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验:人民币“翻墙”
通过一个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开始摸索人民币的跨境流动通道。2014年6月18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经过验收,接入央行上海总部的系统,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正式落地。
“央行已经把高速公路修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门口,门是全打开还是开一条缝,就要金融机构自己定义。”2014年6月,央行上海总部跨境人民币业务部副主任施俐雅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如是说。
施俐雅口中的“高速公路”指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
2014年6月18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经过验收,接入央行上海总部的系统,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正式落地。
2013年12月,央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30条意见。多项实施细则也在今春以来相继出台。建立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则被视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核心。
在这个账户体系下,区内企业可以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金融市场资源,需要时可以连通,担心冲击时又可以隔离。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改革过渡时期的一块试验田。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撰文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账户设计有两个:自由贸易账户、一般账户。如果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条件,最后变成一般账户,就叫做全面可兑换,这是上海自贸区向全国推展的过程。
人民币的主场
人民币境外借款,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
到现在,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九个月里,平均每天有37家企业在这里注册。
蜂拥来的企业,许多都是冲着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而来。
在诸多金融界人士看来,央行的30条意见可谓字字千金,且都指向同一个终点——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最大特点是跨境金融服务,某种意义上是要打通境内外资本、资金隔断的状况,这是自贸区金融服务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
施俐雅也寄希望于在自贸区,做好人民币的主场。
上海市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3月,自贸区跨境结算交易量为343.7亿元,4月份达到462.67亿元,5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达到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9.06%。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贸易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朱承备说:“境外借款是融资行为,跨境双向资金池是资金管理,跨境人民币经常项下集中收付是对有收付款背景的贸易客户的合同交易,这三个维度已经能够涵盖企业的金融服务。”
人民币境外借款,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
中海发展是首批开立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的企业之一,在这个账户里的第一笔跨境融资是通过工商银行完成的。授信银行是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资金来源则是工商银行的新加坡分行。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工行的分账核算单元先吸收新加坡分行1亿元人民币资金,然后放款给中海发展的自由贸易账户。
中海发展在收到款项后立即向工行申请购汇汇出业务,也就是向贸易方中海(新加坡)油料有限公司付款。此时,工行FTU(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售汇汇率报价正是境外离岸市场的汇率价格。
施俐雅说:“以前境外借款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中资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条件借用境外资金。在自贸区,人民币境外借款的政策上,中资企业、外资企业、大企业、小企业同等待遇。央行只进行偿债风险的管理,引入资本杠杆,也就是跟实缴资本挂钩。”
根据央行对注册在自贸区的8199家企业进行的测算,总借款规模可以达到千亿。
“原子弹”
它完全打通了境内外,资金双向流动,而且没有额度限制。
在很多企业看来,如果把自贸区的金融政策比作武器,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就是原子弹。
它完全打通了境内外,资金池双向流动,而且没有额度限制。
这正是像罗氏这样的跨国公司最为需要的,在此之前,因为种种管制,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就像趴在孤岛之上。
进入双向资金池后,最直接的好处在于减少汇兑成本。假如要10元钱的付款,同时又有8元钱的收款,以前要分别算,就是18元钱的结售汇。现在,只需要2元钱的结汇。
银行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们想推出更多的产品。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3.0版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自贸区总体方案和金融30条出台后,他们制定的1.0版像是政策普及手册,2.0版本针对贸易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到了3.0,浦发银行瞄准的是一些行业,比如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股权投资并购基金、融资租赁、海外客户及跨境支付机构等。
