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企海外并购成交额井喷,这不就是大时代的召唤吗?

2014-12-01 15:28 551

截止到目前,今年来自农林渔牧业的海外并购共有10项,涉及金额约为246亿元。收购来宝将提升中粮在阿根廷的谷物产量以及在巴西的糖产量,还有在中国、乌克兰和南非的压榨油产量。

  截止到目前,今年来自农林渔牧业的海外并购共有10项,涉及金额约为246亿元。而对比最近五年内同一时间段的农业海外并购数据可知,自2013年以来,虽然海外并购的案例数目并无大的增幅,但成交金额的增幅却非常惊人。

  种种迹象显示,农业相关领域的并购经历了以前的蛰伏期,正在迎来爆发的契机。对于这种状况,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解释,“农业领域投资机会逐渐开始显现,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大大提高,加上国内物流、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农业领域发展空间明显增大,并购增加主要是大型企业提前布局,抓住市场成长的机会。”

  近两年农业海外并购成交额井喷

  以1月1日至11月26日为时间段计算,2010年和农林渔牧相关的海外并购事件共有9起,交易进度为完成或失败者皆有,交易涉及的总金额约为82.37亿元;2011年,和农林渔牧相关的海外并购事件共有15件,交易总金额约为32.2亿元;2012年,和农林渔牧相关的海外并购事件共有8起,交易总金额约为26.7亿元;2013年,和农林渔牧相关的海外并购事件共有6起,交易总金额约为359亿元,对比之前年份的数字计算,2013年农业相关领域的海外并购案例数目虽有下降,但成交金额却“秒杀”了前三年之和,而至2014年,虽然农业相关领域的海外并购案例成交总金额略有下降,但与2010年至2012年相比,仍然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农业企业海外并购爆发,是否意味着当下已是这一领域出海并购的高潮期呢?宋杰凝认为,农业并购是抓住了市场成长的机会,但其也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农业生产和回报周期长、投资大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农业涉及粮食安全等多方面问题,国际农业企业并购潮尚未到来。”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目光盯上海外的农业企业。有分析人士认为,农业海外并购的火热,与政策扬起的东风不无关系。例如,早在今年4月份,“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在连云港设立;6月份,中国和以色列将中以农业合作纳入“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框架。

  对此,宋杰凝解释,农业部在连云港设立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具有积极的意义。连云港对外农产品贸易繁荣,与韩国、日本,甚至欧洲等均有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在此处设立农业国际示范区,加强与外界的农产品贸易,通过农业产业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各国先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而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农业产业助力“一带一路”有其施展的空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旨在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向西开放,沿路国家如阿拉伯等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业科技及产品能够得到当地政府与居民的青睐,是双方加强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宋杰凝认为,农业企业借力“一带一路”,细分产业如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农产品出口及加工以及园艺作物种苗的繁殖和农产品物流基地等,均有一定的发展机会,可以寻找到双方加强合作与交流的内容。

  并购仍以央企为主

  事实上,数据呈现出来的并购细节,也印证了上述观点,例如,在并购和合作的对象上,双方更看重的是标的资产能否在自己的产业链各端有所补充。

  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大手笔的并购案中,央企仍是其中的主力军。

  宋杰凝解释,农产品的多地区合作,存在激发更多的农业并购案例出现的可能。对于农业企业而言,如果自身实力强大,资金充足,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农业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物流效率等。不过目前来看,拥有这样实力的企业较少,国内主要以知名企业为主。

  另外,从数据显示的情况可知,农业出海并购案例中,常有失败案例出现。对此,宋杰凝建议,农业企业出海并购,尤其是并购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影响力相对大,这些企业技术先进、规模较大,因此在当地甚至在本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并购事件很可能会受到当地政府、政策、社区民众的影响,需要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在企业管理、文化融合等方面多付出一些精力。

