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的“保理”命题
在业界,天津素有“保理之都”的美誉。《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为5219亿美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
在业界,天津素有“保理之都”的美誉。眼下,自贸区的获批,将为保理业的未来发展打开怎样的空间?
规模增长强劲
业界普遍认为,2012年是保理业的转折年。在此之前,我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非常缓慢,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个行业。2012年6月,商务部批准上海、天津两市商业保理试点办法,为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1月,首个全国性商业保理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CFEC)在民政部获准登记,并于2013年3月举办了成立大会和首届商业保理行业峰会。
2013年,多个地区纷纷针对商业保理业的发展制定和修订了管理办法。这一年,商业保理业务总量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尽管与银行保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保理市场进入了银行与商业保理公司共存的时代,两类保理商在业务上既存在一定的竞争,又有相互合作的契机。
《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为5219亿美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
对于今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给出的定义是,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保理业务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内涵:一是规范、合规性显著提升;二是与互联网的融合性创新;三是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效应。“新常态”对中国的保理产业是机遇,也是挑战。保理企业应充分发挥委员会平台应有的作用,继续为中国保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银行仍是主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仍是保理市场的主力军。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银行在从事保理业务时,很多客户都是银行的客户,由于本身额度有限,就以保理的方式去做。“比如公路桥梁,一笔的规模就很大。中国的银行体量本身就很大,每个分支行做一两笔,加在一起就不少。”该银行人士说。
不难看出,财大气粗的银行做保理业务优势明显。银行有庞大的体系来把控风险,并且有成本较低的资金。这些都是商业保理公司并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以前,银行从事的保理业务属于应收账款质押,更多偏向于流动资金贷款。
“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的内容和做法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好的客户选择和更便宜的资金。”杉杉富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裁程龙杰说。
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尽管银行占据着市场的绝大份额,但是其表现并不令人满意。由于保理是技术型、知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既不是银行的主业,也不是银行优势所在。天津瀚洋律师事务所律师鲁顺表示:“银行做保理需要的东西比较多。
很多是以假借保理的名义做贷款,不是真正的保理。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公司都存在同样的短板,就是交易信息掌控不足,买卖双方交易信息真伪不好界定,这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在他看来,商业保理公司在稀缺领域的专业程度要更强一些。
局限性犹存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首先需要突破的是“政策面”的瓶颈。天津滨海新区对商业保理公司实行融资利息部分,营业税是征差额税的。举个例子:商业保理公司为客户提供融资,年化利率是12%,这笔钱可能是保理公司从银行贷款而来,银行利率是8%,那实际上,保理公司在中间赚取的只是4%的利差,天津规定,保理公司交营业税只要交这4%的就可以。这一政策与上海等地有所不同。
“自贸区对保理行业的带动核心就要看能不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商业保理企业资金的来源问题,上海自贸区已经开了口子,商业保理公司能不能借外债;第二,将来对国际保理业务,能不能衔接起来。”程龙杰说。
此外,保理公司的融资渠道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眼下,业内真正做得好的商业保理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或大集团旗下的企业。背景不硬的保理公司由于固定资产不足,不符合银行传统的授信要求,所以目前银行很难直接给商业保理公司授信。
而银行给予授信的保理企业则需要商业保理公司的股东做担保。事实上,很多企业设立商业保理公司,看重的是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有十倍的金融杠杆,但现在有的甚至两倍都没能实现。
鲁顺表示,由于外汇管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商业保理公司无法从事国际保理业务,而自贸区主要优势体现在国际贸易领域,如果外汇不放开,保理与自贸区的相互促进作用就无法体现。
在程龙杰看来,在自贸区内开展保理业务还应关注风险防控,“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交易的真实性;二是如果在自贸区开展国际业务就需要对国外客户真实性的把握,例如做国际保理要求双保理,跟国外的保理公司合作,或者银行合作,准确掌握国外客户信息至关重要”。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
作者:张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