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机横行互相“偷菜” 央行重磅整治收单业洗了把什么牌?

2014-08-11 15:45 827

  你有没有玩过“偷菜”?其中一大秘诀恐怕就是乘人之危。在别人碰巧在开会、出行等不方便的时候下手往往更易得手,以此偷来别人的份额

  你有没有玩过“偷菜”?其中一大秘诀恐怕就是乘人之危。在别人碰巧在开会、出行等不方便的时候下手往往更易得手,以此偷来别人的份额喂饱自己。

  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的行业投诉情况汇总来看,支付收单业近几个月来正在大玩“偷菜”。虽然这种现象过去也有,但业内认为近期已经“白热化”,诱因是有8家机构正处于“不方便”时期。自今年4月1日起,盛付通等8家第三方支付中经营收单业务的机构,由于对商户审核不严导致出现预授权套现案例,被央行勒令停止发展新商户并整顿旧有商户(银发【2014】79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预售权风险事件的通报》)。

  趁此时机,某些没进入央行“管教名单”的收单机构正在大批量“偷菜”上述8家机构在商户处布放的POS机——业内管此叫“切机”,就像手机刷机一样,把POS机里面的程序刷成自己公司的——反正对方已经自顾无暇,而且也不可能切机切回来,谁让他们已经“被叫停新增”了呢。

  而在此过程中,收单机构大量使用的终端拓展“代理商模式”,是市场乱象的“放大器”。代理商一旦倒戈,“切机一切就是几十上百台,”某遭遇被切机收单机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一份官方《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称:“总体而言,市场违规依然高发,大规模交易转移、买卖通道和‘切机’等新型违规现象频发,受理市场规范工作形势严峻。”

  切机到底怎么切?头脑灵活的收单机构开发了多少抢市场和“应付”监管的怪招?是怎样的行业背景带来了“理还乱”的现状?在这个混局中谁在笑谁在哭?《愉见财经》“支付收单业混战”系列,为你扒一扒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邀你一起思考出路何在。

  “偷菜”的来了

  本报记者手上有一份“阴阳脸”的POS签购单,其正面消费者签名页上显示的是Q公司提供的收单服务,但单据打印纸背面的印花却是Q公司的竞争死对头T公司的LOGO、网址和电话信息,看起来简直就像可口可乐把饮料灌进了百事可乐的瓶子一样搞笑。

  “阴阳脸”背后的秘密何在?“这其实是T公司的POS机被Q公司切机了。”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T公司正是在央行处罚的8家机构之列。倒霉的T公司为了恢复发展新增商户通过检查,正在忙于清理已有商户漏洞,所有收单MCC码的套用也属于自查自纠违规的范畴。

  这里先说什么是MCC码。MCC码是四位数“商户类别码”,由收单机构为商户设置,用于标明接受刷卡商户的主营业务和行业属性,商户为此需要缴付的刷卡手续费也不同。比如“5812”代表餐馆,手续费率1.25%;“5311”代表百货商店,手续费率0.78%;“5411”代表超市,手续费率0.38%。

  费率不一,就带来了套利空间。不少收单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会为商户安排费率低一档、甚至低两档的MCC码,商户为此就能少付手续费。

  由此,在T公司自查期间,两批人很不爽。

  第一批不爽的,是那些套用了MCC码的商户。T公司的整顿从商户视角看起来就是费率“涨价”,他们当然不乐意,要找其他收单机构帮他们维持低费率。也在被处罚机构之列的L公司人士给出的数据称,原违规商户中愿意配合整顿的比例是40%。本报记者向其他几家机构私下问起这个比例,得到的回答基本是:“哪有这么多?”

  第二批不爽的,是那些帮T公司跑市场的“代理商”,这批小兄弟是靠商户刷卡付费分利润为生的。在业内,收单机构赚的是商户刷卡费率的20%,大方的收单机构为了规模快速扩张好去资本市场讲故事,会把这笔钱的七成分给代理商,以求快马加鞭。现在T公司一不能新增,二还要收缩存量,代理商少了甜头,有的就不愿意跟着干了。

  如此,Q公司机会临头。

  对于那些即将“被涨价”的商户,Q公司派人去接触。T公司为了恢复新增必须通过监管的整顿验收,Q公司可没这些顾虑,这意味着它能接违规的盘。他们会告诉商户,只要把POS机交给他们“升级”,就能维持原费率,甚至还能再打折。

