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融改革:现状、定位与未来发展

傅盛裕 | 2014-06-09 09:22 615

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平台,有可能回答金融改革中有待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可以发现金融改革中的风险,看到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诸多可能性。

  本报记者傅盛裕

  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平台,有可能回答金融改革中有待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可以发现金融改革中的风险,看到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所以,自贸区推进金融,是指推进全国意义上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如果能取得成功,也是自贸区整个试验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这意味着去年央行30条中最核心的内容业已落地,有利于风险管理账户体系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为在自贸区先试先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领域改革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作为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制度创新,金融改革何去何从备受关注。日前,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4金融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上,记者分别就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现状、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等话题采访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和金融服务部门的专家。

  现状:金改带来银行业务变革

  自贸区运作已超过8个月,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意见也陆续落地。据此,地方监管部门的操作细则先后出台。同时,金融机构也陆续入驻,不少业务开始在自贸区内试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诸多可能性。

  记者:以银行为例,金融机构对自贸区金融改革措施的感受是怎样的?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可以较好整合国内各金融机构的资源,从而建立起综合化的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商业银行在自贸区的创新和发展,依托政府监管和指导,遵循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理念,有四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对企业客户,围绕自贸区内企业,重点开展跨境的结算、跨境投融资和离岸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要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目标,就要实现跨境现金管理、跨境票据信用证和外汇管理。在跨境的投融资方面,要有跨境资产管理,跨境投行等全供应链一体化金融服务。

  第二是从个人来看,自贸区的个人金融服务,主要是跨境财富管理,包括信用卡、外币兑换。其次是跨境的投融资产品和渠道,跨境贷款,跨境政权、期货、投融资贷款等等。

  第三是对同业来讲,重点可以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构建产品渠道和交易网络。商业银行要与国际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全力构建市场化的利率管理和外汇定价管理平台。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本外币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资金托管。

  第四,政府也是银行的服务对象。在自贸区改革中,商业银行可以助力政府部门,一是协助政府加速基础建设,二是推进金融体制建设,为改革积累经验,三是打造自贸区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强化对企业的管理,四是在跨境异常资金变动方面为政府提供支持。

  记者:如果从行业的角度来说,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能带来哪些实际的改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对贸易行业而言,重点是开展跨境的贸易链金融,提供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等服务。其次是实现跨境信用证制度。再次是创新贸易形态,提供外包、跨境电子商务等服务。

  对航运业来说,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比较大,资金需求和结算量也比较大,重点是提供全球化的投融资管理和境内外产业链服务。

  新兴服务业方面,应该助力文化、教育、医疗等企业的资金管理,助推文化企业上市,重点企业和项目直接授信。

  对物流行业,重点是打造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统一管理的物流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中统一管控,打造海陆仓全程的监管模式。同时可以创新物联网和金融创新结合的物流园区。

  对电子商务来说,重点是实施跨境结算,为自贸区的电子商务开展跨境支付试点,同时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优化线上融资服务的流程,设计提供高效灵活还款便捷的个人授信服务。

  定位:自贸区的十“是”十“非”

  自贸区的定位,也是与会嘉宾共同关心的话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和金融服务部门的专家就此问题讲述了看法。

  记者:关于自贸区的定位,在挂牌之前众说纷纭,正式运行之后也不断被提出。自贸区内金融改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应该从何种视角来界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第一句话,自贸区可以推进金融发展,而不是金融推进自贸区发展。自贸区是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试验区,金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可能推动自贸区全方位的目标。而自贸区作为先行先试的平台,有可能回答金融改革中有待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可以发现金融改革中的风险,看到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所以,自贸区推进金融,是指推进全国意义上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如果能取得成功,也是自贸区整个试验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句话,自贸区不是“金融创新”,而是“金融发展”。严格意义上,金融创新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大发展。但今天在中国,包括自贸区在内,金融方面的内容都是基础金融,是让原来非市场性的金融体系走向市场,所有自贸区的试验只是让不成熟的金融实现了发展,这谈不上创新。不是说原来没做过的现在做了就叫创新,创新是有特定概念的。实际上,今天我们面临的更大创新是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但这并不一定需要在自贸区里发展。

  第三句话,自贸区不是金融开放,而是金融改革。说实在的,金融开放在23条服务业开放措施里面只有5条,分别是银行、保险和租赁,没有包括资本市场开放。如果从开放的意义上来说,即使这5条开放也有一定的限制,负面清单有特别管理措施。从这方面而言,自贸区允许外资进入不算开放,并没有触及资本市场特别是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自贸区只能说是金融改革。

  第四句话,自贸区金融不是推动贸易,而是推动投资。自贸区的实质是投资,而贸易只是促进便利化。对外投资的便利,才是上海自贸区最新的地方。

  第五句话,自贸区金融不是支持引进来,而是支持走出去。这是问题的核心。金融的大类政策和改革措施,都支持走出去,没有鼓励引进来。自贸区内大量的金融措施、投融资便利化、跨国公司资金池、自由贸易账户,都是便于走出去。

  第六句话,自贸区不是离岸金融,而是在岸金融。虽然允许离岸业务发展,但在岸金融可以为整个国家贸易投资和改革发展做贡献。因而,支持实体经济是在岸金融的性质。

  第七句话,自贸区不是搞金融中心,而是搞经济中心。自贸区固然可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但更多的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平台和桥梁。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和更加国际化的体制,有助于形成经济中心,而不是金融中心。

