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贸易融资逐笔追责 多银行紧急排查风险敞口
“昨天,我们行内部刚完成一次核查,要求各分支机构递交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业务的具体贷款额。一位青岛银行业人士透露,目前一家国有大行青岛地区分支机构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业务的贷款额度粗略核算分别达到40亿元与10亿元左右。
随着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事件发酵,青岛银行业风声鹤唳。
“昨天,我们行内部刚完成一次核查,要求各分支机构递交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业务的具体贷款额。”一家青岛当地银行人士透露。所幸的是,他所在的银行总体业务规模不大,反而未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
某些大型银行的贷款风险敞口,则悄然浮出水面。
一位青岛银行业人士透露,目前一家国有大行青岛地区分支机构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业务的贷款额度粗略核算分别达到40亿元与10亿元左右。但具体数额,还需逐笔核查确认。
“有些银行更进一步,开始对每笔贷款做责任认定。”他透露,比如日照银行也有不小的贷款额度,该行正摸底调查贷款规模与港口抵押货物量是否相符,并开始厘清个别可疑贷款的经办人责任。
记者向上述三家银行青岛分支机构相关人士求证时,对方均不愿置评。
目前,青岛各银行究竟有多少贷款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俨然成为当地银行业相当忌讳的话题。
“这里面的水很深。”前述知情人士说。甚至个别当地银行内部核查尚未完成,就要求各分支机构加紧催收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的各项贷款。
里应外合“猫腻”
利用铜、铝等大宗商品做贸易融资,已变成众多青岛企业放大融资杠杆参与各类套利投资的“理想工具”。
这些企业先通过境外银行开具的延期付款(90-180天)美元信用证,在境外购买大量铜铝等大宗商品,并运至青岛港保税仓库后出售,到时将销售款偿还美元信用证贷款即可。
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企业在偿还美元信用证贷款前,可以有一定时间自由支配销售资金,用于短期投资获利。过去数年人民币单边升值期间,这些企业借此既能赚取一定汇兑收益,还有短期投资收益。
然而,随着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渐渐“变味”。
“个别青岛企业发现,贸易融资可成倍放大融资杠杆,投资范围也从股票、期货等短期投资品种,扩展到房地产、民间借贷的高收益高风险项目。”这位青岛当地银行人士透露。具体做法是,企业先用远期美元信用证从境外购买大宗商品现货,并运往青岛港保税仓库,再以仓单质押形式向境内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偿还信用证贷款,这批大宗商品就能长期滞留在青岛港保税仓库,通过向不同银行反复质押申请贷款,将大量杠杆融资投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项目。
他透露,这背后,离不开青岛港部分仓储公司与一些银行员工的里应外合。2009年银行业放贷相对宽松期间,个别银行员工为了完成贷款指标,对这类重复质押融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当银行风控部门定期核查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时,银行员工就迅速通知企业将相应大宗商品货物从青岛港一个仓库搬到指定的仓库供核查,再运回原先仓库。
这位银行人士透露,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件之所以被查实,据说是一家银行在内部核查时,发现仓单质押贷款额度与相应的港口抵押货物量不一致,经过调查,最终发现一家青岛企业存在重复质押行为,涉及多家银行近10亿元贷款风险敞口。
“目前青岛多家银行内部都开始对每笔涉足青岛港贸易融资或仓单质押融资的贷款进行责任认定,若违规放贷行为,将对责任人问责。”他透露。
部分境外银行只收不贷
随着银行内部核查的深入,青岛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商同样开始焦虑——向他们提供远期信用证的境外银行,开始加紧催收信用证贷款。
然而,他们通过这些远期信用证购买的大宗商品若存放在大港分公司仓库,可能无法取出货物出售偿还信用证贷款。此次涉及贸易融资骗贷案的大宗商品产品主要被储存在大港分公司,后者正被要求协助调查。在部分货物在查明真相前,一时难以交割。
“但境外银行似乎不大关心这些因素,只是希望在规定时间全额收回信用证贷款本息。”一位青岛大宗商品贸易商直言,甚至这家境外银行客户经理透露,在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件尚未查明前,银行基于风险控制,将对这类贸易融资业务只收不贷。
此前,市场传闻个别外资银行叫停相关融资业务。
在上述银行人士看来,目前境外银行最担心的,是当企业在没有偿还远期信用证前,就将大宗商品货物重复质押贷款融资投向房地产项目,一旦贷款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境内银行可以率先采取法律措施,向法院申请“保全”这批货物优先偿还自家银行贷款,而境外银行一旦失去货物作还贷抵押,坏账风险骤然增加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