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启动“自由兑换”
2009-03-23 14:14245
人民币将通过3月16日正式运行的“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计划,走向有限的“自由兑换”。这是汇改的革命性一步。
中国“两会”结束,全球聚焦中国将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最可靠的依据就中国政府手中掌握的巨大“净资产”——外汇储备。随后召开的20国财长中央央行行长会议则通过了“将IMF的援助基金翻番”的协议,明显地希望中国增加对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资金。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IMF已经向多个国家发放了紧急援助贷款。随着发放的贷款越来越多,IMF已经捉襟见肘。挽救全球经济于水火,全世界都盯住了中国政府的钱包。
而在此时,温总理表示:任何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要本着自愿的原则。显然,我们在自己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之前,对增加国际援助要谨慎而为。
中国最需要乘现在的时机解决什么问题?答案是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和人民币走向世界。
人民币将成国际结算货币
就 在“两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央行宣布,已经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决定自2009年3月 16日起正式运行“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计划。央行12日在其官网的公告中称,建立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为加强两地金 融基础设施合作共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双方致力于推动两地金融合作的延续和深化,标志着两地正式建立了覆盖多币种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在这 段话中最关键的词汇是:两地支付互通安排以及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是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重要一步。
让人民币逐步成为世界结算货币,让更多的国家通过拥有人民币来提高其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比简单地将中国的外汇储备借给它们更实惠,也更有利于中国。
此前,中国央行已分别与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国的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而该协议在香港已运行许久,为的就是进行“货币互换”机制的压力测试。
显然,“货币互换协议”与“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是相辅相成的两步棋。
给 深陷危机的国家以人民币(授信)额度,而不是直接给美元欧元,同时在香港地区开始运行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用人民币兑换中国政府手中的外 币。这两步棋同时推出,既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也将极大地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自然地使人民币市场化,加速走向世界。
外汇储备应该怎么用?
此前,针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的运用问题,关于人民币要不要自由浮动的问题。国内讨论很多,甚至有人提出人民币停止改革步伐,将外汇储备分配给普通老百姓。
怎么运用中国手中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需要大智慧,简单地一个劲地去买美国国债当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甚至可能受制于人。而长期以来,我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能够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只能被动地增持美国债券。由此造成,外汇储备越多,这种担心越强烈,责备也很多。
现 在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不是集中在中国政府手中,怎么可能使“货币互换”机制得以实行?没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又怎么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海啸中的 中流砥柱?国家的外汇储备最主要的目的是应对重大金融危机,而我们还将看到,当巨额外汇储备集中在中国手中的时候,不仅能抵御重大风险,而且可以成为在全 球金融危机中获取巨大利益的“筹码”。人民币走向世界一定是在外汇储备最充足的时候,而外汇储备的充足也会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最受欢迎的货币。如 果巨额外汇储备的运用策略得当,人民币将成为与欧元、美元并列的世界第三大货币。这个“愿景”的实现,比将外汇储备“分配于民”“藏汇于民”要好。
目 前,世界许多国家面临金融危机的煎熬,市场流动性匮乏,缺的主要是美元和欧元,而中国恰恰是目前全球拥有美元欧元储备最多的国家。简单地借钱给这些国家, 或者如美国希望的那样借钱给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再由IMF转手借钱给那些行将破产的危机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真破产,怎么办?破产一个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现 在,中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向这些国家开出的是外汇借款“信用证”,或者可称其为向中国央行借入美元欧元借款的远期“授信额度”。有了这个“授信额度 ”,这些国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在“额度以内”向中国央行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者欧元),以增加本国抵御流动性风险的等级。这个做法的关键点是:这些国家必须 首先拥有人民币,而且必须以人民币做抵押才可以取得外汇借款。
由于人民币是长期升值货币,“货币互换”机制基本锁定了借款国本币 贬值的风险——也使借款国不敢轻易地选择本币贬值战略。持有人民币的国家越多,我们的外汇储备越安全,人民币的地位越牢固。通过这样的安排,人民币走向世 界,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已经不仅是我们的希望,而是市场的选择,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希望,想停止改革也不行了。
人民币会不会面临恶意炒作?
