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财资管理打破企业盈利僵局?
企业财资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代表着对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资金运作效率的管理,理应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用通俗的话就是“钱生钱——安全的使用资金、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提高资金收益、控制营运风险”,本质是经营集团现金流的管理体系,以资金头寸的管理为核心,围绕整个集团的统筹管理,“统贷统还、统收统支、统一银行关系”。例如成立资金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进而对整体的资金进行管理,甚至成立财务公司解决跨法人统筹资金问题等,在辅以共享服务中心将会计业务集中化处理,达到整体高效低成本低消
新说法——财资管理?
企业财资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代表着对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及资金运作效率的管理,理应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用通俗的话就是“钱生钱——安全的使用资金、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提高资金收益、控制营运风险”,本质是经营集团现金流的管理体系,以资金头寸的管理为核心,围绕整个集团的统筹管理,“统贷统还、统收统支、统一银行关系”。例如成立资金中心、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进而对整体的资金进行管理,甚至成立财务公司解决跨法人统筹资金问题等,在辅以共享服务中心将会计业务集中化处理,达到整体高效低成本低消耗的运作。
资金管理这是很多企业都在面对的难题,也是内部管理争论的焦点,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企业管理者往往就资金流本身而看营运资金管理,视野局限在某些具体环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营运资金管理花费的力气很大,收效却很小,一些看似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移植过来以后也并不尽如人意。
刘永好曾经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打工是一分一分地挣,开公司是一毛一毛地挣,用钱赚钱是十块十块地挣,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杰出的企业家,他的这番话,是出自经验之谈。但重要的事情未必就能够得到足够重视,大力提倡的往往是企业最缺的,资金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启蒙和发展就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财资管理”的概念近两年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但“财资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在国外已运用娴熟,在外资企业往往会有对应的财资管理部门,只是名称各异,国内大型企业也有对应的职能岗位,随越来越多外企财总以及投行精英加入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的行列,所谓“财资管理”其职能早已不罕见,只是相对比较松散或各司其职缺少一种整体的大局观,常见有“融资”、“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企业理财”、“风险管理”等名字。
日前,安越采访了积极推动企业“财资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胡淳一先生,他曾为多家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建设提供服务,希望他就所接触企业一些资金方面共性的问题提供通俗的分享,让我们对企业财资管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企业“用资本创造价值”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国情现状
对于资金管理,国内不少企业的现实状况——融资唯一来源就是贷款,闲置资金的主要处理就是存款或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分子公司资金往来很多:有的缺钱,有的守着自己的“小金库”缺乏更好的管理与应用……,有一些优秀的CFO、老板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但由于这方面的改善会花费太大精力,有不少企业、财总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去做出改变。
在胡淳一看来,这种状况是与中国的财务会计体系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是从计划经济演变而来的单一财务会计体系,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同时拥有两个体系的,即财资管理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这两个体系的职能分工不同,前者是以资金管理为主,后者则是在会计、成本、税务、审计等领域。“中国的财务会计体系实际上相当于后者,但真正能发挥利润中心作用的是财资管理,在国外财资从业人员是会计的两倍,高级从业者收入年薪可达千万”,胡淳一说。
中国从大学的课程设置就有偏差,造成了这方面人才的匮乏和研究的滞后,很多企业对资金管理还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对于传统财务运作来说,财务人员只要把账目做清楚就能够交差了,再进一步就是降低经营成本、控制业务风险等,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怎么把业务体系理顺,对现金流本身考虑得很少。但是市场运作瞬息万变,企业随时要做各种各样的调整,资金的时间价值日益凸显,这时候现金流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价值几何?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逐利,因此根据赚取利润的方式可以把企业分为两类:只靠业务体系赚钱的企业和同时靠钱生钱的企业,当然,这里的企业指的是不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一般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只能靠纯业务体系去赚钱,那么盈利的空间就有限,而且一旦市场环境不利,利润率降低,企业生存状况就会变糟,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企业发展要好,必须有良好的造血功能,而现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减缓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根本上还是因为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胡淳一说。
