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机构“支招”保增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出台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30条建议。
作为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其金融机构是如何将金融服务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的呢?
昨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联合主办了金融机构媒体座谈会,记者就此机会采访了沪上工行、建行、交行、太保等金融机构的相关领导。
破例年末大放贷据记者了解,当前沪上几大银行已经将往年年初才会发生的大规模放贷提前到今年年底,惜贷现象不再,年底不放贷惯例正在被打破。
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虽然11月上海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速连续第4个月回落,但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40.4亿元,较上月多增了169.6亿元。
如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四季度集中投放信贷75亿元,占全年投放总量的1/3。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今年截至11月底贷款增加212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贷款增速较前三个季度快了近一倍。”该行副行长张忠德表示。
此外记者了解到,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信贷投放也明显提速,近期,该行相继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上海世博会事务管理局、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共475亿元授信的银企合作协议,并且成为国内城市建设中期票据第一单———60亿城建中期票据创新业务的合作银行。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黄纪宪告诉记者,对于目前暂时出现亏损,但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该行已明确了对其扶持力度不变,即不提前收贷、不提高贷款利率价格,甚至对已经到期但尚未形成不良的或即将到期的贷款,积极与企业协商,办理贷款再融资,必要时适当增加融资,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当问及明年的信贷规模时,他表示,目前正积极向总行申请明年的新增信贷规模和扩大项目审批权限。
主打金融创新牌除了放开信贷规模控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外,上海银行业还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利用金融创新促进上海经济发展。
昨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分别与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签订《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合作协议》,联合推出了总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并购贷款额度,作为企业并购专项贷款。
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也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开展兼并收购贷款,不过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将贷款对象锁定在钢铁企业、电力企业、重大装备制造业上。
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12月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对并购贷款开闸。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并购贷款的开闸意味着商业银行将业务范围从传统的实业贷款间接走向资本并购及证券业领域,从而拓宽银行的经营渠道及利润来源,同时预示了有银行信贷支撑下的并购浪潮将有可能逐渐展开。
此外,针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交行上海分行于6月首创了小企业融资品牌“张江企业易贷通”,支持小企业做大做强。该产品通过政府推荐、银行融资、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等降低了小企业授信准入门槛。
据了解,运行半年以来,“张江企业易贷通”的成员企业近百家,已经为25家企业提供了6000万余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除了银行业外,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经济、保障民生、稳定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月19日,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与浦东新区23个社区签约,由政府出资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综合保险,至此,社区综合保险已基本覆盖了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太平洋保险承保的社区达到了100个。
太平洋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戴国文表示,金融危机对于保险企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但也是非常大的,预计明年车险、运输险、企业险等传统业务量都将有明显下降,太保将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民生保险,除了社区综合保险外,明年太保还将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优化企业安全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险种,利用保险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经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让社会“稳定器”更稳定,让民生“安全网”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