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青岛港融资骗贷案背后令人不解之疑问

2014-06-27 16:17 1170

  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抵押虚假融资事件愈演愈烈,全球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大降。抵押物重复抵押是古老的金融骗局,大宗商品尤其是钢铁

  青岛港有色金属重复抵押虚假融资事件愈演愈烈,全球有色金属大宗商品价格随之大降。抵押物重复抵押是古老的金融骗局,大宗商品尤其是钢铁、铜、铝等是重要抵押品,因此屡屡出现重复质押虚假融资的造假事件。近两年,从华东到华南,出现了大规模的钢贸融资链条崩溃案件,操作手法令人眼花缭乱。

  第一个令人不解的疑问,重复质押骗贷融10年前就已发生,银行刚经受过惨痛的钢贸融资教训,金融机构早就应该对大宗商品融资保持足够警戒,却在青岛港的有色金属融资风波中再次折戟,这到底是不能防范风险、还是不愿防范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一货多押难禁止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利用银行之间背对背的信息不对称,各个银行之间信息互相封闭,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欺诈融资者正好乘虚而入。另一方面,如果仓库参与造假提供虚假仓单,银行也很难发现。毕竟一个仓库内的货品,谁说得清一堆铜是这家银行的,还是那家银行的?

  在造假风险上升的情况下,银行的办法是提高保证金比例,“原来根据企业的情况,一般保证金约在10%~30%,骗贷案爆发后,各家银行都提高了保证金比例,最低的30%,高的能达到50%。”

  这个办法无法筛选出优质企业与造假企业。最好的办法是各银行信息共享,或者某批货物一旦质押就在共享网站上公布,与青岛港到港货物对比,质押真假立现。最终过渡到每批货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追踪,这并不是太难的技术操作,为什么迟迟难以实行?而有人参与仓单造假的仓储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将有效约束金属虚假融资。

  由于多年来有色金属价格上行,银行的亏损总能得到足额弥补,因此养成赌徒心态,对质押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价格上升就万事大吉。银行的信息无法共享,银行与港口数据无不联通,风险管理形同虚设,在造假惯犯面前真是不堪一击。

  另一个让人不解的是对贷款者的尽职调查。青岛港涉足虚假融资实际运作人物陈基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有色金属交易,参与西部矿业、吉林铝业金融运作,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2003年西部矿业定向增资,西部矿业与9家投资者签订协议,以每股3元的价格定向配售1.9亿股。陈基鸿实际控制的湖北鸿骏投资有限公司认购了西部矿业14%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06年7月7日,湖北鸿骏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北京安瑞盛科技有限公司,未披露转让价格。2007年 7月西部矿业上市,募资超60亿元。2008年7月,西部矿业小非解禁,股价在2008年曾跌破5元。安瑞盛在2009年一季度彻底退出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有媒体测算实际获利接近20亿元。

  据《南方周末》报道,2004年,吉林省国有大型企业吉林铝业宣布破产,随后该企业员工不断上告,认为企业6亿元固定资产和27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被以招商引资名义3000万元低价售予青岛鸿骏公司,两年后青岛鸿骏又将原吉林铝业的动产和不动产出售卖现至少3亿元。青岛鸿骏老板,依然是陈基鸿。

  在一个逆淘汰的市场中,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陈基鸿也许被各路金融机构视作必须争取的香饽饽,风险控制被置之脑后,人们关心的是只要大树不倒,也就能分一杯羹。这样的风险文化不破除,中国金融业将没有未来。

  最后的谜团是,陈基鸿贷款用于何处?从履历看,陈基鸿更像是玩金融的白手套,对从事实业缺乏兴趣,实业成绩不佳。合理的怀疑是,套取的平价资金被用于跨境套汇套利,陈基鸿的赌博兴趣在此尽情体现。当然,贷款用途需要证据,通过陈基鸿事件,我们可以窥知造假套现、套汇、套利者的真实运作模式。

  虚假融资链条,指向金融风险失控,指向第一桶金的巧取豪夺,指向大张旗鼓的套汇套利。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0
标签: 青岛港 抵押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