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外管局“华”字辈四大公司隐秘马甲

2014-05-13 10:377246

 尽管外界对外管局的投资结构有着众多猜测,但外管局几乎从未公布过外汇储备在币种和工具选择方面的具体结构。所有变化只能透过数据来解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目标次序,“购买美国国债”几乎就等于中国外汇经营的全部。这一状况2007年后有所改变。

  晨哨网特约记者 慕丽洁 上海报道

  5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其2013年年报。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8万亿美元,较2005年初的6099亿美元翻了近6番,连续八年位列世界第一。

  尽管外界对外管局的投资结构有着众多猜测,但外管局几乎从未公布过外汇储备在币种和工具选择方面的具体结构。所有变化只能透过数据来解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目标次序,“购买美国国债”几乎就等于中国外汇经营的全部。这一状况2007年后有所改变。

  2007年由于美国减息和人民币升值,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已大为缩窄。为此,外管局亦改变其过去的保守策略,开始尝试股票、公司债和股权等风险较高的资产,至2009年初,该类资产约占其所管理外汇总量的15%。而2009初至2010年底,外管局普遍被认为增持了日本和西班牙国债,并降低了其美国国债仓位。

  与此同时,2007到2011年,外管局的投资风格已逐步开始在品种和地域上呈多元化。2012年以来,外管局的投资尝试更为多样。对此,海外媒体更愿意从人事变化上寻求解读,而朱长虹是这变化中绝对的主角。

  从2010年2月正式赴外管局国际储备司任职,至2014年底的低调离职,朱长虹被认为帮助外管局去美债化、增持黄金、购买欧洲资产以及增持日债等方面做足了功课。不过外界认为,朱长虹的离去,或需也同时标志着中国过去四年来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战略的失败。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超出了美国前100大纯金融机构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总和,因此没有任何模型适用于中国外储,难论功过。

  外管局投资系以什么主体进入资本市场,一直令人饶有兴趣。而根据外管局最新披露的年报,外管局四大海外投资主体分别为华新、华安、华欧、华美公司。这四家公司连同法兰克福交易室,均为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的驻外机构。后者为外管局旗下负责外储和黄金储备经营。

  而晨哨网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在欧美市场频繁出手的银杏树投资公司,极有可能就是“华新”的子公司。而“华美”则很可能是由外管局纽约办公室升级而成。

  早在1997年,中国外汇管理局就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港元,其英文名清晰地显示了它与外管局的关系。

  外管局早在2005年便获国务院批准,可将外汇储备的5%用于海外股权投资,以有别于主投美国国债的传统投资。作为注册在香港的子公司,华安自然成为外管局借道进行海外收购的渠道。

  很少直接面对媒体的华安公司从不主动披露其投资情况,市场上关于华安投资的相关信息更多是从其标的公司处得到。

  截至2008年8月底,外管局已分别持有近50家上市公司各不到1%的股权,包括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英国天然气公司(BG)、吉百利(Cadbury)等。而这些大型公司的股权主要就是通过华安进行投资来持有的,也代表了外管局投资思路的转变。

  另一家银杏树投资公司(Gingko Tree Investment Ltd,下称银杏树)是外管局2009年12月在英国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但直到2012年才开始从事投资活动。据了解,银杏树由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公司(新加坡)全资所有,而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的后者又由外管局全资所有。而后者或为“华新”的全称。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5月份以来,外管局通过银杏树已在英国进行了至少四个大手笔投资,投资对象包括水务公司、学生公寓,以及伦敦和曼彻斯特的写字楼等,总金额超过16亿美元。

  2012年,一家名为Beryl Datura Investment Limited(可直译为绿玉曼陀罗)的投资公司成为外管局系新投资主体。

  专注于报道各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权威机构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SWFI)的数据显示,除过去已经披露的华安、新加坡投资公司和银杏树等公司外,曼陀罗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专注于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

  2012年,曼陀罗曾联手摩根士丹利及其他投资者控股了英国某水务公司;2013年,曼陀罗的名字又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另一家英国水务公司的年报中。然而目前,国内官方媒体尚没有关于曼陀罗的详细报道。

  不仅如此,外管局早已开始更加积极地尝试高回报的投资工具。晨哨网曾获知情人士透露,外管局在美国投资的基金公司至少包括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贝莱德(BlackRock)和布里奇沃特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

  2013年5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纽约第五大道设立新的办事机构。拥有十几名工作人员的纽约分支,将主要专注于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其他另类资产的投资。不过,该分支并没有固定额度的投资金额,需要对投资方案进行逐笔申报,以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拨付资金。而这,或许为年报中所披露的“华美”之原型。

延伸阅读:《外管局投资系隐现:突袭欧洲高端地产》(2013.10.17)

  晨哨网编辑 陈晓奕 综合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欲参与巴黎薄格瑞勒(Beaugrenelle)购物中心的竞购,预估这笔潜在并购交易估值至少7亿欧元,或将刷新法国最昂贵购物中心的纪录。

