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香港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窗口
香港金发局推算,如果人民币在15年内国际化程度达到美元的三分之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则至少需要11万亿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的存量推算,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在2028年将达到6万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实现,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也刻不容缓。沪港通正式通车,货币兑换额度完全放开,金融衍生品日趋齐全,中国香港正朝着全方位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大步前进,从而成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窗口,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的投资货币。
香港证券交易所(下称“港交所”)执行总裁李小加在亚洲金融论坛(AFF)正式开幕前夕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不能简单地从顶层设计执行,还是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即看外界有没有足够的需求、意愿来使用人民币,因此市场建设也要提速,而中国香港则是着手市场建设的最佳窗口。
推进沪港资本账户互联互通
要真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前提便是实现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于今年11月17日正式开通的沪港通无疑吹响了两地资本账户互联互通的“先锋号”。如果说2002年批准QFII额度只是开了个门缝,沪港通则已经开了半扇门了。
沪港通实现了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港股通使人民币拥有了新的对外输出渠道,沪股通使境外人民币获得新的回流通道,促成了人民币的多方使用,这最终将助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李小加称,虽然目前这座“新桥”上的车流量还不多,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下一步,我们会加快辅路建设,并着手完善桥上的指示牌、加油站和速食店等配套实施,为即将使用这座大桥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我相信,明年这座大桥一定会变得更热闹,届时有可能还需要建新的桥,毕竟,没桥的日子太久了。
截至沪港通“满月”,沪股通的总额度用量645.3亿元人民币,占整体3000亿元人民币额度约21.5%,;港股通的总额度用量则为83亿元人民币,占整体2500亿元人民币额度约3.3%。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也因沪港通而取得新进展。2014年11月12日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称,香港居民将不会面临人民币兑换限制,11月17日起取消香港居民每天兑换人民币的2万元限额。
随着各地投资者对沪港通的“认知曲线”进一步完善,港交所今后或将吸引更多内地、外国企业赴港上市。
李小加表示,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达到一定程度后,香港市场将融入许多内地投资者元素,其估值感觉、风险判断和现有投资者有一定不同,对发行商选择多元化投资者基础时也将产生影响。此外,内地投资者买香港股票还不仅是对资金的需求,更多的是对品牌和战略的需求。
2014年可谓港交所的又一里程碑,其在不同领域都收获颇丰,包括沪港通更取得重大突破,港股市值达到26万亿港元、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规模达1万亿港元、新股上市集资额全球排名第二等。
香港打造全方位国际金融中心
除了发展香港传统股票市场,在李小加看来,香港要打造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发展包括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等衍生产品。
李小加说道,香港有独特的机会窗口,可以成为期货、债券、利率、货币市场国际化的前端,使其能大踏步跨进国际市场,将香港从一个传统的股票市场变成全方位的金融市场。
在打造全方位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不过,香港金融发展局去年底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产品及国际使用程度仍属刚起步阶段,80%的人民币外汇交易、98%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以及99%的人民币存款都是在内地发生。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美元——其三分之二的外汇交易、30%的存款及10%债券余额均发生在美国境外。由此可见,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金发局推算,如果人民币在15年内国际化程度达到美元的三分之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则至少需要11万亿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的存量推算,香港的人民币存量在2028年将达到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