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十周年】义乌商人这十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但信心还是有的

2015-07-23 14:571024


“别看我来义乌7年了,天天工作就是在商贸城里走来走去,但到现在也没逛完过。”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被眼前一家家“望不到尽头”的商铺所震撼时,来自山西、在“义乌购”工作的程先生淡定的向记者说道。

在这里,生意永远不嫌小,钱赚的总也不算多。一根吸管、一个易拉环的利润只有几毫钱,100根牙签才赚1分钱,但义务商人却能把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做到年收入几百万、上千万的规模。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仅国际商贸城就有7.5万个商位,300多万种商品,营业面积达400余万平方米。

汇改十年,也是人民币逐渐升值的十年,被贴上“小商品出口”标签的义乌商人,对汇率变化有着最敏感的神经。当人民币升值不断挤压利润空间时,义乌商人多年来“利薄跑量”的经营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出口产业链上的外贸公司、国际物流公司为何纷纷“倒下”?强势人民币下,进口企业是否真的高枕无忧?带着这些疑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了十余家来自义乌、上海、山东、广东、福建的进出口企业,他们是汇改十年的亲历者与见证人。

曾经:义乌是老外眼中的金矿

当本报记者站在偌大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门前时,并没有想象中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眼前的景象可以用“冷清”来形容,据程先生介绍,现在正值中东的斋月,所以来进货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等到4月和10月采购季时再来,那时候外国客人要么是圣诞节东西都卖光了来囤货,要么是准备进货过圣诞,船在海上要走一两个月,所以要早点准备。”仅从这一细节,记者已深深体会到外贸对于义乌的重要性。

谈及义乌最辉煌的时期,程先生兴奋的说道:“刚加入WTO那会儿,2001年到2005年,老外像发现金矿一样来到义乌,那时候他们一个柜(集装箱)运回国,能稳赚一个柜的钱,比如花40万元人民币从义乌进的货,回国能净赚40万元,义乌成了好多老外眼中的‘秘密武器’。”

本报记者了解到,商贸城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旺铺”,转让费能达到上千万元,不亚于北上广一套豪宅,用摊位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几百万也不成问题,商贸城对于经营者严格把关,资历不够根本无法进驻。而在这里,有很多“隐形冠军”看似低调的卖着小东西,但其实早已把生意做到行业最大。

现在:“赚多少不敢想,基本是在维持”

在本报记者走访的多家商铺中,竟无一例外是在义乌做出口生意超过15年的老店,最长一家做鞋子出口生意的已有28年,谈起这些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他们记忆犹新。

“从2005年汇改到现在10年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接近20%,而一般传统企业利润增长根本没这么多,一年利润平均下来也就5%6%,碰上像2008年那样人民币一下子升值将近7%的情况,这一年生意就算是白做了。”一位商户对本报记者说道。

2005721日汇改当天,此前维持了多年人民币兑美元8.2765的汇率一下子跳涨至8.1080,人民币一次性升值超过2%,此后人民币维持了近5年的单边升值,虽然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双向波动愈加明显,但对一众非美元货币,人民币仍处于强势地位,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出口明显承压。

“一个马来西亚的客户,他们货币最近贬值特别厉害,原来1马币能换2.1元人民币,现在只有1.6了,我们价格虽然没变但他们觉得成本高了,想压低价格,没办法我们只好少赚点。”义乌小企业主张雪无奈的对记者表示。

1999年,张雪从河北来到义乌,开办了一家名为“拓欧”的纺织有限公司,专门做毛巾、浴巾等棉纺织品出口生意,她告诉记者,当初起这个名字,是希望生意能拓展到欧洲。

梦想总是美好,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欧美国家本来就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检查严格,风险比其他市场大,现在欧元又贬值这么厉害,客户订单明显变少,进货的档次也从高档变成中档了。但做生意就是这样,没有利润的时候也得坚持。”

创办于1987年的福建远越鞋业有限公司最近也出现“突发状况”。经理杨远清略显焦虑的对记者说,公司常年向希腊出口皮鞋,近一个月由于希腊实行资本管制,客户钱根本汇不过来。

眼下,在义务做小商品生意面临诸多问题,除外部市场普遍需求下降,同时汇率波动加剧外,产品附加值低,竞争优势下降,劳动力、原材料以及环境保护成本的上升都在剥夺着微薄的利润。

从事了20多年袜子出口生意的傅江燕同样向记者感慨了这两年生意的变化。

“汇率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主要做南非、南美和中东生意,三四年前生意好的时候,年收入能有近千万,但这两年顾客反映说即使袜子买回去了他们也赚不到钱,所以干脆暂停生意。有的即使订单已经发出去了,老顾客觉得这段时间汇率不划算,想拖几个月再给我们打款,做袜子生意本来利润就很薄,资金周转不过来也会耽误最佳补货时机。”

在制造业这条最为密集的产业链上,环环紧扣。一家出口公司的业绩下滑,预示着背后更多供货商受到“牵连”。

“子承父业”的林佳鑫,从广东来到义乌帮家里拓展生意。他向记者介绍,几十年来家里的工厂一直为国内服装、玩具等出口公司提供织带(一种半成品布料),随着出口企业生意的滑坡,他们也受到间接影响。

