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保增长保民生大有可为
在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下,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闭幕。对于金融业及有关部门来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两会”落幕后究竟该怎样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此,本报记者将采访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金融热点的发言进行了梳理。
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更多鼓励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企业规模及经营的统计标准并不统一。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就此建议,按不同的授信额度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人五种类型;与企业类型相对应,设立相应的信贷管理机构,实行企业信贷分类管理;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银行,或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借鉴国际上尤努斯微贷款的模式,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政策;建立监管机构,促进“草根金融”的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静建议,要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和实际业务情况,对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设立合理的风险容忍度。银行也要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如对一些业绩良好的企业,银行可以考虑发行商业票据;利用产业链企业建立的稳固关系,依靠产业集群内各企业长期协作中形成的诚信约束关系,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等。
张静代表还建议,国家要通过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已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给予税收减免、返还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国家应下调或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国家还可通过财政贴息、降低中小企业再贷款利率等手段,鼓励银行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简化相关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政协委员陈东征表示这非常好,但这种支持不能仅仅理解为银行的贷款和担保,而应理解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扩大贷款规模固然能为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但其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资本金问题。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支持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另外,国家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资本市场体系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则难度很大。
政协委员张懿宸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创投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其的管理。创投资金的发展不能仅靠银行业,应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例如中华创投,其管理的80%的资金都是境外资金,受益人多是国外投资人。应研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鼓励引导境内资金进入创投领域,以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程惠芳建议,从长期来看,必须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市场,才能真正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农村金融门槛尚待降低
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目前仍然是弱势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收益率低、经营风险高,一般满足不了商业信贷支持的条件,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多持谨慎态度。政协委员韩真发建议,各级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扶持涉农企业的部门,降低信贷门槛;证监会在这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要出台具体的倾斜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王爱俭认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导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了“三农”发展,亟须改变商业银行主导模式,降低其他资本参与门槛,激活草根金融。”
政协委员郑晖提出,现在农发行每年投入资金上千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但目前有个别龙头企业存在一些不良倾向,看到房地产、股市很火,就将从农发行获取的贷款投入到房地产、股市中,忽视了主业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农业部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严格的行业检查、督导,如果它荒废了主业去搞别的,就不该再称为龙头企业,也不应再享受农业的优惠政策。
资本流动需要引导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以资源能源产业为支柱的国家难以从欧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政协委员蒋超良建议说,我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应当加大“走出去”步伐,以外汇储备换取我国经济发展亟须的资源能源。政协委员周纪昌建议,银行应加大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不只是支持了中国企业,还支持了其他国家。
在谈到民间资本时,政协委员荣海提出,近年来民间资本增多,高利贷盛行,如果监管不力,将会摧毁企业。建议一方面放开民间融资,另一方面也要打击高利贷,否则会有许多企业受损。
政协委员谢炳说,世界金融形势还在不断恶化,有些问题值得思考。其一,不要对热钱采取一味否定的态度,要引导热钱有序流动,推动我们的经济复苏;其二,股市上涨也不一定全是好事,以前进来的热钱,会很快套现,又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购买更便宜的股票;其三,目前民间资金还有20万亿元,政府要有计划地构建平台引导其进入资本市场,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保险保障空间很大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近400个字表述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安排。有政协委员表示,这是相当鼓舞人心的。推进社保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注意贯彻“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的原则。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同于财政保障体系,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独家包揽政策制定者、操作者、监督者角色易导致几个问题:效率低;成本大;社会成员完全躺在政府身上;社会保障基金容易被挪用、挤占,安全性不足。
去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雪灾和地震灾害,损失巨大。政协委员魏迎宁称,保险业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30%的巨灾损失可以由商业保险得到补偿,而中国这一比例不到5%。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不健全,商业保险公司无法独自承担对巨灾损失的赔付。建议由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建立巨灾保险机制,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刘雪荣也表示:“加强巨灾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巨灾能力对于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保增长也要防信贷风险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投资时,要注意优化投资结构,处理好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结构的关系。政协委员杨凯生说,这一点很重要。对于银行来说,在提供配套的融资支持时,要把握好信贷资金投向。
全国人大代表杨小平说,今年是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年,政策效果也为人们所期待。不过,在当前形势下,就货币政策而言,紧了固然不行,过度宽松也不行。“如果过度宽松,可能会像有的国家那样掉进流动性陷阱,对国家今后发展的不利影响会很大。”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金融问题时,前三点主要都是布置任务,第四点讲的是风险防范,共有72个字。政协委员谢渡扬就此认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首先要防止危机蔓延到我国金融领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银行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并且往往是在信贷投放比较多的时候积累下来的,而风险的暴露一般都有3年至5年的滞后期。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取消信贷规模控制这两项措施都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信贷投放快速增长的时候,商业银行要研究怎样主动加强自己的总量管理,做好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