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改再提速
自贸区“3.0版”金改“上线”至今,成绩斐然,自贸区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共有24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开立15675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3738.7亿元。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为上海改革和开放的桥头堡,自贸区今年以来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又上新台阶。
自贸区“3.0版”金改“上线”至今,成绩斐然,自贸区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共有24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开立15675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3738.7亿元。此外,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为2683.52亿元,区内累计有146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1657.87亿元。
如今,自贸区“金改4.0版”也已指日可待。据自贸区管委会方面介绍,新一轮的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方案目前已经形成,正在报请国务院审议过程中。据悉,这份方案将涉及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等方面。
目前,“一行三会”已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有关政策细则和措施,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的空间更大,参与试点主体类型更丰富,也便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互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增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100家(其中90%设立在自贸区),累计达到7343家,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左右。
新金改涵盖六方面
上海自贸区新的金改方案目前已提交国务院层面审议。
该方案全名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方案》,也被称为“金改49条”。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49条政策也让人期盼已久。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说,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善,发布只欠“东风”,上海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早日出台。据李军介绍,“金改49条”内容主要包括,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服务;建立自贸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的监管机制等。
事实上,早在上海自贸区扩区时公布的深改方案中,就有关于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具体方案由人民银行[微博]会同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另行报批”这样的表述。如今“一行三会”已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有关政策细则和措施,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金融开放创新试点的空间更大,也便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互动。
李军称,新版金融改革创新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贸区内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可兑换的程度;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清算、储备和定价的货币;三是探索金融服务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对内的开放;四是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的功能;五是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对科技的服务;六是适应自贸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求,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贸易、实业投资、金融投资三者并重,积极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进入境内投资金融产品的范围,使人民币可以成为全球主要的支付、清算、储备和定价的货币,被写在了这次金改新方案的第一条。
“自贸区正在探索前店后库的跨境店商模式,将与已经成型的直邮、保税仓储等一起,做大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在新闻发布会上,简大年表示,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将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与各类企业直接对接、集聚高能级主体等措施,促进交易规模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称,上海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上海市副市长担任,做大跨境电商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内容。
据悉,新版金融改革创新措施涉及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不断完善金融安全网建设等方面。
关于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李军强调,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和创新都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宗旨推进。相关的金融创新都是坚持“风险可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原则,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建立了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框架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稳步推进。”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
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可谓是金改特点之一。
目前,扩区后的自贸区各片区已经全面实施新版负面清单,并在陆家嘴、金桥、张江等片区开展了住所集中登记改革。从4月底扩区后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3223户,其中内资2697户、注册资本1476.42亿元,外资526户、注册资本106.51亿美元。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陈波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自贸区将在未来的半年里不断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将会更加突出完善审批制度,将会不断开拓创新自己的权限,行政权力清单正在部分区分区县试点,立足广覆盖、全流程、标准化,力图做到行政权力皆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权力。
陈波指出,负面清单方面则应该尽量减少,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未来的时间里,外商在自贸区内受到的监管会降低,这也是为外商在自贸区内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外商准入的条件变低,透明度增加了,降低了约束的条件,从2014年的139减为15年的122条,据悉,这样的负面清单还有会通过政府与法律方面的努力来尽量减少。
一年多时间,自贸区投资管理制度,由正面清单和审批管理转向负面清单和备案管理;贸易管理制度框架,由关境上便利化转向关境内便利化;海关监管制度框架,逐步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不干预的国际公认海关管理标准规范;金融管理制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综合监管执法制度框架,从事前审批和主体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功能监管。一系列创新,缩小了我国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差距,为我国加入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积累了经验。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上海自贸区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最大优势在于,上海自贸区肩负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的金融创新目标中。从定位和发展潜力上来看,上海自贸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着重于突破现有金融管理框架,为上海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切实的试点作用。投资者可关注相关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