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走出去战略目标和制度安排
2014-06-29 11:57997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如何走”的问题。过去我们和其他国家相互适应的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已经无法适应今天中国的角色转换。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如何走”的问题。过去我们和其他国家相互适应的国际经贸合作关系,已经无法适应今天中国的角色转换。能否成功构建新的合作模式,主要看中国自己。第一财经中国汇分享香港东英金融集团总裁张高波的经验之谈:如何制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和制定安排?
中国就像一个已经发育的年轻人,虽说体格已经像大人,但还没有成年人的成熟和练达。要想做一个成熟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必须根据国家身份的转换,重新考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根据多年海外投资体会,笔者认为:
在思想认识层面:
1)必须在国家战略层面形成共识,即今天的海外投资与当年的“招商引资”一样重要。
2)同时要明确:中国的海外投资,在追求经济回报的同时,一定要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让当地社会实实在在地从中国投资中收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还应积极推广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强化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壮大当地亲华势力,最终在当地形成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3)要重新定义“邻国”。今天定义“邻国”,不能只考虑空间距离,还应该重点考虑经济上与中国的相关性。例如,非洲过去是遥远的,但今天,中国的许多重要资源,都要依赖非洲供应,中国与非洲已紧紧绑在一起。非洲局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可能远超过一些传统近邻的影响。
在制度安排方面:
1)把海外财务投资和实业投资分开管理。财务投资单纯以追求经济回报为目标,但实业投资一定要兼顾多重目标,既要考虑中国的经济利益,又要推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2)在实业投资领域,把长期国家资源战略投资和追求短期实业投资回报的项目分开管理,分开评价。有些海外资源,对国家长期资源安全,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肯定不应该用一般中短期实业投资标准来衡量。
3)应建立多层次的海外投资体系。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主体,主要是大型国企。海外国际投资主体,一直以来以私人资本为主。国企强烈的中国政府色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所在国的接受程度,谁也不想别国政府直接在自己的地盘上运营。因此,国家必须开拓和扶植多种所有制企业,在各个层次开展海外投资。
4)外交系统应积极配合中国的海外投资战略,甄选一些实际参与中国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干部,派驻非洲、拉美、中亚等地领事馆,作为当地政府的财经顾问,向其推广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并广交朋友。
总而言之,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现实所迫,也是战略需要。“走出去”刚迈出一小步,已经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引起极大的争议。不尽快凝聚共识,形成清晰的制度安排,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变得更加步履蹒跚,“走出去”失败,反过来将会拖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