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任上首次访韩:中日韩自贸区这盘棋怎么下
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受韩国总统朴槿惠之邀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
来源:界面 作者:周小飏
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受韩国总统朴槿惠之邀将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
此访是李克强总理就任后首次访韩,也是中国总理时隔5年再次访韩。
一个重要信息是:访韩期间,李克强将与日、韩领导人共同出席在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根据外交部10月26日就李克强此次出访的吹风会上所介绍,李克强此次访韩重点在两个自贸区上:中韩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前者已经签订,只差敲定生效时间;后者则正在推进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关系带有不确定性。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倒计时中
根据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在吹风会上的介绍,李克强访韩,除了重点推动中国和韩国在创新、制造业、区域倡议四项发展战略实现对接之外,还有使中韩自贸协定尽快生效。
童道驰说,双方正在各自履行国内审核程序,力争使中韩自贸协定早日生效。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签署的涉及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还包括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环境、经济合作(含政府采购)等11个规则领域,特别是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韩国自2003年将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FTA)列为国家外交战略。韩国选择建立自贸协定的对象以大的发达国家经济区、新兴市场国家和资源富国为主,并且分短期和长期战略,同多个国家同时进行FTA协商。
韩国总统朴槿惠自2013年3月就任后,对韩国负责对外经贸(含FTA协商)机构进行了专业化改革,更加重视经贸和国际关系对韩国经济的重要作用。
而中国方面,中共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中韩自贸区正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力推下签订的,历经10年开花结果。在进行前期的铺垫之后,2012年5月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式启动。
2013年,中韩两国元首开始互访。2014年7月,中韩两国领导人会晤推动了谈判进程。在当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和朴槿惠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谈判,进入推进落实阶段。2015年6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代表中国政府在首尔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
按照自贸协定生效的议程,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后,需要各国议会再审议才能最后生效。中韩自贸协定原来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就正式生效。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双方贸易额已接近3000亿美元。目前,双方相互累计投资已接近700亿美元,中国是韩国第二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中韩自贸协定中,除了敏感的大米等农产品之外,涉及90%的贸易税目和85%的贸易额经过20年的过渡期之后,关税最终将变为零。
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在货物贸易领域,经过20年过渡期,中方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方由于目前最惠国税率已经为零的产品多于中方,最终零关税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
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全部出口的26%。“未来中国市场91%的税目和进口额的85%的关税都将为零,这对韩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对中国来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国别出口市场,位列美国、日本之后。“对韩出口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将来关税为零,将成为推动中国出口的重要动力。”王受文说。
中韩双方还承诺将对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内部往来人员给予两年期的就业和居留许可,并给予商务访客一年期多次往返签证。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生效后两年内,对服务贸易启动负面清单模式谈判。
对中国来说,韩国在中国的投资目前已有600亿美元,是中国重要的吸收外资来源国。王受文说,双方承诺在协定生效后两年内,在投资领域启动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的谈判。
中韩自贸协定中,中国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和农产品会受益,韩国的优势产业、绝大部分工业都会受益。
目前,韩国已经并签订和实施的FTA共有10个,包括与美国和欧盟的自贸协定。正在协商中的有6个,除了跟中国的自贸协定之外,还有4个立足于东亚地区经贸投资。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中日韩自贸协定成不成取决于中日关系
“中韩自贸区的加速谈判以及签署,会促进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进程,对中日经贸合作带来压力。”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在东北亚地区,两方合作对第三方的压力非常大。”
提升自贸区战略是日本政府振兴经济一揽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倍政府刺激经济发展“新三支箭”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较中韩两国,日本的自贸区战略推进得比较缓慢。目前,日本跟东盟达成了自贸协定,跟欧盟、韩国启动了自贸协定谈判,在今年10月5日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达成了谈判。
中日韩自贸区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同意先开展民间研究。在之后的约7年时间里,中日韩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并初步得出积极结论。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大国,GDP总量已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GDP的90%,已超过欧盟,但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中日韩三方都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逐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来往,促进各国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启动,迄今已举行了8轮谈判。
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吹风会上说:“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三国合作进程受到干扰。去年下半年以来,中日、韩日关系逐渐回稳。”
今年3月,中日韩三方外长会议时隔3年在首尔举行,一致同意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并商定在三方均方便时尽快举行领导人会议。三国经贸、金融、文化、卫生、旅游、环境等各部门也举行了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中日韩合作势头逐步恢复。
时隔3年,李克强将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与韩、日领导人讨论一系列经贸合作,其中包括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近两年,受政治关系影响,中日贸易和投资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受到日本地震海啸影响,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减少3.9%,但日本对华投资增长16.3%。
自2012年9月两国政治关系趋冷,2013年,中日贸易额同比下降5.1%,当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70.6亿美元,同比减少4%。
2014年,中日贸易额与2013年持平,达到3124亿美元之多,但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减少38.8%至43.3亿美元,下滑幅度之大实属罕见。
李向阳说,日本大中型企业对中日经贸关系是否升温并不确定,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日本——东盟自贸协定的低关税优势,采取“1+1”策略,在中国设厂的同时,也在东南亚、印度和东北亚的蒙古国设厂,很像备用一个信用卡的副卡,给人以“去中国化”的观感。
“如果中日两国在政治上不能回归正常化状态,在中日经贸投资升温、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方面,都会存在不确定性。”李向阳说,只有两国政府的共识和合作已成必然趋势,才能引导企业放心投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RCEP本来被寄望于2015年达成,中日韩政府则希望中日韩自贸协定能够早于RCEP达成。
李向阳说,这取决于中日关系。中日政治关系能不能彻底改变,从短期的高层会谈来说难以作出确定性判断。“不过两国关系至少是有所改变,在40年来最冰的基础上朝好的方向改善。”
全球前4大贸易国中国、美国、欧盟、日本之间,迄今为止,除了美国和日本在TPP框架下(不包含中国)达成协议之外,几个贸易大佬之间并无自贸协定达成,美国和欧盟正在进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
从中日韩三国自贸区战略对比来看,日韩参与的范围和贸易覆盖面都比中国大。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从目前来看,日韩都跟美国和欧盟达成或正在达成自贸协定,而中国跟这两个世界上重要的发达经济体尚未达成自贸协定,目前正在分别进行中美、中欧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显得有些被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日韩自贸协定若能早日达成,中日之间有自贸协定,则能减少TPP对中国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