为,在未来人民币也许可以自由兑换,但是业内专家对此并不是十分乐观。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实现人民币资本完全可兑换的情况,这是因为资本项目中的一些子项继续实行适当的管制,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我国资本大量外逃而严重影响境内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防范境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境内而冲击境内经济和金融的平稳运行。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在上海自贸区内,很多实体交易的资本项目已经完全放开,现在放开的是金融领域的资本项目,金融开放正在启动,领导层采取的方法是先鼓励长期投资进入,再鼓励短期投资进入,如果要完全开放,这必然针对于长期投资开放,只针对有价值的投资,现在还在试验期,投资渠道只对香港开放,并非整个世界,而且也是只开放一定额度,并非没有数量限制,如果要完全放开,要经历的时间还很长。
“在现今形势下,最担心的莫过于由于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金外逃效应。”陈波说道,“因为现在人民币有贬值趋势,境内投资回报率低,而美元有看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会加大资本外逃的冲动,当然,也有可能有大批境外资金开始流入。”
毫无疑问,无论是发生资本大量外逃,还是境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或者是两者同时发生,都将导致国内经济和金融的严重动荡。
从当前实践看,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去年试点的“沪港通”到人们期待中的“深港通”,从上海自贸区试点,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到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毫无疑问,我国新一轮经济开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新格局正在逐渐成型。
一把“双刃剑”
在我们倡导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种种好处,畅想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场景时,也有很多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深深地担忧。
“综合历史情况,以及中国的现状,我认为现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弊大于利。”孙立坚教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产业生态和金融生态,产业生态是支撑,是基础,如果产业生态没有发展好,大家只靠投资赚钱,实体经济不赚钱,这就是投机,是不健康的,恰恰我国现在的整体形态就是如此。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健全国内的金融体系。”
孙立坚认为,针对日前的股市反应,追涨杀跌的场外情形反映出一定的问题,中国没有很多“硬挺”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就是产业生态的真实“映象”,仔细分析前段时间的市场反应可以发现,一旦跨国公司撤资,中国企业需要自己去“赚钱”,就会发现原来自身有那么多泡沫的存在,如果这个时候国家还继续倡导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样存在危险。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体量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持续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指日可待。
“国际货币背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民币贬值的问题。”孙立坚说道,“现在,美国人对于美元的持续贬值并不害怕,但是俄罗斯却恰恰相反,为什么?这就是因为美元可以投资优质的实体企业进而对冲贬值风险,日元同样如此。日本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体量较大,要求全都以日元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日元的地位,但是俄罗斯的优质企业不多,贬值风险无法对冲,所以很危险。”
从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与任务措施看,就是要在未来的改革试验中,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其着眼点在于为下一步改革开放探路,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终为全国服务。也正因此,上海自贸区具有“试验田”的角色定位。
“其实,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不在于开放程度的问题,不在于是一步到位还是渐进式到位,最终要看的还是完全开放以后的情况,从欧洲和东南亚的历史来看,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我认为,中国首当其冲的还是应该健全国内的金融体系,这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所在。”孙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