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遭遇金融风暴 美国报刊业加速衰落
3月25日电 16日,美国《西雅图邮报》宣布放弃纸媒只保留电子版,给美国本已惨淡的传统媒体业再泼一瓢冷水。此前,已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费城问讯报》等所属的报业集团宣布破产保护,本已深受电子传媒影响的传统媒体形态,似乎在金融风暴下加速坠落。
25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对美国传统媒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文章摘录如下:
十多年前,一群媒体观察家即担心美国以后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城市只有一份报纸的情况。
他们的担心,现在看来已是太过乐观了:今天的美国已出现一些大城市即将没有报纸的现象,如西雅图、旧金山、底特律、克利夫兰和丹佛。
在网络大兴、经济萧条、广告锐减和买报者越来越少的困境下,一城一报甚或无报的景况,成为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每个礼拜都可以看到或听到报纸关闭的消息,上周是具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信息邮报》,本周是密西根的《安娜堡新闻》。
电视的出现,使举世出名的大型时事画报《生活》和《展望》走向末路;网络的崛起,根本改变了媒体生态,报纸因网络而腐朽,却又因网络而找到“第二春”。
近几年来纷纷停刊的报纸,已非传统上的“关闭”,而是在网络上另起炉灶,以电子报的方式出现,如《西雅图信息邮报》和《安娜堡新闻》都将以电子报形式赓续生命。
赫斯特集团所拥有的《信息邮报》去年亏损1400万美元,改成电子报以后,编辑部从165人减至20人,经济考虑已成为平面媒体陆续走向电子报的最大因素。过去十年《信息邮报》一直和对手《西雅图时报》联营以省钱,时报负责印刷、派达、广告和推销,《信息邮报》则提供新闻,但仍难逃厄运。
《信息邮报》关了以后,《西雅图时报》压力更大,电影《西雅图无眠夜》也许会变成“西雅图无报日”。
尽管许许多多媒体专家提出各种不同构想试图挽救美国报业,为报纸找出路,《时代》周刊甚至当成封面故事报导。
有人声请政府提拨报纸纾困金,有人呼吁政府为中学生出钱订报,有人建议报社可以接受捐款;有人出点子说看电子报也要付钱,用来养报纸。
所有的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百倍,尤其是在美国这个一天到晚众声喧哗、什么事都吵翻天的国度,更不可能对“抢救报业”达成任何共识。特别是要政府拿出纳税人的血汗钱来救济报业,可谓天方夜谭。
报业的式微,已成必然趋势。平面媒体一天天走下坡,经济不行固是原因,但网络亦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百年老牌杂志《大西洋月刊》已改名为《大西洋》,把《月刊》(monthly)去掉,成为双月刊;三大时事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早已变成月刊。质量一向不错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早就竖白旗,改成电子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以及其它报纸亦都因赔损过巨而奄奄一息。
纽约人很庆幸今天仍拥有四份报纸,除了《纽约时报》,还有《每日新闻》、《纽约邮报》和《新闻日报》。
不久前,已退休的《华盛顿邮报》总编辑李奥纳德.汤尼在接受前《旧金山纪事报》总编辑布隆斯汀访问时表示,《纽约时报》会赔那么多钱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坚持办份有水平的大报,虽然形势严峻,经济压力很大,他们仍维持“崇高的理想”,丝毫未降低新闻的质量。连续七八年,《纽时》的巴格达分社年度预算即达300万美元。
同样地道理,《华邮》和《华尔街日报》的水平亦跟过去一样好,美国新闻界庆幸有这几家全国性大报撑场面,维系高格调、高质量。
然转念沉思,美国报业日落西山的场面,已不可避免,将来必然有很多城市没有本地报纸,而只有电子报或小型的小区报,这是令人不胜唏嘘的发展,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