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洗黑钱”疑云 灰色地带的合理需求
对中行“优汇通”业务,监管层原本采取默许的态度。腾讯财经获得的中行“优汇通”业务材料显示,该业务“可避免客户将超过年限额5万美元的资金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跨境的汇款,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对中行“优汇通”业务,监管层原本采取默许的态度。虽然符合开放的大方向,但仍有被叫停的可能。
7月9日,两家“中字头”的单位来了个PK。
早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曝光称,中国银行涉嫌“洗黑钱”,其广东分支行有一项“偷偷摸摸、似乎见不得光”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优汇通”业务,绕道突破了我国有关个人每年5万美元换汇上限的规定。
报道发出后,中国银行总行负责宣传的人士立刻遭到了媒体的电话“轰炸”。但直到傍晚,中行才发出措辞谨慎的声明,称央视的报道“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理解上有偏差”,并称该项业务已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然而,这份声明也仅仅存在了数十分钟,又被中行迅速删除。四个小时后,中行再度发出声明,悄然删除了声明中的“中央电视台”字眼。
两家“中字头”单位,说法截然不同,究竟谁是谁非?在对业内人士及部分监管层人士采访时,腾讯财经发现,有不小声音的认为,中行的这项业务的确处于灰色地带,但却有其合理之处:在5万美元购汇额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居民的海外投资需求之时,与其让超出5万美元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的渠道流出,不如将其纳入到正规银行渠道之中,反而有利于监管。
此次事件会对中行的试点项目乃至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目前都还不得而知。尽管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方向,但试点仍有被叫停的可能。
“洗黑钱”罗生门:本质为规避换汇上限
“我们不管您的钱从哪来,怎么来的,都可以帮您弄出去。”中国银行某支行的工作人员称,别管您的钱有多黑,多见不得光,银行都有办法给你洗白,并且安全的弄到国外。——央视的报道引用中行工作人员的表述,并称中行默许了部分客户通过PS等手段做假的收入合同,以此来证明中行的“洗黑钱”行为。
但对此,中行进行了否认,称报道中提及的“地下钱庄”和“洗黑钱”情况与事实不符。中行称,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关分行按照有关监管规定和反洗钱等要求,制定了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对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和资金来源证明材料有统一和明确的办理标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报备,办理时对业务材料进行逐笔审核,且每笔业务均报送监管业务系统,较好防范了业务风险。
腾讯财经从沪上一家中介机构处,辗转获得了来自中行的“优汇通”汇出业务的宣介资料。该资料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并明文要求合同文本需提供相关有效性证明,如公证律师见证等;提供合法收入来源证明、有效的用途证明。
不过这并不能证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会像央视所报道那样出现默许造假的情况。但据中行人士私底下表示,即使存在,也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是系统性行为。
央视报道还认为,中行为需要移民的客户无限额地换取外汇,并且还可以直接打到国外账户,是绕过了 “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换汇五万美元” 的我国外汇管理规定。
接近中行广东分行的一位人士对腾讯财经称,这一业务的确帮助客户规避了这一规定,在这项业务中,客户通过中行广东分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汇款,同时授权境外银行为其以约定汇率将该笔人民币款项兑换为指定币种、金额的外币资金,再汇至境外收款人。——这一过程相当于人民币直接出境,出境以后再兑换成外币,而并非在境内的换汇,也便规避了5万美元上限的规定。
出现这一业务的背景就是有大量这样的需求。上述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居民海外投资、购物、移民的爆发增长,5万美元的上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后,便出现了地下钱庄,帮助有超出5万美元上限需求的客户进行操作,例如,有客户需要带50万美元出境,地下钱庄会帮助他用10张身份证,每张5万的形式,完成换汇。
腾讯财经获得的中行“优汇通”业务材料显示,该业务“可避免客户将超过年限额5万美元的资金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跨境的汇款,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上述中行广东分行人士承认,这一业务实质上就是客户摆脱地下钱庄,在银行的帮助下实现相同的目的。某种程度上,“优汇通”就是抢地下钱庄的生意。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腾讯财经称,相比而言,同样的50万美元的流出,通过银行的渠道比通过地下钱庄的渠道,更有利于监管:因为地下钱庄多数资金并不跨境,资金在境内外分别进入指定账户,少有信息可追踪,除非这一钱庄被打击到了;而通过银行汇款,至少需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是可以监测到的,不易形成统计遗漏。
灰色地带:未正式审批但监管层默许
中行的声明强调了这项业务的合规性,称“经向有关监管部门汇报,我行及相关银行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在符合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于2011年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仅限投资移民和海外购房置业两种用途。”
