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伞” 杠杆资金再受限
据《中国证券报》,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收到监管部门通知,开始检查是否存在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这预示着规模高达数千亿的伞型信托的资金源头可能逐渐枯竭。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信托公司在接受华尔街见闻采访时表示,近期已加大“单一结构化”产品的发行来规避对”伞形信托“的监管。杠杆资金的源头——银行作为杠
据《中国证券报》,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收到监管部门通知,开始检查是否存在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这预示着规模高达数千亿的伞型信托的资金源头可能逐渐枯竭。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信托公司在接受华尔街见闻采访时表示,近期已加大“单一结构化”产品的发行来规避对”伞形信托“的监管。
杠杆资金的源头——银行
作为杠杆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伞形信托被视为此轮降杠杆操作的重点,而伞型信托的资金主要来源便是银行。
四月中旬,证监会表示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 随后,信托公司开始逐渐收缩伞形信托业务线,而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同样开始“收伞”。
“现在有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调查股份制银行是否存在资金违规入市的情况,不少分行网点已经收到检查通知。”《中国证券报》援引银行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入市渠道多元化,资金规模也较庞大,监管层已经开始注意到这方面的动向,要求对银行资金尤其是贷款去向进行严格监管“。
“对一些有结构化特点的产品融资进行限制,有些同业拆借的资金也需要进行资金流向的管控,此前伞形信托产品或夹层基金产品的资金提供方正是银行方面的资金。”该文援引的深圳某私募人士称。
5月5日,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发出通知,5月18日起光大银行伞形信托最高杠杆降为1:2。据《中国证券报》,有股份制银行此前已经将伞形信托配资对应的警戒线和平仓线也相应调高,或者直接暂停面向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配资业务等。
就在本周,大智慧通讯社援引华东某券商经纪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券商新的伞型信托项目已暂停。“现在新的伞型信托项目申报已全部叫停,监管层不会批复新项目”。对于正在做的伞形信托项目目前暂未受影响,不过到期之后也将叫停。
瑞士信贷5月6日发布的报告估计,当前伞形信托的规模在4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股票收益互换的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股票质押式回购的规模在6000亿元至8000亿元之间。收益互换和质押式回购的融资未必全部用于股票二级市场,但鉴于目前的市况,其中投入股市的应当占据了相当比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证监会四月中旬表示,高度重视两融业务的合规和风险管理,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这被视为近期监管机构对券商杠杆业务最严格的警告。有业内人士表示,银监会近期可能会加大对银行和信托杠杆业务的监管,对银行资金进股市“动真格”。
“借助此轮牛市,不少信托公司都已经完成年初制定的业绩目标。但如果证监会继续加强监管,导致其他商业银行也减少配资规模,必然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但银监会应该会有所应对措施。”经济观察网援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受制于部分银行收紧资金监管,一些信托公司更换了对接银行。
“我们原来与光大银行对接资金,但现在光大不好做了,我们转移到浦发了。”某华南地区信托机构负责人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部分银行的确收紧了伞形业务的资金供给,但也有依然放开的。”
另外一部分信托公司则转移战场,加大了对单一结构化信托产品的支持力度。
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向华尔街见闻介绍,所谓单一结构化产品,即失去了原来伞形信托“伞形”形式的杠杆产品,从劣后资金方(资管公司/投顾)到中间级(券商等)再到优先资金方(银行)全部为单一对象,信托公司也不再从单一产品中向下分配子账户(为资管公司)。
“如此一来,原本一个信托通道下设立很多小的交易子单元,子单元中再向下(为个人配资用户)设立子单元的‘伞形’结构便不复存在,而设立子账户的责任现在落到了投顾那边。”该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单一结构形式上降低了杠杆的分配,但实质上与伞形区别不大。
据该负责人介绍,此种产品对劣后资金方的选择比较严格,杠杆倍数方面一般在2~3倍,与原来的伞形信托类似,但目前市场上能接受三倍杠杆的银行比较少,以2~2.5倍居多。
另据《中国证券报》,涉及民间配资公司及在线配资网站中伞形结构产品的账户交易系统恒生Homs系统实际也面临着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华尔街见闻采访的上述华东地区信托公司负责人也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恒生系统已经被禁止用来为伞型信托分配账户。
今年年初开始,证监会持续关注两融业务的快速增长,并通过例行检查的方式处罚了一些运作不规范的证券公司。至4月份,随着股指屡创新高,“杠杆牛市”的风险随之加大,证监会对两融以及其他杠杆类融资工具如伞形信托的监管干预进一步升级。因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呼吁“慢牛”,预计之后限制杠杆的相关政策还将陆续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