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互联网金融乱象需加强准入
在易宪容看来,利用国内金融管制的盲点打擦边球也是互联网金融人气指数高企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频频“出镜”:先是以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十多倍的收益而大出风头,紧接着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连续撰文建议将余额宝纳入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范畴;而近日市场又传闻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回落至5%以下。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宝宝”超高收益遭质疑
曾几何时,各类“宝宝”的收益一浪高过一浪,也因此引来老百姓存款大搬家现象,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存款甚至理财产品均受到冲击。存款、贷款和支付等银行三大核心业务的市场份额,也严重侵蚀其他传统金融业务。
那么,这些“宝宝”的高收益从何而来?对此,易宪容分析认为,利用了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及智能手机技术,改变了人类经济的时空边界,也降低了传统模式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也降低了投资者进入市场的门槛。
在易宪容看来,利用国内金融管制的盲点打擦边球也是互联网金融人气指数高企的原因之一。这些资金主要是通过基金进入国内货币市场,从事固定收益投资。而这些货币基金倚重的一项政策优惠是,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即货币基金如果从银行提前支取协议存款,仍然可享受协议约定的利率。“正由于此,当央行提出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求时,市场一片哗然,并多会以利益冲突的角度来反对这种监管。”易宪容举例说,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动了传统金融业的奶酪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扼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易宪容认为,这与当前中国物欲化社会基础有关,是否对自己有利成了判断善恶的标准。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给一些投资者带来了比较高收益,因此,如果新的监管规则触动了这种利益就是天大的“恶”,而不在于这种监管是出于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易宪容说,今年以来,余额宝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可谓风头出尽,老百姓的部分存款已经从银行转移到了余额宝,与此同时,各界对余额宝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必要性问题,易宪容的基本观点是: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条件地存在。这是因为:一方面,它利用了网络技术及智能手机技术,而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模式、思维观念等。
另一方面,利用了国内传统金融的落后与缺陷,因为传统金融的管制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而互联网金融试图冲破这种管制,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推高了整个资金市场的融资成本,我认为这种说法既不理性也不公正。”易宪容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余额宝像一般银行那样把无数大众化的资金收集起来,只不过是以高收益方式进行的,其利率高低完全取决于市场,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表现。
易宪容说,近日,天弘增利宝(余额宝)七天年化收益率回落至5%以下,余额宝收益“破五”的事实表明,互联网金融并非使利率只涨不跌,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变化趋势有涨有跌。因此需要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功劳是推动了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准入制度需加强
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易宪容说认为,监管是必须的,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的任何交易都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既然如此,互联网金融就得要有严格的信用风险的识别机制和程序,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它的信用由谁来担保?这些网站有能力做这种担保吗?当然,这些互联网金融所募集到的资金要通过托管银行来进行,但资金额动辄上千亿,任何一个运行环节出现问题,这些金融产品过高的风险都将暴露出来。“余额宝归根到底是金融产品,因此具备一般金融产品的公共性,即为实体经济服务。”易宪容说,任何不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产品,或募集的资金仅是在金融市场内循环,所谓的“钱生钱”,对整个金融市场发展有害无益。
易宪容认为,由于金融产品的特殊性,它随时都可能由一项平常的投资产品转化为风险聚集,甚至成为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再加上互联网金融面临法律定位不清、第三方托管不明以及经营机构内控不足的三大风险。金融监管部门既要保护该市场发展,也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因此这类产品应该被置于更多的监管之下,其中包括纳入央行存款准备金管理。(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杨成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