当然,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拥有人民币储蓄的国家越来越多,希望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当然地希望人民币的兑换更简便,市场化更充分,价格更接近价值。于是,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中心呼之欲出了,这是人民币改革的关键一步。
自3月16日正式运行的“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计划实际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小市场”,形象地比喻就是一座桥——可以进行人民币买卖,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桥。由于是桥,过桥的交易量和交易者是可控的。
据 悉,此次大陆香港两地“支付互通安排”首先开通的是港元、美元、欧元和英镑4个币种的跨境支付业务,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否开通其他币种的跨境支付业 务。这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考量:通过跨境银行体系内部结算的方式逐步扩大人民币(兑外币)的自由浮动、逐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以回避许多难以掌控的风险。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频率会加快,相对波动的点数也会加大。但必须控制的是投机以及由于投机过盛引发的金融风险。真正的市场是容许投机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投机就没有市场。但是,像如今国际外汇市场那样的投机盛行,人民币一时半会还受不了。
自 人民币宣布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以来,虽然人民币在波动中稳步升值,但相对国际市场的波动率仍然属于“风平浪静”,人民币还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我国的 大多数企业根本不知道何谓汇率波动风险,更不知道怎么利用汇率的波动赢得更大的利益。而国际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一个月的波动率就会超 过10%。没有控制,在汇率市场上没有防火墙,像国际市场那样“没有限制”地进行交易,许多企业苦心获得的贸易收入可能瞬间化为泡影,老百姓的亏损可能更 多。因此,在香港开设这样一个有限的市场,意在初始阶段强调“可控”,防止企业和银行盲目进入。
人民币自由浮动,并非人民币价格 完全由市场决定,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大陆建立全民参与的“外汇市场”,时机还不成熟。要防止国际金融巨鳄借机恶意炒作人民币。但必须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 已经不远了,对非常多的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和银行来说,必须尽快补上国际外汇市场分析和交易的课程。中国政府的“保护期”快要结束了。(作者为中国 农业银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经济师,著名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师)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IMF已经向多个国家发放了紧急援助贷款。随着发放的贷款越来越多,IMF已经捉襟见肘。挽救全球经济于水火,全世界都盯住了中国政府的钱包。
而在此时,温总理表示:任何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要本着自愿的原则。显然,我们在自己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之前,对增加国际援助要谨慎而为。
中国最需要乘现在的时机解决什么问题?答案是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和人民币走向世界。
人民币将成国际结算货币
就 在“两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央行宣布,已经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决定自2009年3月 16日起正式运行“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计划。央行12日在其官网的公告中称,建立两地“支付互通安排”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为加强两地金 融基础设施合作共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双方致力于推动两地金融合作的延续和深化,标志着两地正式建立了覆盖多币种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在这 段话中最关键的词汇是:两地支付互通安排以及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是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重要一步。
让人民币逐步成为世界结算货币,让更多的国家通过拥有人民币来提高其抵御全球金融风险的能力,比简单地将中国的外汇储备借给它们更实惠,也更有利于中国。
此前,中国央行已分别与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国的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而该协议在香港已运行许久,为的就是进行“货币互换”机制的压力测试。
显然,“货币互换协议”与“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是相辅相成的两步棋。
给 深陷危机的国家以人民币(授信)额度,而不是直接给美元欧元,同时在香港地区开始运行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用人民币兑换中国政府手中的外 币。这两步棋同时推出,既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也将极大地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自然地使人民币市场化,加速走向世界。
外汇储备应该怎么用?