不过,上述接近中行广东分行人士告诉腾讯财经,这项业务多少有些处于灰色地带:实际上没有正式的文件审批,但同时又获得了监管层的默认。——与该人士此说法对应的是,在中行的声明中,使用的措辞是“汇报”、“报备”,并未使用“审批”等字眼。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在2011年拓展到全国,目前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只针对企业的国际贸易,而并非是针对个人的国外投资移民,个人换汇是不允许走这条通道的。
在此基础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开放度较低,且限于经常项目。2013年有所突破,浙江省义乌市试点了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即个体工商户以个人名义在购货销货时,可以直接与境外交易对手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此次“东窗事发”的中行广东分行所在的广东省,也曾经非常接近于改革的进一步突破。本地报纸《时代周报》2013年4月报道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分局相关人士称,“目前广东省是可以用个人名义对外汇出人民币,只要在境外有户口,就可以将境内人民币汇出境外同名户口之下。”
2013年11月,另一份本地报纸《信息时报》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思敏表示,未来央行将在资本项目和人民币计价方面做出更多的政策支持,而内地居民以个人名义进行人民币跨境汇款的方案已经上交,将在广东进行试点,或将马上推出。
然而,截至目前,试点的信息始终未向社会公开发布。而根据中行的声明,2011年就已经试点推出人民币跨境转账业务了,也就是说,该业务已经进行了三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外管局官员对腾讯财经表示,对中行“优汇通”业务毫不知情,“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做起来的。”据他介绍,由于这项业务是跨境人民币汇款,不涉及境内的换汇程序,因此不属于外管局管辖范围,跨境人民币业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在管。
截至发稿,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管方,央行未就此报道正式表态。此外,一位广东省金融办官员以“不了解”为由拒绝了腾讯财经的问询。 正是由于监管层的这种“未正式审批、但予以默许的”的暧昧态度,中行在“优汇通”的推广上也采取了“只干不说”的策略。在宣介绍资料末尾,中行明确提示,“该业务处于试点阶段,具体操作流程不便向外披露,业务内容不向媒体与公众进行宣传。”
声明中,中行还委婉地点出,自己并非推出类似业务的唯一一家银行。“截至目前,广东地区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试点”。而接近中行广东分行的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推出类似业务的还有工行、中信等广东分行,但规模均比中行要小。
也正是因为监管层的暧昧态度,中行在发布第一份声明不久后撤下,四个小时后发布的新版声明。除了不再直接提及“中央电视台”之外,还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向有关监管部门做了汇报”变成了“业务办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报备”,删除了“有关监管部门”的字眼。
大趋势: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逆转
尽管遭到了央视的批评,也不敢在声明中直接点央视的名,但中行还是“倔强”地表示,“金融产品创新是银行发展改革、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点,随着‘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人员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多位银行业从业人士称,从目前的实际出发,5万美元的换汇上限的确已经不能满足很多居民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堵不如疏,与其让资金通过不可控的地下钱庄流出,不如通过更可控的银行渠道。此外,他们还建议5万美元的上限可以进一步地提高。
虽然中央政府在众多文件中提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议题,但时间表从未被央行、外管局明确提出;短期内,个人跨境直接投资是否满足了放开的条件,各监管部门或许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也是中行此前维持低调、小范围试点的原因。
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汇率自由浮动、跨境资金转移完全自由、全面解除外汇管制、本币国际化的“四位一体”,其中就包括跨境资金转移完全自由。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指出,这种“四位一体”的提法是误解,例如,美国的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限制了跨境资金自由,但仍被认为是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国家。
他指出,中国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和欧美一样,要坚持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的方向。也就是说,在跨境资金转移上,资本项目可开放的目标是做到在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自由。
事实上,反恐、反洗钱也是中国金融业的底线。对于每个员工都要考反洗钱知识的中国银行业,“洗黑钱”几乎是对一家中资银行最严厉的指控。也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监管层对于个人跨境直接投资可能存在的分歧,上述中行广东分行人士向腾讯财经表达了“优汇通”可能被叫停的担忧。
另一家国有大行的一名总部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此次中行的“优汇通”业务,虽然有其灰色的特征(监管层“未正式审批、但予以默许的”),但总体来说是符合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的大趋势的。虽然不能排除中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的确纵容了一些材料造假,进而发生洗钱的可能性,但这不是主流,“不能一棍子打死。”
(腾讯财经 刘中盛、吕雯瑾、周纯 发自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