  所谓的“升级”,无非是把POS机里面的灌装程序重装,外壳和耗材(签购打印单)则可省钱留用。于是上文提及的“阴阳脸”就出现了,印着T公司信息的签购单,打出了Q公司的收单信息。

  有意思的是,本报记者从行业监管方了解到,为了骗取商户的信任,类似Q公司这样去“偷菜”的工作人员(包括代理商),还会制造假的T公司工牌甚至银联工牌。商户们搞不清行业正被整顿,他们的诉求,一是程序“升级”是正规的,二是费率划算。

  Q公司从表面上都做到了。

  倒戈的“菜农”

  “偷菜”是门技术活。

  对于Q公司来说,首先需要知道诸如T公司们机具都布放在哪儿,其次需要知道诸如密钥等参数信息。T公司的代理商们就像是一群“菜农”,他们很清楚自己曾经种下的“菜”在哪儿,怎么种的。而正如上文所及,T公司的代理商们,正受T公司被处罚的波及,赚钱变少了。

  “代理商一倒戈,切机都是成批成批来的,几十台POS机两天就能切走。”在听其描述时,本报记者觉得那名遭遇被切机的收单机构人士心都在滴血。他表示,投血本养大的市场份额就在这么几个月里批量流失,收单费用也赚不到了,“央妈”继续盯着自己手上仍有商户的整顿,可是不规范MCC仍然存在,只不过被人切走了而已。

  “本想这个月整顿会结束,我们会被允许恢复新增,但现在行业乱象不止,再加上你们记者一写,估计整顿只会变得更严。”他叹了口气。

  说回到代理商倒戈,这显然是“偷菜”方Q公司所需,Q公司给了多少好处才能挖到这批优质“菜农”呢?本报记者在行业里问了一圈,惊讶于非但Q公司不需要花钱,代理商还需要给Q公司交加盟费。

  “要大量切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比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这个技术和运营能力,跟着‘停新’的代理商还抢着想投靠。”一名业内资深人士说,“有些支付公司本来不收代理商加盟费的现在都收钱了,或是本来收3万现在收5万了。”

  “偷菜”偷进了银行地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几个月来高发的切机事件,不仅是第三方收单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切到了银行收单POS机的头上。“时间窗口(8家机构受罚)一打开,一些机构切机切High了,到最后连谁的POS机都不管了。”一名相关业务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前者属于行业违规,后者属于违法,侵犯财产所有权。”

  这里说个背景。商业银行和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可受理POS收单业务,但是做法大多不同。第三方机构(或通过其代理商)一般是向商户“卖”POS机,一台POS机价格在几百到2000元不等,往往是买POS机的价格越高,商户得到MCC费率越划算(这本身就是MCC套码违规);而商业银行大多数不卖POS机,只是租给商户使用。

  因此,第三方机构布放在商户的POS机所有权属于商户,而银行布放的POS机所有权属于银行,即便商户同意“升级”,切机切到银行的POS机,都属于侵犯了财产所有权。

  一个案例是,今年6月,某国有大行海宁市支行对POS商户进行巡检时发现,该行特约商户某手机店已经成了Q公司的“菜”。本报记者看到当事方提供的POS机照片显示,在物权上属于银行的POS机背面,除了原有的该行信息外,还赫然贴上了Q公司的标签。刷卡后资金也由Q公司收单。

  经该银行人员现场询问发现,这家手机店的老板不久前经朋友介绍称,只要下载更改POS原有程序就能将刷卡费率调降至0.38%,该商户原合规MCC码为4812(通讯设备和电话销售),手续费率0.78%。手机店老板因此将银行POS机具拿去非法篡改程序,4日后取回POS机回店安装使用。

  几家第三方收单机构“为扩大收单市场份额,授意或指使外包机构利用切机抢夺商户资源,同时大量伪造商户名称和代码,加剧了收单机构间恶意竞争,扰乱了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称。

  “偷菜”的故事讲完了,但留下的疑问并不少。Q公司为抢市场把费率从0.78%的MCC码“切”成了0.38%,作为收单方其收取的是商户手续费中的两成,恶性竞争下,他自己真的也少赚了一大半?银联对MCC套码有一套完备监控措施,大量切机后,Q公司又该如何躲“法眼”?

0
标签: 切机 重磅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