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交易O2O,谁的砒霜?谁的蜜糖?
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的时代来临,票据能否逃出一劫?互联网金融圈里,与票据相关的业务成了一个新的兴奋点,不仅P2P理财开始寻票,票据贴现业务也想互联网化。从票据交易市场现状来看,票据交易中尤其是验票环节难以“触网”,在此种情况下,互联网能改变什么?
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的时代来临,票据能否逃出一劫?互联网金融圈里,与票据相关的业务成了一个新的兴奋点,不仅P2P理财开始寻票,票据贴现业务也想互联网化。从票据交易市场现状来看,票据交易中尤其是验票环节难以“触网”,在此种情况下,互联网能改变什么?
票据交易实际上是债权信贷化流转,票据非标准化的交易模式与互联网标准化、流水线的作业模式差别较大,要贴现的企业往往急需流转资金,并遇到小票贴现难的问题。这些难题导致了地下票据交易活跃,票据中介发达。互联网票据平台需要解决的就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让票据交易透明化。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互联网票据平台可以做线上撮合平台,提供验票等服务,线下由供需双方自行交易,即票据交易的O2O模式。下面以“同城票据网”为例,分析其运作模式。
线上部分:
同城票据网是第三方票据服务平台,线上重点是以票据直贴搜索引擎系统为核心,拓展出直贴买卖、换票、转贴现、竞价等同业领域的功能模块;基于拥有海量票据和报价数据数据处理及信息匹配云计算能力,网站可实时为报价机构推送票源,并提供报价服务。
线下部分:
平台撮合供需方,由双方自行交易,平台不参与实际交割,可提供线下验票、委托查询、后期证明、统一合同范本等补充服务。
由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对于平台而言,仅提供信息服务,不参与实际的交割也就避免了票据交易中虚假标的、票据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等风险。同时,按照目前国人的理财观念,互联网金融平台很难成为完全的信息“中介”而规避风险,现实情况下,一旦出险,平台难以逃脱社会上“兜底”思想制约。但从收益角度看,平台仅能靠验票等服务收取少量服务费用,还没有完善清晰、完整的盈利模式。
那么票据的纯线上交易是否有竞争力?还是必须与线下一系列后期服务捆绑?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票据中介服务公司已经完全有能力掌握最新票据交易动态,并不需要互联网信息中介,而且能够非常快速帮助企业实现票据贴现。如果真要互联网化,那需要后期银行处理票据端也完全搬到网上,这要基于电子票据的广泛应用。而电子票据推广又要等电子签章法、电子票据规章和纸质票据登记、查询规章等一系列法律规章的完善才可实现。
一种新型的票据经纪商业务,是目前有些票据公司所探索的方向:即“企业+互联网平台+银行”模式,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专属的客户群,以客户群和互联网平台为基础,通过与银行合作,银行利用平台,宣传自身票据服务、票据业务需求等;另一方面,平台发现企业的票据业务需求,撮合银行、企业之间的票据业务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平台在建立的客户群基础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企业信用、财务等进行分析,为银行提供充分、准确的客户信息,以利于银行防范风险。
这种新模式,如果有生命力,首先要有足够的票据交易信息体量,汇聚信息减少“价差”,不断压缩套利空间,甚至可以着眼于海外市场,不断提高信息存量,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票据中介信息灵通、效率高的优势;其次有足够大的客户信息数据库,能够为客户提供交易所需的台账、报表、收益率和风险等重要信息,为交易最终实现提供参考;三是要有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供需方之间线上之间交流,用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链接企业、个人、银行,最终实现一站式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