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定律成就“最受欢迎的人”

朱菁菁 | 2014-10-17 16:07 971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是怎样的人才能受欢迎呢?  环球时报的微博发布了一条“让你受欢迎的八大人际定律”,微博一出就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可是怎样的人才能受欢迎呢?

  环球时报的微博发布了一条“让你受欢迎的八大人际定律”,微博一出就引来疯狂转发,其中涉及的“首因效应”、“风雨定律”,都是一些心理学上的经典人际定律。据该微博称,解读这些人际定律,自然可以更受欢迎,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实,是否能因此获得成功且不论,如果能够变得受人欢迎,最起码也可以让一个人的社交和心情都更加愉悦,也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论是对于事业刚起步的年轻人,业绩蒸蒸日上的中年人,还是步入休闲养老生活的老年人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就让我们随心理学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个“人际定律”吧。

  首因效应:45秒就能定终身

  根据环球日报微博所示,心理学研究发现,初次会面时只要45秒钟就会产生第一印象,而这会在后续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初次见面一定要给人留下好印象,这样人际交往也就成功了一半。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专家欧红霞告诉记者,首因效应其实是社会心理学中“印象形成”的内容,正如这条微博所言,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对双方之后的信息组织、理解都会有很强的定向作用,因此,留下一个好印象对于成功的人际交往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不过,首因效应也要看你和对方的关系亲密程度。一般来说,在不熟悉的人之间,首因效应非常重要;但在熟悉、亲密的人之间,就要提到另一个效应——近因效应了。”

  欧红霞说,和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恰好相反,它说的是“最近一次信息的获得,对印象形成产生更重要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不怎么联系的人来说,第一印象会非常重要,但对于很熟悉的朋友来说,最近一次交流是否愉快,对于你们的关系的影响更强烈。如果说首因效应是“先声夺人”,那么近因效应讲究的就是“持续加分”。

  “因此,对于初次交往的对象,我们当然更容易被首因效应所影响,但它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是老朋友,那么每一次‘近因’的影响会更加重要。”

  成败定律:“蠢萌”的人受欢迎

  在8大定律中,“成败定律”或许让人们很有感触。据它所说,“没有成就的人会因为平庸而得不到关注,但有了成就后,朋友也会照样离去。因此低调才是真智慧。”

  关于这一点,鼓楼医院心理科专家杨海龙说,就得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说起。

  所谓“人际吸引”,其实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亲密状态,分成亲和、喜欢和爱情几个程度。会影响到人际吸引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熟悉程度、相似性、互补、外貌、才能、人格品质,都会影响到它。而成败定律其实说的就是“才能”对于人际吸引的影响。

  “在人际吸引概念中,才能一般都是增加个体吸引力的因素。但是如果这种才能对别人构成社会比较的压力,让其他人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和失败,这种‘才能’就不会再增加吸引力了。有时候,我们在获得成功后,原本亲密的朋友会产生疏远,也与此有一定联系。”杨海龙说。

  当然,我们不需要因为担忧才能的影响而故意压抑自我,但“低调说”之所以为不少人推崇,也是因为这个原理。

  另外,“卖个破绽”也是一个方法。杨海龙告诉记者,“有研究显示,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非但无损于他们的魅力,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在生活中你也会发现,有些成功人士本来高高在上,结果犯了点‘二’,做了一两件‘蠢萌’的事情,反而人气大增,激起大众对他们的好感度。”但这样的前提仍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如果仅仅把此作为一种博人好感的手段,那么也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宽容定律:越亲密暴露越彻底

  在8个人际关系定律中,最引人共鸣的就属“宽容定律”了。该条定律说,“对陌生人太宽容,对亲密的人太苛刻,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许多网友也感慨,自己确实如此,“对外人和颜悦色,对于关爱自己的家人、朋友反而牙尖嘴利、言语冲突,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在熟悉的人勉强更容易暴露自我本性吧?”

  对此,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解释,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给他人看,这被称为自我暴露。暴露的内容包括简单的情趣爱好、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自我概念和个人人际关系、隐私体验和想法等。而一般来说,关系越亲密,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深刻。“当然,还有一种例外情况,就是如果我们对彼此完全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也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比如很多人在网上反而什么都敢说,其实就是如此。”

  对于陌生人,我们往往会把自我掩饰得很好,但对于熟悉的人,我们就可能暴露出一些深层的情绪、态度,甚至直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无论关系多亲密,每个人都有绝对不愿意暴露的领域,可很多时候就因为关系足够亲密,对方会希望我们能完全坦诚以待,结果触及这些领域后就可能招致强烈的排斥情绪。

  另外,我们对陌生人的期待值不会太高,所以往往很“宽容”;而对于家人,我们的期待就高多了,一旦无法被满足,我们也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这些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最终就带来了这种独特的“对陌生人宽容,对家人严苛”的现象。

  剩下的5个定律你怎么看

  除了上面这3个定律,还有5个定律,它们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或许没那么密切,不过让我们也来看看吧。

  风雨定律:感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方圆定律:经常拒绝别人,会给人留下棱角太分明的印象,可当个“好好先生”又让人觉得虚伪。所以应该在尊重的前提下,真诚表达,适当拒绝,部分接受。

  评价定律:别因为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封闭自己,不如想想你又是如何评价对方的。

  馅饼定律:当天上掉下馅饼时候,诱惑的背后可能藏着威胁,所以不要“只见馅饼、不见陷阱”。

  眼泪定律:在伤口落泪和撒盐,效果一样。但预期哭诉,不如让自己振作下来,洗去教训。

  你知道人际关系中

  有条“黄金法则”吗?

  袁勇贵告诉记者,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一条人际法则,被称为“黄金法则”,如果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妨学习一下这条法则。

  根据这条“黄金法则”所说,一个人首先应该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通俗来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你就得学会先怎样对待别人。

  “这并不是空口说说。要知道,良好人际关系也有自己的原则,比如相互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袁勇贵说,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而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同时,人际交往也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没个人都会期待这种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者最起码“得”别太少于“失”。

  因此,当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时,首先必须学会这样去对待别人。

  有趣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做到“黄金法则”,反而会将其倒过来解读,变成“我怎么对待你,你就必须怎么对待我”。这个“反黄金法则”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一种“不合理信念”,虽然可以理解,但如果死抱着不放,反而容易诱发一些情绪障碍甚至心理问题哦。

  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讲究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前者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对于肯定自我价值的人,我们就愿意与之亲近,并给予对方肯定和支持;反过来的人,我们则会疏离甚至厌恶。后者则是说,虽然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地位、影响力都是不对等的,但只有平等待人,让对方感觉到安全、放松与尊严,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0
标签: 定律 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