此前,针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的运用问题,关于人民币要不要自由浮动的问题。国内讨论很多,甚至有人提出人民币停止改革步伐,将外汇储备分配给普通老百姓。
怎么运用中国手中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需要大智慧,简单地一个劲地去买美国国债当然不是最聪明的做法,甚至可能受制于人。而长期以来,我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能够使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只能被动地增持美国债券。由此造成,外汇储备越多,这种担心越强烈,责备也很多。
现 在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不是集中在中国政府手中,怎么可能使“货币互换”机制得以实行?没有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又怎么可能成为全球金融海啸中的 中流砥柱?国家的外汇储备最主要的目的是应对重大金融危机,而我们还将看到,当巨额外汇储备集中在中国手中的时候,不仅能抵御重大风险,而且可以成为在全 球金融危机中获取巨大利益的“筹码”。人民币走向世界一定是在外汇储备最充足的时候,而外汇储备的充足也会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最受欢迎的货币。如 果巨额外汇储备的运用策略得当,人民币将成为与欧元、美元并列的世界第三大货币。这个“愿景”的实现,比将外汇储备“分配于民”“藏汇于民”要好。
目 前,世界许多国家面临金融危机的煎熬,市场流动性匮乏,缺的主要是美元和欧元,而中国恰恰是目前全球拥有美元欧元储备最多的国家。简单地借钱给这些国家, 或者如美国希望的那样借钱给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再由IMF转手借钱给那些行将破产的危机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真破产,怎么办?破产一个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现 在,中国央行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向这些国家开出的是外汇借款“信用证”,或者可称其为向中国央行借入美元欧元借款的远期“授信额度”。有了这个“授信额度 ”,这些国家可以随时随地的在“额度以内”向中国央行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者欧元),以增加本国抵御流动性风险的等级。这个做法的关键点是:这些国家必须 首先拥有人民币,而且必须以人民币做抵押才可以取得外汇借款。
由于人民币是长期升值货币,“货币互换”机制基本锁定了借款国本币 贬值的风险——也使借款国不敢轻易地选择本币贬值战略。持有人民币的国家越多,我们的外汇储备越安全,人民币的地位越牢固。通过这样的安排,人民币走向世 界,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已经不仅是我们的希望,而是市场的选择,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希望,想停止改革也不行了。
人民币会不会面临恶意炒作?
当然,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拥有人民币储蓄的国家越来越多,希望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当然地希望人民币的兑换更简便,市场化更充分,价格更接近价值。于是,人民币的离岸(交易)中心呼之欲出了,这是人民币改革的关键一步。
自3月16日正式运行的“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计划实际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小市场”,形象地比喻就是一座桥——可以进行人民币买卖,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桥。由于是桥,过桥的交易量和交易者是可控的。
据 悉,此次大陆香港两地“支付互通安排”首先开通的是港元、美元、欧元和英镑4个币种的跨境支付业务,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否开通其他币种的跨境支付业 务。这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考量:通过跨境银行体系内部结算的方式逐步扩大人民币(兑外币)的自由浮动、逐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以回避许多难以掌控的风险。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频率会加快,相对波动的点数也会加大。但必须控制的是投机以及由于投机过盛引发的金融风险。真正的市场是容许投机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投机就没有市场。但是,像如今国际外汇市场那样的投机盛行,人民币一时半会还受不了。
自 人民币宣布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以来,虽然人民币在波动中稳步升值,但相对国际市场的波动率仍然属于“风平浪静”,人民币还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我国的 大多数企业根本不知道何谓汇率波动风险,更不知道怎么利用汇率的波动赢得更大的利益。而国际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是非常大的,有时候,一个月的波动率就会超 过10%。没有控制,在汇率市场上没有防火墙,像国际市场那样“没有限制”地进行交易,许多企业苦心获得的贸易收入可能瞬间化为泡影,老百姓的亏损可能更 多。因此,在香港开设这样一个有限的市场,意在初始阶段强调“可控”,防止企业和银行盲目进入。
人民币自由浮动,并非人民币价格 完全由市场决定,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大陆建立全民参与的“外汇市场”,时机还不成熟。要防止国际金融巨鳄借机恶意炒作人民币。但必须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 已经不远了,对非常多的涉及进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和银行来说,必须尽快补上国际外汇市场分析和交易的课程。中国政府的“保护期”快要结束了。(作者为中国 农业银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经济师,著名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