  第八句话,自贸区不是经济特区,而是金融试验区。目前所做的这些,不可能只是长期在自贸区做,必然是全国都要做。自贸区体现了改革方向,要探索各项新制度的风险并且以此来建立我们的制度,这是试验区的定位,而不是特区的定位。

  第九句话,自贸区从金融意义上不是封闭型的,而是渗透型的。自贸区允许金融机构为自贸区企业提供服务,这是渗透型,并不是封闭的。

  第十句话,自贸区不是为了国际竞争,而是为了国际合作。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上海金融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在金融改革、外汇改革等方面,做出一种模式,实现改革的推进。

  金融服务部门专家:对自贸区而言,第一方向要准,刚接到建设自贸区任务时是发散性思维,现在已经明确,自贸区要为我们国家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进行探路。金融领域要贯彻这一任务,核心方向是怎样去适应开放性的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开放型经济、更好地适应我们的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现在的经济贸易,跨境投资跨境贸易,对内对外都需要资金,以前对境内和境外之间资金的自由流动有很多限制,自贸区现在就是要对此做出进一步探索。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开放性的金融制度。通过开放性金融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为我国下一步金融改革开放探索积累经验。

  第二步伐要稳。要探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金融制度,涉及的面非常广。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类,资本项目是7大类,40个子项。各个子项之间开放的步伐不一样,要具备的条件不一样,需要有一个先后顺序。金融改革涉及的主体也是非常多,既有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组织,也有企业和个人,如何协同也是问题。再比如说,制度设计好以后,要在制度的基础上提供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最后监管还要跟得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互动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第三是联动要有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集聚了机构、市场。怎样为自贸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是一个问题。同时,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试验成功之后,也可以复制到上海,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而推广到全国去。双向都要形成有力的联动。

  记者:自贸区的金融探索如何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相结合?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如果是传统的自贸区,主要是货物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上海自贸区并不是传统的自贸区,而是承担着中国下一轮改革开放诸多措施的试验田。其中涉及到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与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有密切联系。

  现在自贸区在试验的过程中,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第一阶段,从挂牌到今天,重点并不是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上,主要的着力点是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外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此外,还有政府事中事后监管体制的构建。如果按照目前规划的三年进度,金融肯定是在中后期需要去突破的。

  其次,目前自贸区的金融既有很多改革内容,也有开放的内容,不能说没有金融开放。但金融开放是局部的开放,不是全面的开放。只是在28.7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通过分账户管理的方式,实施有限的开放,比如资金的自由流动、汇兑的自由化等。

  第三,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措施的可复制可推广,按照我的判断,跟其它制度的可复制可推广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的。自贸区金融是一个区域的、有限度的开放,在自贸区里试完以后,会产生渗透辐射作用,影响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但不可能马上在全国推广。金融行业具有特殊性,很难在短期内进行全面推广。

  最后,上海自贸区进行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必然要放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改革开放的框架下统筹,自贸区可能会有一步或者是半步的超前,但无法独立于中国整体的金融改革。要让它带动中国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开放,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未来:自贸区金融改革向何处去

  具体措施日渐推进,宏观背景有待考量,自贸区金融改革向何处去的问题,始终处于议论之中。关于这一问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和金融服务部门的专家也在论坛上各抒己见。

  记者:自由贸易账户的落地被视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一块重要拼图。在逐步落实推进的过程中,自贸区金融改革应该向何处去?还有哪些方向值得深入挖掘?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深专家:自贸区金融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离岸金融市场会打通对外开放的渠道。自贸区的金融离岸市场越来越发达,短期内规模有很大提升。市场中能容纳境内境外的各方参与者,无论是产品资金的供给者还是需求者,在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境内外开放的渠道将快速打通。

  第二个趋势,互联网会加快自贸区的改革步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当前的金融生态,推进了市场化的步伐。平等、开放、创新、自由是自贸区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共同基因,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政策,一旦与互联网金融紧密结合,将会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快速推进自贸区的改革进程。

  第三个趋势,综合化的金融将推动客户服务提升。随着自贸区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将越来越体现出综合化、混业融合的发展趋势。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等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合作,涵盖多个金融领域,对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金融服务部门专家:目前大资产管理的概念非常火,但却是“九龙治水”,监管过程比较复杂。同样的,上海自贸区内没有设立一行三会共同的派出机构。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如何划分,这个机构到底是上海市相关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是一行三会的派出机构。如果是一行三会的派出机构,它的主要目标是执行母机构的监管目标和使命。如果是地方的金融服务或者管理机构,它也要服从于地方相对应的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这两种架构可能都不是最理想的。

  最理想的情况,可不可以尝试设立一个法定机构。这个法定机构没有必要讨论归属于谁,也没有必要讨论向谁汇报,而只是把它的架构目标说清楚,当然也可以赋予它一定监管立法的授权。迪拜国际金融服务局就是这样一个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

  文汇报经济部联合主办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陕西自贸区推出“秦信单”供应链融资新模式

2023-10-10 15:05
41864

2023年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含自贸区分行)招聘启事

2023-05-27 17:30
100243

首届自贸区产业租赁高峰论坛将于4月7日举办

2023-03-30 13:47
60214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专家组一行调研国核保理

2023-03-20 20:24
47389

全球金融科技融资金额再创新低!骤降25.9%至134亿元

2023-02-17 15:04
47266

上海自贸区公布第11批30个金融创新案例

2022-12-04 20:29
1924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