很多时候,朱承备要带着客户经理一同去拜访客户,因为能说清楚这些新产品的人并不多。
他特别提到了融资租赁行业,“融资租赁连接着中国内地的制造业,而在自贸区的融资租赁企业又联系了境外的资金市场,银行要用一种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境外资源、区内资源和境内资源三者的连接。”
一线与二线
最难的一个问题便是在“一线”和“二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要在完全开放的国际市场和有管制的中国市场中间做一块试验田,最难的一个问题便是在“一线”和“二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如果“一线”和“二线”完全打通,试验区就会失去作用;如果只有“一线”放开,没有“二线”渗透,改革就很难走出第二步。
在具体政策设计上,央行上海总部跨境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主要通过分账核算管理的方式,在“一线”管理上实施宏观审慎管理,也就是从偿债风险的角度来控制,调节资金的跨境流动。同时在“二线”管理上,设定一些风险可控的“渗透渠道”。
阀门则掌控在监管者手中。以境外借用人民币为例,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超过实缴资本的1倍。
“现在我们拧到1,如果以后流入太多,我可以把它拧到0.8、0.5……最后到0。”施俐雅解释。
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相对隔绝两个市场。自由贸易账户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实体经济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需求,在“一线”宏观审慎管理和“二线”有限渗透的管理原则下,监管者需要控制自贸区的套利行为不会对境内区外市场产生冲击。
为此,央行还专门设计了三个公式,来控制资金的流向。
“从几个月的监测情况来看,资金是在流出。”建设银行自贸区分行副行长林宇灵说。建设银行上海分行2014年4月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净流出26亿。
短期资金频繁跨境流动,则被央行视为最大的风险,于是,境外借款也设定了期限,即一年以上。
自由贸易账户按照“先本币后外币”的原则分步推进,在现阶段,自由贸易账户只对人民币开放,企业收入一笔外汇,要进入自由贸易账户必须要先换成人民币。
银行采取的做法是让国内银行的香港分行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外币在进入自贸区账户之前,先在香港分行转成人民币。
有趣的是,这让自贸区可能形成境外汇率和境内汇率之外的第三种汇率:如果从境内账户汇了一笔人民币到自贸区账户上,在区内进行汇率兑换,兑成美元后流出。那么,区内的汇率将成为两个市场之间的一种价格。
“就看闸门往哪里开。”朱承备认为。如果和境内打通,一定会趋同于境内的价格。如果和境外打通一定趋同境外市场。
银行的挑战
大量的中间过程被省略,但对银行的要求却更高了。
对银行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情。
浦发银行为央行验收准备了四百多页的申报材料。“结合当年外高桥保税区的情况,我们研究认为,自由贸易账户不可能限制在区内,让自贸区分行承担全部的推进工作,一定会吃大亏。”朱承备说。浦发银行在上海市的30家一级支行都介入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而第一家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则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此,国际结算部总经理张欣园已经准备了八个月:“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后台的IT和运营部门都要对接。”
“要满足央行20字监管要求,只提供活期存款业务,对银行来说并不容易。”张欣园说。
比如,央行要求,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日末余额小于等于该日清算收支净收额10%,这就需要银行每天都要自己来平衡。
朱承备也表示,央行要求各家银行自求平衡,这背后是利率市场化的前奏。
自贸区与境外一线打通,资金很容易进来。但资金上岸有严格的把控,银行并不能轻易拿来放贷款。这些钱往哪里投,银行只能自己找出路,否则存款就会变成包袱。
2014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下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其中规定,上海地区银行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只需凭区内机构和个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即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每笔业务都要提供很多单据。
大量的中间过程被省略了,但对银行的要求却更高了。
“哪怕监管机构需要几十个单据,只要统一,银行就能免责。我们也知道这对企业不好,但对银行来说容易操作。基层的员工都有一套非常详细的操作规范,而这也成了基层员工的免责条款。现在不行了,尽职调查是无穷无尽的。”朱承备说。
此外,因为境内外两个市场的联动更加频繁,如何接轨也提出了许多细节上的挑战。
比如,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和香港分行曾就协议用英文还是中文争执不下。最后总行出面,采取折中的办法,在香港用英文但要能够适用中国内地的法律,在中国内地用中文但也要能够适用香港的法律。
怎样跨部门调动人手,也是习惯了传统业务模式的银行遇到的新问题。
比如,自贸区计划要建八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宝钢集团就已经将铁矿石交易中心方案上报上海市商委,而浦发银行则为其设计了一套金融方案。
“整个方案至少跨了资金清算、融资、电子银行等多个部门,每次都要跨部门抽调人手的效率太低了。”朱承备发现,自贸区的业务更需要跨部门的协作。于是,浦发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了创新金融部。
能进入这个团队,第一步就是要过英语关,要能用英语讲解开户、融资等专业问题。朱承备说,“要去华尔街挖一些人”。
来源:自贸区贸易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