  合作互补长短

  除直接并购之外,选择和海外的农业企业合作,也是许多国内企业的共识。

  比如近日,蒙牛方面称,与新西兰合作伙伴鹏欣和Miraka携手,此次合作,旨在为国际化战略布局向更深层次进军。蒙牛总裁孙伊萍此前曾表示:“蒙牛一年前就与新西兰安硕公司开展质量管理合作,现在与新西兰牧场、工厂直接合作,不仅仅是考虑到新西兰的优质奶源地,更是想通过此举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全产业链管理等,持续强化蒙牛在UHT牛奶领域的高端品牌领导地位。”蒙牛在与乳业强国推进合作过程中,产品亦成功落地。就在同一天,蒙牛旗下的高端品牌特仑苏环球精选在京东商城首发,其中的一支新品即是产自新西兰的100%纯进口牛奶。

  此外,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还和奥克兰大学研发机构UniService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同时,雅士利投资2.2亿元纽币,位于Waikato(新西兰北岛怀卡托)的海外生产基地,将于2015年初全面量产,预计年产婴幼儿奶粉5万吨。

  蒙牛在新西兰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4月份,蒙牛便在中、新两国政府的支持和见证下,与AsureQuality公司签署了首个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涉农企业海外投资困局待解

  数据显示,在意识到国内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和肉类以后,2013年大陆及在H股上市的公司共斥资123亿美元对海外的食品、饮料和农业进行收购或投资。斥如此巨资投资海外粮食行业在中国已至少十年未见。

  其中不乏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收购。2013年5月双汇控股宣布以近71亿美元(包括所承担的负债)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澳大利亚国家银行的观点称,紧随双汇之后,中国企业将进军海外的牛肉、绵羊肉和谷物等资产。

  全球四大粮食贸易企业之一嘉吉(Cargill)的副主席Paul Conway表示:“这些交易是注定会发生的,实际上为好奇的是它们没有更早发生。就农业而言,中国将会前所未有地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大宗商品体系。”

  伴随着过去三十年经济爆炸式增长,中国政府惯用国企充当“护卫”,在战略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以能源安全为例,过去十年中石油在全球花费了超过400亿美元进行石油资产收购。

  涉及食品安全领域时,中粮集团扛起了大旗。今年以来,掌控了中国90%小麦进口的中粮已进行了两起海外并购,总金额达28亿美元。

  中粮购入荷兰农产品贸易集团Nidera的51%股权,后者的销售额超过170亿美元。中粮表示,此笔交易将为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和中欧生产谷物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4月初,中粮集团宣布,与总部位于香港的来宝集团(Noble Group)达成最终协议,中粮拟斥资15亿美元收购来宝集团农产品部门51%的股权,此外,双方将成立持股比例为51:49的合资公司。中粮表示,收购后,来宝农业将作为中粮海外采购平台,将其上游粮源掌控及交易资产直接对接中粮旗下企业的下游加工及分销网络,助推中粮全产业链战略。

  收购来宝将提升中粮在阿根廷的谷物产量以及在巴西的糖产量,还有在中国、乌克兰和南非的压榨油产量。

  惠誉评级公司4月3日发布的报告中写道:“中粮将成为实力强大的全球性农产品贸易商,并且将有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生产。”

  中国拥有世界21%的人口,却只有9%的可耕地,人均淡水资源所占比重则更少。同时,收入的增加推动了中国人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增长,而国内产出已逼近极限。喂饱国人,中粮将面临着充分的市场挑战。

  据日本谷物贸易公司Continental Rice 数据,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邦基公司(Bunge)、嘉吉(Cargill)以及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也即被称为A-B-C-Ds的全球四大粮食贸易商控制了全球超过70%的谷物交易。

  在交易平台方面,中粮还面临着来自日本三井物产的竞争。从巴西的大豆种植园到泰国的鲜虾养殖场,再到美国的粮仓,三井物产自2007年从无到有打造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网络已可交易五大洲的资产。

  政治风险

  海外种地牵涉的问题很多,包括政治、军事、环境等因素,从土地环境看,北非、阿富汗、利比亚等区域也常有战争。而从经济因素来看,在欧债危机经济危机以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通胀对各国财政都造成了一定冲击和影响。重粮集团巴西项目的停滞,原因就包括巴西的官僚主义、经济放缓、土地限制以及其农业现状等诸多问题。