好的资金流管理,不仅使得资金运作收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能颠覆传统的商业判断。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在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都屡见不鲜。举个例子,飞利浦是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但又多少人知道其纯业务体系只有3.5-3.8%的利润率,而资金业务的利润率是35-40%,这一其块是它最重要的生财之源。再比如国内的中联重科,2013年总融资规模是200亿,但是资金成本却是负数,这是因为它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小于用这些钱去赚取的利润。还有这两年比较热门的小米手机,销售价格是1999,但所有成本加起来是2300,如果按照传统商业思维这就是亏本的买卖,不能做的。但是截止到6月底,2014年小米手机已经销售了2600万台,都是即时付款的,这些钱流入到企业,每个月是上百亿的规模,而它跟供应商的账期是6个月,这样利用这段时间就可以用资金去赚取利润,这才是小米真正的盈利所在。
这样的企业就是经营现金流的公司,而更多的企业还是在经营毛利和纯利润。我们知道,毛利是合同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的差额,无论大小,这个钱实际上很早就投进去了,很晚才能收回来,尤其是某些业务周期长的企业,这部分占用资金所产生收益的效率其实并不高。“毛利并不是可支配资金,把毛利作为考核指标只能是年终绩效的一种考核,企业日常真正要经营的是现金流”,胡淳一说。所以,作为企业必须要思考怎样提高资金效率、提升收益,并以此来解决一些企业经营的问题,建立供应链体系,可融资资产体系……,将财资管理融入企业的商业模式中去。目前中国企业这方面整体还是有很大缺失的,要改变这个现状,有两条路,一是从高校开始培养,但是周期比较长,另一个就是改变企业管理者们的思维,重新去看待财务管理,一旦企业开始探索和实践,优秀企业的经验就可以快速地复制,从而加快这个行业发展的进程。
胡淳一介绍说,目前某些做得好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时差来调拨资金,用同一笔钱让几个国家的工厂维持运行,几乎没有资金沉淀。再比如阿里巴巴的资金规模很大,法人单位几十个,账户上千个,财资管理非常重要,同时也有不小的难度。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两个部门——投资部和低风险流动性理财部,投资部就是把长时期确定不用的钱去做长期投资组合,低风险流动性理财部则是把每天营运中的资金分拆出不同周期,然后进行一些短期的理财,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通过配备专门的资源,用专业的人员、科学的方法,阿里巴巴利用财资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如何实现?
对于做好财资管理的路径,胡淳一也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作为企业要清楚地掌握自己的资金基本情况,并尽可能提高获取数据的及时性。很多企业是靠人工加班加点去算,但更合理的方式是依靠信息系统。其次,是努力做到对所有的支出都能够预警,能够以授权的方式来把控,避免资金风险。接下来,企业可以把银行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管理,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达成整体战略合作,而不是让下属企业自收自支,自我把握平衡。具体来说,可通过信息系统随时随地知道资金的运行状况,通过合作银行的规划,把业务再次划分匹配到不同银行,既可获得更大政策优惠,又可获得银行对大客户服务的提升,诸如业务的处理周期,实现7*24小时的服务,提升整体效益。还可以建立内部银行,通过内部存量资金的流通,不仅降低了下属公司的资金成本,总部还可以收取相应的利差。“这些只是一些保守的方式,但已经能够产生很大的收益”,胡淳一说。
对于有的企业因为银行贷款负担过重而入不敷出的问题,胡淳一认为,融资有几类,流动性融资、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选择何种方式,要综合考虑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状态。流动性融资源于业务自身的波动和周期产生的短期资金缺口,可以通过银行来解决,常见的就是1年期贷款。但有些事情,比如企业要进入房地产,一旦进去至少得5年,银行融资是有期限的,这样风险是很大的。所以这种业务最好是通过股权融资去解决,融资要与企业特征匹配,考虑合适的融资渠道和结构。
不同企业资金流动性特点不同,那么怎么找到这个特点从而去把握呢?他提到一个画资金流动性路径图的办法。简单来讲,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是不同的,对于“钱怎么进来”,“怎么出去”,“进来的渠道有哪些”,“内部流动是怎样的”等,这些情况能够摸得清清楚楚之后,再去看哪个节点是可以优化的。比如有一家纺织机械企业,年收入38个亿,贷款要30多个亿,这个融资比例是非常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企业毛利很高,但是收款周期很长,要按照签合同、交付安装、试运行等多个环节逐步收款,时间拖得很长。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对方和银行做一个买方信贷,企业提供担保让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然后由银行一次性把钱付给企业。这样企业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可以同时成立一个融资租赁公司,如果客户最终不能支付就把设备收回再租给别人,这样就可以把风险规避掉。一年后这家企业一分钱贷款都没有,还有三十亿存款。
企业融资还要考虑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存期,第二是管理优化,向管理要绩效,用流程对接服务,第三个阶段是玩资金,向资金要效益。“对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企业,可以先从控制资金的付款节奏来尝试,是不是可以集中支付,然后考虑用资金来做一些事情”,胡淳一说。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预计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经济都将处于缓慢增长,在没有高速增长支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开始抱怨融资困难,融资问题甚至被认为是这些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但殊不知在进行外部融资之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资金,看似平淡无奇的资金流或许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这是企业面临的一道坎,同样也是管理者们创新提升的一个机遇。目前这个领域还缺少现成的书籍和资料,因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安越和其他业内同仁也期望能够通过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在这方面发挥一些作用。如果这些企业家和财务总监们能够具备相应的思维和方法,那么不仅企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作为经济主体反过来也会刺激金融体系的发展,届时银行可以不光是盯着存贷款,社保资金也可以得到很好地保值增值,整个社会的“存量”得以盘活,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