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业打造供应链核心是建责任体系
6月12日,在江苏省盛泽镇举办的2014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TASCC2014)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用了3个词来表达自己对盛泽的看法:勤劳、智慧、美丽。伏广伟告诉记者,这3个词不仅是用来形容盛泽,它们也代表着中国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6月12日,在江苏省盛泽镇举办的2014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TASCC2014)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用了3个词来表达自己对盛泽的看法:勤劳、智慧、美丽。
“勤劳,是指盛泽人民创造了盛泽模式,在30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东方丝绸市场等年交易额达千亿元的专业市场,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智慧,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盛泽提出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成为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集群;美丽,是指近三四年以来,盛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越来越漂亮了。”伏广伟说道。
伏广伟告诉记者,这3个词不仅是用来形容盛泽,它们也代表着中国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困中谋变
“今年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除了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之外,纺织服装产品的市场也不断出现萎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对记者说道。
对于这一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李建炯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东方丝绸市场目前的产品以丝制品、织造产品及印染产品为主,其下共有2400多家企业。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使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从2011年第四季度以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处于低迷的运行状态。”
面对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环境,孙瑞哲表示,提高行业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度,对提升行业发展的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谁能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谁就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但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定位?
“一般来讲,许多人认为下游品牌、终端品牌在供应链中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事实则不然,真正能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两类企业:一是能够垄断市场的企业,二是通过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孙瑞哲举例告诉记者,目前,纺织行业的染化料产品由几家寡头企业所垄断,它们对染化料助剂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和定价权,这也使得近年来染化料助剂价格不断上涨,但企业却无力改变的原因所在。
但在孙瑞哲看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企业在未来要实现这种垄断式的发展几乎不太可能,对此,要提升本土纺织服装产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就必须通过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来实现。
“对于服装、家纺等终端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渠道创新能力入手;而对于产业链中间各环节的企业来讲,应该既加强设计能力的提升,又注重产品技术的创新;对于产业链前端的纤维企业来讲,除了提升纤维产品的技术含量外,还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效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孙瑞哲说道。
对此,盛泽产业集群的企业很早就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之下开始产业创新,而华佳控股集团也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家。
创新是关键
“近年来,真丝制品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萎缩。”李建炯以东方丝绸市场为例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中,真丝相关企业的数量已不到10家。这在李建炯看来,主要还是与真丝原料的供给有关。
随着工业革命化进程的发展,以太湖为核心的种桑养蚕核心区不断萎缩,这便导致近年来丝绸原料成本的不断上升。
但与众多丝绸企业纷纷改行不同,江苏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谭金麒告诉记者,多年以来,华佳一直坚持“做真丝产品不动摇”。 “我们敢这么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华佳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延伸产业链,从种桑养蚕到缫丝、服装制作,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也是华佳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
除了延伸产业链,从源头把控原料供给,华佳近年来也不断对产品进行革新。谭金麒告诉记者,真丝产品虽然轻薄舒适,但面料易皱,色牢度不如化纤,且抗外力能力差,不易打理,因此,华佳近年来着重从技术上对真丝原料进行改造。
“为了不改变真丝原料的舒适质感,我们通过与院校合作,对丝绸进行物理结构的改变,研发出丝绸蓬松体,来提升真丝产品的抗皱性能。”谭金麒告诉记者,这项技术也让华佳获得“纺织之光”奖。
在盛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并非华佳一家,东方丝绸市场近年来也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目前,我们1个工人能负责60台机器,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劳力成本。”李建炯说道。
在孙瑞哲看来,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完全可以借力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细,同一区域大企业集中,因此在人力、物资等方面流通性好。”这便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但要实现这些,必须通过集群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之间的分工和合作才能实现。“以前,产业集群之间也有分工和合作,但并不完善,因此,许多集群希望通过平台的建立来实现双方更紧密的合作,使彼此之间的分工更加清晰,通过合作实现双方的互利发展。”孙瑞哲告诉记者,这也是很多企业来参加供应链大会的原因所在。
而外部环境的变化,显然也在倒逼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就目前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来看,由于环境因素的制约和综合成本上升的影响,其必须要改变以往粗犷的发展模式。”孙瑞哲表示,这一问题在盛泽地区也表现明显,“随着国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控制力度,在环太湖流域,印染企业不要说扩大产能,就是想要实行技术改造也不被批准,因此,这些产业未来不得不面临外迁或消失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行业必须打造绿色供应链。
本质是责任
其实,要打造可持续、绿色的供应链体系,孙瑞哲认为,其核心是要建立责任体系。
“这就要求企业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验证。”孙瑞哲说道。
对此,亨斯迈染化事业部总裁胡铭也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许多供应链下游的品牌以前并不是很注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产品在供应链的上游和中间环节的生产,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的关注点仅仅聚焦在价格上。但随着世界公益组织及消费者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社会舆论要求下游品牌商对产品各环节的生产过程负责,这也对企业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
在胡铭看来,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本土纺织服装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则在于,短期内,行业整体的运行则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而机遇则是,如果行业能抓住机会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其产品未来在国际市场将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对此,孙瑞哲表示,加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仅是行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消费群体等对环境保护也建立了一个监督机制,这种责任倒逼,就要求行业必须把环境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去考虑。“未来绿色供应链的建设要考虑的是如何从人治变为法制的过程。”
与此同时,孙瑞哲告诉记者,在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环境下,行业要推动绿色、可持续的供应链建设,也离不开各方的努力和配合。“首先,要保证行业原料价格的不动荡;其次,国家要保证各项政策,尤其是环保政策的适度不激进;最后,确保社会舆论的客观不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