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分析】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2015-05-27 09:262994

[提要]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

[ 提要]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根据《巴塞尔协议》的定义,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11.7%提高到12.2%,连续两年处于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行列。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

国际贸易融资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日益受到进出口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其在风险控制、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等方面,都较一般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有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较低、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无法融资的问题。对于传统型的流动资金贷款来讲,银行在评级授信中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方面,并且要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繁杂冗长。许多中小企业因为达不到银行评级授信的要求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相对于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国际贸易融资的准入门槛较低,审批也相对简单。在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申贷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传统的担保原则被弱化。银行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业务发生后资金回笼,以控制风险。

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比一般贷款风险低,能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销售回笼资金,贷款额度和期限一般难以准确地确定,银行的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很难准确判断企业贷款是否用于生产,较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而贸易融资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融资额度由贸易额扣除自由资金比例确定,融资期限和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扩大银行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大力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有效增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的有效来源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从贸易融资中直接获取大量的表外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可以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要求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等收取手续费;另一方面,相对于银行通常对对大企业提供免费或价格低廉的融资类产品,银行在贸易融资市场上对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更强,可以选择在合理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将有力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调整。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一方面贸易融资新产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客户对贸易融资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在改造传统贸易融资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开发新型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国际贸易融资呈现除了新的发展趋势。

(1) 国际贸易融资从低风险结算方式向高风险结算方式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方式密切相关。传统的贸易融资中,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占有绝对优势,如进口开证、进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和贴现等,因为信用证结算方式代表银行信用,信用证项下的贸易融资可以有效规避商业风险。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信用证结算方式由于手续复杂、银行费用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和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客观要求。为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各种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贸易融资产品层出不穷,如进口代收押汇、进口代收代付、出口托收押汇和贴现、进口T/T融资、进口T/T代付、出口发票融资、订单融资等。

(2) 国际贸易融资从单个业务环节向多个业务环节延伸

银行将贸易融资服务渗透到客户的整个业务过程,打破进口贸易融资和出口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的界限,集内外贸和本外币业务为一体的融资产品不断涌现。对于一些同时具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银行推出不同结算方式下贸易融资产品组合,并且将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如出口商可以将赊销或承兑交单结算方式下的出口保理融资、信保融资或信用证下出口押汇、贴现或福费廷融资额度用于开立进口信用证,在不支付融资利息的情况下使额度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开证保证金的支付。也可以将信用证项下经开证行或被指定银行承付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开立新证。同时,银行可以对既有出口业务又有国内采购业务的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出口商可以将赊销或承兑交单结算方式下的出口保理融资、信保融资、或信用证下出口押汇、贴现或福费廷融资额度用于申请减免保证金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国内采购。

(3) 国际贸易融资从单笔业务融资向综合性融资发展

传统的贸易融资针对某一种结算方式下的单笔业务,每笔业务相互独立。随着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融资不再局限于单笔交易。应收账款池融资将赊销、承兑交单、付款交单和信用证等不同结算方式下产生的多笔零散的、小额的、连续的应收账款聚成“池”,只要应收账款保持在一定的余额之上,银行就可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向企业提供融资。这种融资依托贸易的真实性和连续性,突破传统授信要求的局限,突破单笔授信金额的局限以及融资期限和贸易期限不匹配的局限,可以有效盘活应收账款,改善企业现金流转状况,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尽管国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使得贸易融资的资金流与贸易流基本一致,也使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力较强。但是,国际贸易融资客户固定资产较少,并且缺少有效担保,抵抗风险的绝对能力有限。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1) 信用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道德风险和付款能力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骗取银行信用或融资款项;而是将固定用途的出口贸易融资款项或进口销售货款挪用;二是物理拒付或拖延付款。而付款能力风险主要表现为付款责任人的资信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流动性风险,或者进口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波动,销售货款无法偿还融资款项。

(2) 操作风险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国际结算、本外币融资、结售汇、代理行合作等多种业务领域,需要跨部门的协作,业务办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基础合同审查不严,导致存在风险敞口的业务没有按要求落实防范及担保措施,导致还款来源失去保障;二是没有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处理业务和相关单据导致责任主体免责;三是没有按照要求向客户明确具体业务的潜在风险。如在信用证通知时没有将软条款及时向客户指明,造成客户无法符点交单。