  海外种地由于牵扯到土地问题,难免上升至政治层面。在海外土地承包会在实施的过程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在实例中,企业当时去买地的时候与当地政府谈妥,但后来依旧会受限于各种政策。

  以巴西为例,从政治经济角度而言,巴西的宏观环境恐怕并不利于投资,工人停工不断、经济持续低迷、政治关系复杂。在巴西买了片荒地,待到公路建设完善,政府也极有可能强行收回土地。也有深加工企业在巴西包地种大豆,同时建油厂,但是在建造厂房和企业的时候就会因为环保不达标使项目新添不少手续。

  专家认为,中国近几年在海外农业开发的整体环境与各个国家特殊的政策都在不断变化。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势力很强,对于垦种土地买卖的反对意见较大,认为土地权被剥夺会导致当地农民贫困问题。

  经营困境

  让企业海外种地深陷泥沼的另一困境便是资金。农业投资本身是个“苦差事”,投入大、周期长、回收慢,又“看天吃饭”。

  国际粮商已经在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地进行了控制,荒地开辟与耕种成本会更高,所需要占用的资金也就会更高。

  一位投资人士说:“目前中国企业想走出国门,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融资体系。海外购置资产无法在金融机构中作为抵押担保物,资金来源受限。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这也极大阻碍了企业的跨境发展。”

  但即便在海外已扎根,距离企业初衷的达成还有多重关卡需要攻克,诸多跨境农垦企业忧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运回来”。

  中国农产品目前实行商务部颁布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度商务部均会公布豆油、菜子油、棕榈油、食糖、羊毛、毛条的进口配额,发改委负责调配小麦、玉米、大米、棉花。企业按生产、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口实绩和粮食批发零售资格等不同资质进行申请。其中大部分农产品近70%的进口配额均在中粮等大型国企手里。而大豆、大麦等中国企业在国外大量生产的农产品均不享受关税减免待遇,并且受到企业进口资质限制。“海归”的粮食由于缺乏相关协议、政策支持,遇到的问题便是归国无门。

  从目前对中国20多家已经开展或有意愿开展海外农业投资业务的企业进行深度访谈来看,企业“走出去”后盈利情况并不理想,从目前已经实现海外投资的企业运作来看,返销比例也不大。“国家从政策层面也并不鼓励返销。对于国内企业"走出去",更大的意义在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保证稳定的进口权以及棉花、棕榈油等非粮作物的进口源。”业内人士表示。

  除了资金、政策等因素,人才缺乏也是对外投资不顺的原因之一。一名从事大宗产品国际贸易的人士在谈到这几年的贸易项目进展不顺的原因时无奈道:“还是缺人才,缺真正懂国际贸易的人才。种地收粮都不是问题,而将货物集港运回中国并不容易。”

  在上述国际贸易人士经手过的项目中,想要将农产品运回国内的海外农户、中小企业甚至连贸易中的“报价”都不知道如何操作,然而这些企业也并没有向“中国走出去”这样的专业平台寻求帮助。“当地产物能够运回来自然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受到外贸业务、政策影响等,返销本就不容易。加上缺乏经验导致复杂的运输成本、到岸检验等成本,价格优势就值得商榷了。”该人士表示。

  本文来源:中国走出去

0
标签: 成交额 中国 就是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京东国际年货节:进口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

2023-02-12 18:25
26310

京东国际:年货节期间跨境食品成交额同比增3倍

2023-01-25 19:43
33320

宝尊电商双11战报出炉:全网成交额超215亿元

2022-11-16 15:49
34681

京东11.11“巅峰28小时”开场10分钟 京东新百货美妆成交额同比增100%

2022-11-13 21:29
11169

天猫双11第一波售卖:非遗直播带动成交额近2亿元

2022-11-07 15:06
22047

天猫双11开卖首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

2022-11-02 17:32
3366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