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国际空运中心或可成上海新名片
在客货吞吐量和航线网络方面,上海机场201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279.18万人次,全球排名第7;完成货邮吞吐量334.98万吨,继续位居全球第3,基本确立了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以“国际空运中心”为城市新名片,无疑将对上海的整个航空产业生态提出更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部署安排,上海地区航空运输与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一起,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的集疏运体系,从属和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大局。未来,国际空运中心,或许可以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在2008年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澳门举办的世界巡展上,与会专家就普遍认同,国际空运中心将转向中国。上海具有独特的空港基础优势、人才与科教优势、城市区域经济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这都无疑使得上海有能力成为中国国际空运中心最好的承接者。
在客货吞吐量和航线网络方面,上海机场201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279.18万人次,全球排名第7;完成货邮吞吐量334.98万吨,继续位居全球第3,基本确立了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通航上海的航空公司已达93家。上海通航城市数量达239个,基本涵盖除南美洲以外的主要国际航点和60%左右的国内城市。
在人才和科教资源方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均拥有航空类院系专业;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大中型民用飞机设计研究所;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上海市在交大联合设有“空天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特批设立“大型民机创新工程”项目,投入1.66亿支持民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技研究。
在产业基础方面,上海围绕建设国家级民用航空产业基地目标,依托中国商飞等企业,大力打造大型客机和支线飞机两大发展平台;聚焦民用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设备、材料及零部件、飞机维修、航空物流等重点领域;形成了浦东张江南区、浦东机场南端、闵行紫竹、宝山大场、浦东临港5个航空产业区域。
在政策优势方面,培育融资租赁功能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战略目标之一,目前其融资租赁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已经对国内航空金融租赁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未来成为国际航空融资租赁集散地值得期待。
在航空文化法制方面,上海市航空学会组织了大量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航空科普、航空会展等活动。。今年的亚洲公务航空会议与展览会也在上海举行。上海国际航空仲裁研讨会、国际航空运输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相继举行。此外,上海正依托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龙华机场投建一个占地8万平方米的跑道公园。
上海打造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可谓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以“国际空运中心”为城市新名片,无疑将对上海的整个航空产业生态提出更大的挑战。当前,新加坡、香港等地依靠传统优势,对上海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上海航空港旅客吞吐量尚需更大规模增长;航空运输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相关法律、适航审定、咨询、航空金融租赁等服务机构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空运复合型人才结构、总量和素质商需优化和提高。未来,应理清思路,协同推进,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争取在航空金融租赁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和突破,不断完善空运业态,优化空运产业链条,加强空运文化和法规建设,打造空运数据知识服务的集散地、重要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总部基地等。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航空运输已成为继海洋、河流、铁路、公路之后,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是现代化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重要引擎。从整个交通生态系统来看,铁路、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本没有主从轻重之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依其特点组成分工合作,协同推进。此外,航空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城市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依托机场建设区域或国际交通枢纽。国际空运中心应该是一个综合功能体,它是在国际航运枢纽的基础上,融发达的空运交易市场、完善的航空综合服务于一体,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在符合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与国际航运中心共生共荣。(《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钮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