  据报道,外管局正寻求收购位於法国巴黎薄格瑞勒购物中心,其另有四个竞争者--Altarea、Hammerson、Rockspring和一家德国基金。

  薄格瑞勒(Beaugrenelle)购物中心位于巴黎薄格瑞勒商业区中心,处于凡尔赛展览会场和艾菲尔铁塔之间,为法国巴黎高端购物中心。

  据称,外管局此次行动是为了分散投资组合,进驻欧洲高端商业地产市场。

  外管局将更多目光聚焦欧洲房地产投资

  中国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66万亿美元,再度创出历史新高。与二季度末相比,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约1600亿美元,出现今年最高季度增幅。这也是2011年二季度以来外汇储备最高季度增幅。

  如此高的外汇储备,使外管局正在寻求投资的多样化,主要考虑使用外汇储备对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项目投资,并密切关注英国、法国、德国、波兰和捷克的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工程。资料显示,此前外管局下属投资机构主要投资美国市场。而目前欧洲一些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的估值较为合适。

  然而安全性是外汇局外汇存底投资中的首要关注。因此,鉴于欧债危机尚未完全结束,外汇局会避免一些高风险的国家和行业。

  自去年5月起,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英国注册的全资企业银杏树投资公司已经在至少4项协议中投入了超过16亿美元,投资项目包括水务公司、学生公寓和伦敦与曼彻斯特的写字楼。

  今年1月,银杏树投资公司买入了英国重要大学住宿提供商UPP集团40%的股权。据悉,当时银杏树为这笔股权支付了5.5亿英镑(合8.34亿美元)的价格。去年12月,其花费大约1.1亿美元取得了曼彻斯特一个办公楼49%的股份。另有数据显示,去年5月,银杏树花费4.38亿美元买下伦敦一座16层高的写字楼。

  外管局下属投资公司及其投资标的转变

  外管局作为中国央行的直属机构,主要承担设计我国国际收支体系与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职能。

  1997年6月2日,为支持和推动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央行特在香港设立外管局投资公司,亦称为中国华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港元,外管局持有9999.9999万股,外管局局长持有1股。1997年至2009年间,外管局相继在新加坡、伦敦和纽约设立了投资机构来管理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根据有关报道,这四家公司每家大约有50人。

  而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外管局下属的另一家投资公司为上述提到的银杏树投资公司。

  近年来外管局扩大了活动范围,不再满足于将财富投资于低风险的各种政府债券上,而是将其中一小部分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和私募股权。它通常保持低调,只在蓝筹股中设置很小的头寸,或将资金配置于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以替它进行投资。

  截至今年5月,外管局3.4万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超三成是低风险的美国国债。5月底,外管局在纽约设立新的办事机构,其投资主要专注于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其他另类资产。这说明中国外管局在增加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例,包括一些被低估的欧洲资产和日本市场的股票。

  外管局投资失败案例与教训

  报道显示,中国外汇管理局自2007年2月自2009年9月间累计海外投资亏损达800亿美元。早在2008年初外管局出资25亿美元与德州太平洋集团共同投资美国最大的存贷机构华互银行(MAMU)半年之后,该银行于2008年9月因次债危机已被命令停业,外管局的投资全部蒸发。

  分析亏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偏离定位,过于激进。因为外管局本身从法定意义上讲并不是主权基金投资机构,而是央行的一个直属机构,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外管局管理的外汇储备属于国家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维护央行公信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将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大肆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对一国经济金融稳定等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错判形势,选错时机。外管局陆续进入的时机恰是次债危机逐步深化的过程。作为外储资金没能回避风险,却在危机深不可测的时期选择执行越跌越买的策略,值得商榷。虽然可能蕴含着某种“国家战略”的意味,但却没能很好地把握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

  三是体制不符合潮流。国家主权基金近年来陆续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展露身手,但前提是商业化运作。外管局以国家行政机构之名行商业机构之实,在股票、商品等国际市场上大挥手笔,没能合理控制风险,形成巨大亏损,似是必然。看看该公司的董事会便可得知,几乎是外管局管理层平行移植到公司董事会名下,这些人要时刻在行政化管理与商业化运作之间拿捏平衡,而国际市场上的对手则都是淫浸市场多年的老手,孰优孰劣,自不待言。

  在这两年的投资中,外管局吸取了教训,外管局投资标的中政府债券仍占最大比例,接着便是少比例的私募股权与蓝筹股,以及较安全的资产。首先次贷危机的阴霾已渐渐消散。其次虽然仍有欧债危机的影响,外管局对于资产的欧洲资产的选择更加审慎。其三这样的分散的投资组合利于分散风险。

8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纳斯达克赢得SEC支持多元化公司董事会计划

2021-08-09 17:19
75778

百亿私募“野蛮人”被捕!曾苦战物美系,多次突袭上市公司董事会

2019-06-28 11:23
56897

公司董事会决议中的法律陷阱

2018-01-21 22:25
12595

基金公司董事会要利润 总经理称除非股指上6000点

2013-03-18 19:50
743

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

2008-07-18 18:32
508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任命常务副主席及独立董事

2008-03-26 15:19
88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