(3) 货币风险

货币风险主要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由于市场汇率和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存在明显的升、贬值预期,且境内外利差明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快速扩张国际融资业务。一旦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发生变化,或者境内外利率发生不利调整,银行收益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大威胁。特别是目前很多国际融资产品与远期结售汇产品捆绑,一旦国内外汇率和利率走势出现大的调整,银行和企业都可能遭受损失。

四、完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一直以存贷差为主,在经营方式上较为粗放,资本占用较高。但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监督标准的提高,各家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集约化经营,目标是在减少资本占有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规模的增长和盈利的增加。国际贸易融资基于其自偿性、流动性和产品组合,在赢利水平、风险控制和资本占有上明显优于流动资金贷款,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也就成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大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需要从自身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对国际贸易融资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创新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思路,努力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将其作为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推进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1) 推动风险缓释和交易方式的结构化

结构化贸易融资是指银行根据企业的具体融资要求,通过商品质押、商业票据、货物监管、提货通知、商品回购、资金流管理、期货保值等一系列结构化涉及来掌握货权、安排资金的融资方式,其核心是结构化风险缓释工具的运用与结构化资金交易的安排。

通过国际贸易融资结构性的安排,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获取银行授信的门槛,并将风险转移或分散。在结构性风险缓释工具运用方面,银行既可引入专业的保险机构,又可与期货公司合作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从而建立新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同时,还可针对贸易融资形成的信贷资产积极推行证券化,选择性引入现金流切割技术,通过与证券、信托等机构的合作,发行贸易现金流支持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将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分散到债券市场不同类型的投资群体中。

(2) 促进信息来源和运用的大数据化

国际贸易融资基于自偿性和流程性的内在要求,对企业信息有更强烈的要求,经常会需要第三方协助对贸易流程中的商流和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和控制。但是商业银行过往对数据信息的使用还是单一和孤立的,仅是用数据来进行流程管理,并没有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数据背后反映的企业行为和非正常变化等重要信息。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为贸易融资的大数据化奠定了基础。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子交易平台等机构合作,从现代 物流信息系统、ERP系统、物联网等获取交易环节上的贸易数据、物流数据、仓储数据、价格数据等信息,并运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国际贸易融资系列模型。这些模型既可以被用来分析客户的贸易行为、定制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内部的流程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效率。其实质是对企业群贸易行为(包含交易行为、运输行为、周转 行为、生产行为、库存行为等等)的建模仿真,通过模型的数据输出,动态的、实时的为商业银行提供经营贸易融资的风险判断和营销决策支持。

(3) 实现国际贸易融资投行化

商业银行的基本属性是金融中介,而金融中介的内涵,远远不止于资金中介,还包含信息中介、交易中介等一系列中介业务。传统商业银行大多是以资金中介的角色经营外汇与商品业务,投行则扮演了信息中介和交易中介的角色。在国内金融混业经营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类投行业务,而贸易融资由于其基于商品交易的特性,较其他商业银行业务更具投行化基础。

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更侧重于融资本身,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大多作为一项附加性服务。而国际贸易融资投行化是在当前金融领域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商业银行以投行化的形式嵌入企业贸易过程,提供贸易的撮合、贸易项下的融资,以及作为贸易链中的一方直接参与贸易。国际贸易融资投行化,还可通过商品套期保值融资、基差交易撮合、跨境多币种贸易、海外扩张、贸易银团等多种服务的有效组合,一方面有效拓宽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减少风险资产的占用,另一方面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使银行商业模式更加多样化,满足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国际贸易融资的投行化运作,使得商业银行真正参与、撮合了企业贸易的全过程,既加强了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把握,又真正实现了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融合。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对处于交易链条中各公司的系统性、结构性融资安排,其前提是真实的贸易背景,其目的是以融资支持交易的顺利完成,从而活跃整个经济。自从诞生起,国际贸易融资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创新性的手段解决了广大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繁荣了市场经济。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需求的变化和发展的困境共同促使国际贸易融资必须以结构化、大数据化和投行化为方向,持续进行创新。只有这样,国际贸易融资才会继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力,润滑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转自国际贸易融资)

2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保理融资风险判断&银行风险防控要点

2014-12-10 15:42
868

保理融资风险判断&银行风险防控要点

2014-12-09 17:18
1127

大宗商品融资风险频发,银行谨慎应对

2014-11-20 17:50
970

贸易融资风险乍现 银行业严阵以待

2008-05-22 01:11
1306

广州迅兴与平安租赁天津公司开展350万元融资租赁业务

2024-07-11 14:05
54120

康远股份拟与渝农金租开展1000万元融资租赁业务

2024-07-11 14:03
5436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