“前些年生意好,广东那边很多工厂都急着投入资金扩大规模,但这两年生意一下子不好做导致很多厂子倒闭。出口企业接到的订单变少,从我们这进的货就少,如果国外卖家再拖欠货款,出口企业也不会付我们钱。”林佳鑫对记者说,“现在不敢期望有多大的利润,只想把量做起来,维持工厂的机器运转。”

人民币升值倒逼义乌人转换思路

虽然生意大不如前,但在采访过程中,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义乌商人对于眼下所处困境的豁达、与外国受汇率波动之苦的生意伙伴共渡难关的同理心,以及在转型压力之下积极应战的信心。

“我们不希望利润一下子暴涨或大跌,我们希望的是生意能永续经营下去,在这一点上,人民币汇率平稳让我们很踏实,客户对人民币也很有信心。”这是很多受访的义乌商人说出的心声。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义乌市场上90%以上的商户只接受人民币付款,这在他们看来是最有效避免汇率风险的方法。

通常的操作是,商户在跟国外批发商签订合同时,以人民币报价,按合同生效当天汇率将总金额换算成美元,来自不同国家的批发商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把美元汇到“中间人”——外贸公司账户上,再由外贸公司换算成人民币付给商户。

这一过程中,商户需要自己承担两个时间点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对此,大部分商户表示,“多赚点少赚点已经习惯了,”但对于那些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汇率风险已经引起重视。

义乌市佳洁塑胶有限公司生产的“佳洁利”浴垫名扬海外,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年营业额逾8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总经理吴智芳对记者说:“以前对汇率根本不重视,吃过亏才发现原来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远期结汇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06年,突然接到一个100万美元的大单子,那时候对人民币汇率还有8,突然意识到万一这800多万元人民币拿不回来怎么办,就从那时候开始买保险,政府还承担了60%保费来支持企业出口,这样睡觉睡得都踏实。“吴智芳说道。

2014年底,俄罗斯卢布曾在一夜之间贬值13%,并从此进入“暴跌”模式,这不仅给做俄罗斯出口生意的商户带来几乎毁灭性的打击,也让众多物流公司遭遇重创。

“那时候有些物流公司运到俄罗斯的集装箱在海上漂着没人收,有些俄罗斯的老顾客连定金都没付就失去联系了。”浙江腾得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月婷对记者表示。

孟月婷介绍,现在公司在签订合同前,都会对运单整体进行审核,其中重点包括汇率风险的控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比较平稳让我们在风险控制上心里有底,在商品报价和海运费报价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留住现有客户、防范汇率风险的基础上,怎样拓宽经营渠道成为义乌商人最关心的问题。

201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官方网络平台——“义乌购”将7万多个实体商铺成功“搬上网”,为义乌小商品提供了在线交易的新平台。

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对本报记者说,2013年时,“义乌购”在线交易额还仅有6000万,到2014年已经达到15个亿,“而义务市场的发展潜力才刚刚开始”。

此外,义乌商人也不甘心只做小商品出口,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注重技术创新。

“在义乌做生意的人去移民、海外置业的情况很少,因为他们对国家经济发展、自己生意转型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转型会有阵痛期,有些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但一旦转型成功后,效益会得到质的飞跃。我们也希望能吸引更多优质的客户来中国,而不仅仅是长期依赖中东、非洲的客户。”孟月婷对记者说道。

进口:企业和老百姓都实惠

汇改十年,人民币的升值让出口企业从一开始的惊慌失措到如今沉着应对;而硬币的另一面,进口企业正享受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优惠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80后”陈非在上海徐汇区经营着一家自己的服装店,销售从欧洲进口的高级设计师品牌,衣服均价在6000元以上,每个季度都要往返于上海和巴黎的他,对于汇率变化有着自己的感受。

2011年服装店刚开业时,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还是8.4,现在已经贬值到6.7了,我每年能节约成本200多万元,占总支出的10%。当人民币对欧元明显升值的时候,我就去换一些欧元囤着,等到日后进货时能用得上。欧洲的供货商也很欢迎人民币升值,因为越升值我从他们那里买的越多。”

借着强势人民币的“东风”,上海鲁昊贸易有限公司也把生意越做越大。该公司旗下的台崎餐饮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牛羊肉、海鲜、水果等食品进口,货源来自从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日本、泰国等十几个国家。

“因为人民币升值一年差不多能节省二三百万美元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台崎国际贸易部总经理黄东坡对本报记者表示。

“人民币升值好处很多。对于我们来说,进口的货物品种增多,交易成本降低;老百姓消费能力提高以后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和品质要求也相应提高。最典型的例子是,这几年我们从澳洲进口的龙虾,个头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开始进口活的龙虾。”

然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日益频繁,黄东坡表示平时丝毫不敢懈怠对于汇率风险的防范。“公司通常会用不同币种去结算来分散风险,同时还要改变一些交易习惯,比如在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时,就要想办法在以其他货币作结算时,多下订单,这样在结算时就比较有利。为了规避风险,我们还会去观察市场上哪些东西好卖,多进口这些周转天数短的东西,有利于提高现金回收速度。”



0
标签:义乌 商人 信心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义乌商人这十年:生意越来越难做但信心还是有的

2015-07-23 12:43
1659

义乌商人先行先试 开始做起进口转口贸易

2011-06-09 14:09
1075

魏建国: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制造业复苏的信心和希望

2024-05-24 12:16
233544

魏建国:提振市场信心要从制度型开放入手

2023-12-02 19:16
148569

中国密集释放政策信号提振市场信心

2023-03-09 11:47
7765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