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险资频繁出海收购背后的逻辑

2015-03-14 18:00 357

已经代表中国平安、泰康等亚洲客户在伦敦收购了7个项目的基汇资本执行合伙人兼中国地区主管彭庆邦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企业的出海仍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能跟日本那时候来比较。“现在整个局面都是比较适合去投资海外为主的。”

已经代表中国平安、泰康等亚洲客户在伦敦收购了7个项目的基汇资本执行合伙人兼中国地区主管彭庆邦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企业的出海仍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能跟日本那时候来比较。“现在整个局面都是比较适合去投资海外为主的。”
 
近年来,中国的保险公司逐渐成为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新金主。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接连公布的一笔笔“大交易”令人目不暇接。险资争相出海,不只是“有钱、任性”那么简单,而是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动因。
 
基汇资本执行合伙人兼中国地区主管彭庆邦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民币进入缓慢贬值通道、国内缺乏具有永久业权并且收益稳定的可投物业,以及中外监管部门的支持,成为这一波险资出海潮的大背景。
 
今年1月,基汇资本代表中国平安成功收购了伦敦市中心地标性建筑Tower Place。除了主导收购过程(包括尽职调查),基汇资本在交易中还提供债务融资咨询服务。而从2010年至今,基汇资本已经代表中国平安、泰康等亚洲客户在伦敦收购了7个项目。
 
人民币贬值打开窗口
 
自2007年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放宽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市场,允许其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后,一直到近两年,险企出海才开始慢慢升温。
 
2013年7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约合23.7亿元人民币)价格买下伦敦劳埃德大厦,是第一桩中国保险公司跨境的房地产收购。
 
2014年6月,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斥资7.95亿英镑(约合84亿元人民币)买下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90%的股权。其中中国人寿占比70%,卡塔尔控股占20%。2014年10月,安邦保险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11月,阳光保险3.82亿美元(约合24.5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悉尼喜来登公园酒店,并与酒店管理方美国喜达屋酒店集团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今年2月,阳光保险还拟支付逾2.3亿美元(约合14.4亿元人民币)购买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全新酒店Baccarat。
 
出手之频、手笔之大,令中国保险企业成为继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俄国巴西富豪之后海外房地产市场最有竞争力的买家。
 
而人民币从升值进入小幅贬值是险企出海投资的大背景。从2010年6月到2014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每年5%——6%的升值幅度,持续了将近四年。人民币升值把在海外投资潜在的回报吃掉,因此国内资金没有特别强的动力去海外投资。而自2014年1月之后,人民币开始了小幅的贬值,更利于提高海外投资的回报率,这也为险企海外投资打开了窗口。
 
海外可投项目更优质
 
在彭庆邦看来,机构投资者走出国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缺乏能够与保险资金相匹配的可投产品。这种可投产品需要满足收益稳定、风险低、法律关系完整、信用评级好等特征。
 
“在北京、上海一线城市,要找一个5%、6%净年度回报率的写字楼是很困难的。但是在英国,此类机会就相对多了。”彭庆邦说。
 
世邦魏理仕在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大多数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投资回报率偏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的净回报率目前只在4%至5%之间。
 
但在英国则不一样。彭庆邦介绍说,在伦敦市中心的优质地段,保险企业可以买到一个具有永久业权的写字楼,并且此类写字楼可能是整栋长期租给一或两个大型银行、投行或者是律师事务所等大型企业机构的租户。这些租户的信用等级都在AA甚至AA+,而租约一般是10年、15年甚至20年,中间每隔数年租金还可调涨。大多数情况下,此类写字楼的保险和日常维护多由租户负责,业主不需要提供太多物业管理。对业主而言,购买写字楼,相当于购买了一个债券,并且这个债券还有具有永久业权的房产做抵押,可以说是非常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产品。这种投资机会在中国目前非常少:单是一个租户租一栋楼并且有很长的租约这点就较罕见。
 
以今年1月基汇资本代表中国平安收购的Tower Place为例:Tower Place位于伦敦最负盛名的EC3保险业区域中心,地段优越。大楼大部分租给达信保险(Marsh & McLennan)作为其英国总部所在地,出租率99.3%。这对中国平安来说,无疑是一笔低风险、收益又很稳健的投资。
 
怎样选楼?彭庆邦总结了四点:核心是地段;最好是永久业权;楼的建筑时间最好偏新一点;最好是单一租户,如果不是单一租户,尽量是优质的、稳定性比较高的租户,因为租户体现日后的付租能力。
 
除了英国,澳大利亚也是很好的投资市场。彭庆邦说,澳大利亚房地产的回报率比英国高一点,但是澳元的汇率很不稳定,需要通过一些手段对冲汇率风险,包括汇率对冲及以当地货币贷款来完成交易。
 
“你在澳大利亚投资,你就借澳元。因为你收的租金是澳元,这样澳元汇率波动的风险就能冲掉。你借的澳元越多,你就越能对冲掉它的风险。”彭庆邦说。融资也能够提高项目的回报率。“如果进行了贷款,并且投资期限内市场有增值,租金也升值,此类型投资配合较理想的杠杆贷款,在长期持有的前提下,最终将有机会达到近10%的年回报率。”
 
中外监管力挺
 
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支持险资逐渐将触角伸向海外。
 
2014年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要求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5%。
 
今年初,保险业总资产超10万亿,而目前险资海外投资的比例只有1%左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而这几年英国政府对中国资金也保持一种欢迎态度。中民投在今年2月就宣布与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合作,投资约10亿英镑共同建设英国伦敦新国际金融城。而对绿地、万达等国内开发商,英国政府也欢迎它们去买地建房。
 
不过,各路资金的涌入也推高了伦敦的房价。彭庆邦称,几年前在伦敦同样地段的写字楼,可以拿到每年7%以上的回报率,但现在只有5%了。
 
随着价格的攀升,彭庆邦认为,当写字楼越来越难买的时候,很多保险资金都会考虑欧洲基础建设的项目,如飞机场、公路、发电站等,这种也很适合保险资金的配置。
 
不同于日本上一轮出海
 
上世纪80年代,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曾导致日本一波猛烈的资金外流。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到80年代末期,日本购买了美国10%的不动产。在洛杉矶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落到日本人手里。
 
然而,没过几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随之破灭,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衰退期。而日本在美国的大量非生产性投资(包括不动产和金融领域的投资)均遭到灭顶之灾。
 
彭庆邦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企业的出海仍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能跟日本那时候来比较。“现在整个局面都是比较适合去投资海外为主的。”
 
原始出处:一财网
0
标签: 中国 逻辑 背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大妈”背后的经济现象:血拼奢侈品疯狂抢黄金

2014-03-27 11:38
1015

惠誉下调中国评级背后:15万亿地方债堪忧

2013-04-16 11:20
625

中国裸商背后:国外很难找到利润20%生意

2012-12-17 15:18
1721

IDC:预计到202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2亿元

2024-06-25 16:15
9141

中国建筑3亿元成立供应链科技新公司

2024-06-24 14:19
17750

王春英:2024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2024-06-20 14:02
4370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