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帮不了中小企业的忙
目前,从实际效果来看,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可能正面临着流产的境地。简单来说,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可抵押资产等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从头到尾都不太可能得到宽松的资金供给,反而会打乱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部署。
作者:柔石
目前,从实际效果来看,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可能正面临着流产的境地。根据诸多媒体近期的采访报道,第二轮定向降准实施一个多月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改善,中小企业仍是“一贷难求”。
回顾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4月25日,央行推出第一轮定向降准政策,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6日,央行推出第二轮定向降准政策,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两轮定向降准已释放流动性1900亿元左右,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如果说媒体的采访报道尚缺少说服力的话,利率市场的表现则更加直观和具体。第二轮定向降准正式生效后,利率市场并未出现大幅下行,反而出现大幅攀升,这意味着企业整体并没有 “尝”到降准的甜头。
如果说大企业都没有“尝”到降准的甜头,更何况中小企业呢?央行的定向降准就是借口,根本无法从实质上惠及中小企业,释放的资金根本就没有流到中小企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少实质性的改善,而央行今年两轮定向降准政策面临流产的境地,也只是政府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心无力的缩影。
这似乎是一个注定的结局: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时期,商业银行尚且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在宏观经济发展整体悲观的时期,商业银行又怎么可能愿意款项给中小企业?更何况,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企业主跑路的事件。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假如我们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者,我们愿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在经济趋缓的时期,伴随着各种中小企业破产、企业主跑路的事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哪个商业银行愿意充当“傻瓜”。
即便是央行强迫商业银行,但也有诸多可以变通的技巧。日前,审计署审计8家银行2013年贷款投放情况发现,有3749.88亿元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类信贷业务投向国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这说明各地商业银行能够轻松突破央行的监管和政策法规的限制。
所以,央行推动定向降准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本就是在缘木求鱼。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靠商业银行,而更应该从深层次去思考:到底是什么阻挠了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
简单来说,经营风险大、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可抵押资产等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仅从这些因素分析来看,经营风险大和缺乏可抵押资产是中小企业的固有因素,但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信用观念淡薄是中小企业可以改变的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能够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信用观念淡薄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融资难的问题就有望得到切实的解决,而经营风险大和缺乏可抵押资产等因素,只是涉及到融资方式以及融资定价的问题。
显然,中央已经开始着力改善社会信用体系。李克强总理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原则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相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有望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在目前经济下行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央行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多少有些必要。但是,请不要以中小企业的名义。中小企业从头到尾都不太可能得到宽松的资金供给,反而会打乱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