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财务指标异常、税务检查重点汇总,果断收藏!

2014-10-20 10:271900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票使用量-一般纳税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票使用量-一般纳税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骤增,除正常业务变化外,可能有虚开现象。

  3、预警: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30%(含)并超过上月10份以上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情况相符并实地检查存货等。主要检查存货类“原材料”、“产成品”以及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应收帐款、预收帐款等科目。对于临时增量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重点审查其合同履行情况。

  二、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税负变动率;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上期税负)/上期税负*100%;

  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指向:纳税人自身税负变化过大,可能存在账外经营、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不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或虚开发票等问题。

  3、预警值:±3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销售、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将本期与其他各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是否合理、有无将外购的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

  四、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3、预警值:50%

  检查重点:检查“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帐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五、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控制额-1)*100;

  进项税额控制额=(本期期末存货金额-本期期初存货金额+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外购货物税率+本期运费进项税额合计。

  2、问题指向:纳税人申报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比较,若申报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是否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是否按照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存在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问题。

  3、预警值:1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将外购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结合“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的变化,判断是否将存货损失转出进项税额;结合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分析运费、农产品等变化情况,判读是否虚假抵扣进项税额问题。

  实地检查原材料等存货的收发记录,确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存货是否作进项税转出;检查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而未转出进项税额问题;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出售人资料、款项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六、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

  1、计算公式:评估期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

  2、问题指向:预收账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

  3、预警:20%

  检查重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七、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

  2、问题指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若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经营方式以及征管范围界定情况,以及是否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查阅仓库货物收发登记簿,了解材料购进、货物入库、发出数量及库存数量,并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审核企业明细分类账簿,重点核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帐,并与主营业务收入、应纳税金明细核对,审核有无将收入长期挂往来帐、少计销项税额以及多抵进项税等问题;审核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税额申报抵扣的情况。

  八、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主营业务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成本变动率一般为正值。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九、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

  1、计算公式:指标值=(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

  进项税额变动率额=(本期进项-上期进项)/上期进项;

  销项税额变动率=(本期销项-上期销项)/上期销项。

  2、问题指向:纳税人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纳税人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满的纳税人。

  3、预警值:1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销售已实现,而收入却长期挂在“预收账款”、“应收帐款”科目。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问题。结合进项税额控制额的指标进行分析,控制额超过预警值,而销售与基期比较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实地查看其库存,如果库存已没有,说明企业有销售未入账情况,如果有库存,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虚假申报抵扣的情况。

  十、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3、预警值:

  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对这些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进行询问;对企业销售时间及开具发票的时间进行确认,并要求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并判断其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增送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的的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而未冲减进行税额;对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以判断有关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十一、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指标分析: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如存货周转率加快,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针对疑点,应到仓库核实产成品验收、入库、发售相关记录,是否存在商品发出未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福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检查售价偏低有无正当理由,是否将应税商品用于换取生产、消费资料等。

  十二、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检查重点:同“成本”、“费用”指标。

  十三、纳税人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毛利率变动率/税负变动率。

  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毛利率变动率=(本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

  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基期税负)/基期税负。

  2、问题指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若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了解企业两者相互矛盾的原因;了解企业收入变化情况。针对收入疑点,应实地核实原材料、半成品、包装物等购进、验收、入库、领用、周转等收发货登记相关记录;从供电部门调查实际用电量,测算单位产品能耗,检查企业的工资表和相关费用,推算实际生产能力;检查企业各开户银行的对账单,了解其资金流量,结合购销合同,分析材料购进及货物销售数量及价格;审核收款记录,将收款情况于开票情况进行核对,检查是否存在货物发出并已取得货款但未开发票未计提销项税的情况;针对多抵进项的疑点,应检查企业存货分配情况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借方发生额,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用于非应税项目;检查“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发生业务,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非应税项目、职工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投售人资料、入库记录、款项支付等情况,结合历史或同行业单位定耗量,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十四、所得税申报收入与流转税申报收入差异

  1、计算公式:指标值=流转税申报收入-所得税申报收入。

  2、问题指向:所得税申报收入小于流转税申报收入,可能存在收入未申报等问题。

  十五、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过高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检查重点:实地核实纳税人生产能力、库存商品的情况,核实其的收购业务进行核实,是否存在人为调节进项的情况,检查投售人、款项支付等情况的真实性。

  十六、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本期应收账款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指标值=期末应收账款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库存商品”、“产成品”、“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详细了解业务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合同等举证资料;实地检查库存等。

  十七、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运费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运费发票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10%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检查重点:实地核实纳税人生产能力、库存商品的情况,核实购进业务的核实性,对运费发票的历程、单价、行询问并判断其合理性,检查支付款项。

  十八、消费税申报收入与增值税申报收入差异

  1、计算公式:指标值=增值税申报收入-消费税申报收入。

  2、问题指向:消费税申报收入小于增值税申报收入,可能存在增值税收入未申报缴纳消费税等问题。

  十九、企业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本期预收账款期末值-上期预收账款期末值)/上期预收账款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指标值=期末预收账款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

  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要求纳税人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实地检查企业的存货是否真实。

  二十、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纳税人期间费用变动率=(本期期间费用期末值-上期期间费用期末值)/上期应收账款期末值。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等进行测算,是否超过扣除比例;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应于非应税项目、职工福利费、个人消费等情况,是否存在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股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未计收入;检查在建工程、购买固定资产、投资等发生的利息支出是否进行了资本化。

  二十一、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

  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以往年度申报表以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历史变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上述账户的原始凭证、业务合同,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到仓库核实存货。

  二十二、纳税人成本费用率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成本费用率-全市平均成本费用率)/全市平均成本费用率。

  成本费用率=费用/成本。

  2、问题指向:成本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成本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

  二十三、纳税人流动资产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流动资产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流动资产变动率=(本期流动资产期末值-上期流动资产期末值)/上期流动资产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二十四、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期末值。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值。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或多列成本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以往年度申报表以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历史变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结合“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上述账户的原始凭证、业务合同,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到仓库核实存货。

  二十五、纳税人固定资产变动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固定资产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固定资产变动率=(本期固定资产期末值-上期固定资产期末值)/上期固定资产期末值。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1)弹性系数>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2)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3)弹性系数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二十六、纳税人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基期综合折旧率×100%.

  综合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

  2、问题指向: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变动率在20%以上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

  3、预警值:20%.

  二十七、高比例出口的亏损企业

  1、计算公式:企业出口销售比例是否大于50%且亏损。

  2、问题指向:企业出口销售比例大于50%且亏损的,可能存在外销定价偏低或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3、预警:对出口销售比例大于50%且亏损的企业进行监控。

  二十八、纳税人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营业外支出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上期营业外支出)/上期营业外支出。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营业外支出等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

  (1)弹性系数>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

  (2)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3)弹性系数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

  二十九、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比

  1、计算公式: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可能存在取得虚开、虚假或不合规定的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及虚列费用的问题。

  3、预警:对纳税人取得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占当期进项税额比例过高或月单笔抵扣进项超过20万元(含)情况进行监控。

  三十、纳税人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综合摊销率-基期综合摊销率)÷基期综合摊销率×100%.

  综合摊销率=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原值。

  2、问题指向:无形资产综合摊销变动率变动率在20%以上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多摊无形资产。

  来源:百度文库

0
标签:使用量 纳税人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