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上半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报告

2015-08-10 14:46 1945

十大问题进口食品 饮料居榜首1: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开设了进口商品销售专柜。2: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情况3:2015年上半年我国检出不合格

十大问题进口食品 饮料居榜首

1: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开设了进口商品销售专柜。2:2015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情况3:2015年上半年我国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种类情况4:2015年上半年我国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不合格原因情况 国家质检总局制图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食品数量快速增长,进口食品质量比较稳定,没有发生重大进口食品问题。报告同时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4960吨,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等。

更多质优价廉食品进入国门

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数据,2005-2014年的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4.3倍,年均增长率达17.6%。

而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验检疫进口食品55.2万批(货物批,下同)、2035.2万吨、22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9%、21.2%和减少10.8%。

进口数量上升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却下降了10%左右,这意味着更多质优价廉的食品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消费者吃得更“实惠”了。

数据显示,进口食品来源范围广泛,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更加国际化。今年上半年,我国从179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美国、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和韩国,共177.0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9.6%。

我国消费者“吃遍天下”的同时,吃的食物种类也更全面。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各类质优价廉的食品。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油脂及油料类、乳制品类、水产及制品类、肉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和其他加工食品类和干坚果类,共208.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3.9%。其中植物油、乳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食品的进口量分别达到339.6万吨、98.7万吨、132.5万吨、200.6万吨。

数据显示,沿海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更有兴趣。今年上半年,我国有287个口岸进口食品;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大连、广州、厦门、烟台、南通、北京,共160.3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2.1%。

饮料不合格批次最多

随着进口食品数量的快速增加,进口食品的安全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息息相关。

多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一直保持稳定,没有发生过重大进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共1255批、4960吨、1452万美元,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同比减少12.3%,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不过报告也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存在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其他加工食品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1%。

那么,这些不合格的食品主要来自哪里呢?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来源地分别为: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1.5%。

添加剂超标问题最突出

进口食品被判定不合格,其原因是什么?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涉及19类不合格原因,列前10位的不合格原因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污染物超标、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非食用添加物、转基因成分等,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7.4%。

安全卫生问题中,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污染物超标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8.0%;非安全卫生问题中,品质不合格、标签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较为突出,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3.6%。

具体而言,不同种类进口食品的不合格原因有所不同,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糖类等进口食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酸性红、苯甲酸、硅铝酸钠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等重金属超标,进口水产及制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

●消费提醒

买进口食品要“三看”

一看中文标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没有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进口食品。

根据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必须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等信息。标示文字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

二看“CIQ”。除了中文标签这一“身份证”外,进口食品还需要贴带有激光防伪的 “CIQ”(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识,证明其获得了我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CIQ”标识食品可能存在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超标等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三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消费者还可以向销售商要求查看 “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如果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资质拿不准时,可拨打12331向食药监管部门咨询。


0
标签: 进口 食品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