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对BIT谈判意味着什么
中国大举建设自贸区的背景之一,是双边乃至区域性投资贸易协定谈判的兴起。正因为如此,江清云认为,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完善国内的投资法律体系,提高国内投资自由化的程度,创造国企与民企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助于衔接中国正在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早报记者 是冬冬
中国大举建设自贸区的背景之一,是双边乃至区域性投资贸易协定谈判的兴起。
4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欧区域贸易协定研讨会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副教授江清云说,负面清单管理是中国投资自由化的新概念,中国应当通过缩小负面清单范围,提高投资准入的程度,实现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但如何进行负面清单管理,需要考虑到中国自身是否有相匹配的国际经贸治理能力以及产业政策,避免由于错误实施导致中国承担国际法上的不利后果。
按照江清云的理解,投资自由化并非是国际习惯法上的义务,像中国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这类正面清单管理方式,属于国内法范畴,可以灵活调整开放程度,但如果将负面清单纳入双边投资协议中,意味着中国给予其他投资伙伴一个国际条约上的承诺,根据条约优先原则,东道国需要承担国际法的义务。
正因为如此,江清云认为,通过上海自贸试验区,完善国内的投资法律体系,提高国内投资自由化的程度,创造国企与民企公平竞争的环境,将有助于衔接中国正在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目前已进行了12轮的中美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已经敲定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这在中国参与的国际条约中尚属首次。而在刚启动不久的中欧BIT谈判中,欧盟也希望获得与中美BIT同样的谈判基础。
目前中欧投资协定的法律框架中,主要是中国分别与27个欧盟成员国签订的BIT,其内容也不尽相同。而中欧BIT将可能成为第一个欧盟层面的双边投资协定。
在25日的研讨会上,江清云提到了中欧BIT谈判面临的多个难点:市场准入的范围,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竞争环境和国有企业的透明度,以及政治、社会与环境条款等。
很显然,欧盟希望中欧BIT能为中欧企业搭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也能测试中国是否愿意遵守WTO规则中禁止对企业补贴的相关规则。
江清云认为,中欧谈判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对等开放”,即欧盟投资市场将在多大程度上对中国开放,以及欧盟希望中国投资市场开放到何种程度。当然,采取“对等开放”原则,也必须考虑双方在各自行业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实力的不对等性。
中欧谈判还绕不开一个话题,就是劳工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是眼下各个投资协定中均会涉及的内容,例如TPP(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就设立了相关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草案中对此也有所涉及,但由于中国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未有突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劳工和环境保护领域也尚未与国际高标准完全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