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看好稀缺性品种的投资机会

2014-04-16 15:02 1058

沪港通有望启动,短期内应利好股市  沪港通是中国股市的一项重要改革,短期内应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反弹。但是,从公告内容来看,至少存在实

 沪港通有望启动,短期内应利好股市

 

  沪港通是中国股市的一项重要改革,短期内应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反弹。但是,从公告内容来看,至少存在实施额度、投资者限定、投资标的等方面的限制。以投资者限定为例,港股通投资者仅限于国内机构投资者与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 50 万元人民币的个人投资者,沪股通暂时没有明确投资者的要求。

 

  从制度设计上看,沪港通机制短期内对 QFII/RQFII/QDII 冲击应有限

 

  其一,沪港通试点实施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比如港股通不能买卖深交所上市的证券产品,不能买卖上交所上市的债券、基金等,QFII 与 RQFII 则不受此限制;其二,QDII 海外投资市场和品种更加广泛,胜过沪港通的吸引力;其三,如何区别对待已经存在的 QFII/RQFII 资金与新进入的沪股通资金在税收、资金回流等方面的问题,未来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看好券商股,谨慎看待炒 A+H“折溢价”

 

  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会追逐 A 对 H 股大幅折价的蓝筹公司。但是,我们认为风险在于两地投资者都会认为对方的资金会净流入本地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预期香港资金会来追逐 A 股的折价公司。事实上,在 QFII/RQFII 可以进入的过去一段时间内,A+H 的折溢价问题一直存在,这是否会因为沪港通就消失或者大幅收窄仍具有不确定性。

 

  亦看好“稀缺性”品种的投资机会

 

  例如,在香港市场买不到的优质医药、食品饮料、传媒、机械等 A 股股票。我们看好高 ROE(如连续三年 ROE 大于 10%)且高成长(如连续三年业绩增速在 15%以上)的公司。

 

  沪港通政策点评:我们更看好稀缺性品种的投资机会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对外正式发布了预期实施沪港通项目的具体原则,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将允许两地的投资者通过当地的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双方需要 6 个月的准备时间,之后沪港通正式启动。

 

  我们的解读如下:

 

  1、沪港通实施的额度、投资者与标的均有一定的限制,但短期内利好两地投资者的情绪。从公告内容来看,试点初期的限制性体现在:

 

  (1)额度限制。沪股通总额度为 3000 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130 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 2500 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105 亿元人民币;

 

  (2)投资者限定。港股通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与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 50 万元人民币的个人投资者,沪股通暂时没有明确投资者的具体要求;

 

 

  (3)标的限制。沪股通标的限于上证 180 指数、上证 380 指数和上交所的A+H 股票;港股通标的限于恒生综和大型股指、恒生综和中型股指和同样的A+H 股票。

 

  2、我们认为,从制度设计上看,沪港通机制短期内对 QFII/RQFII/QDII 冲击有限。其一,沪港通试点实施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比如港股通不能买卖深交所上市的证券产品,不能买卖上交所上市的债券、基金等,QFII 与 RQFII 则不受此限制;其二,QDII 海外投资市场和品种更加广泛,胜过沪港通的吸引力;其三,如何区别对待已经存在的 QFII/RQFII 资金与新进入的沪股通资金在税收、资金回流等方面的问题,未来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不过,证监会公布的试点额度较我们之前预想的大很多。从目前的数据来看,QFII 额度已经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RQFII 刚刚超过 1800 亿元人民币,QDII 为 866 亿元人民币,而沪港通试点就有 5500 亿元人民币。

 

 

  3、投资建议。

 

  (1)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会追逐 A+H 上市的股票,特别是 A 股对 H 股大幅折价的大盘蓝筹公司。但是,我们认为风险在于两地投资者都会认为对方的资金会净流入本地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预期香港资金会来追逐 A 股的折价公司。事实上,在 QFII/RQFII 可以进入的过去一段时间内,A+H 的折溢价问题一直存在,这是否会因为沪港通就消失或者大幅收窄仍具有不确定性;

 

  (2)沪港通有望利好券商股,我们维持推荐;

 

  (3)我们还看好“稀缺性”品种的投资机会。例如,在香港市场买不到的优质医药、食品饮料、传媒、机械等 A 股股票。我们看好高ROE(如连续三年ROE大于10%)且高成长(如连续三年业绩增速在15%以上)的公司。

 

 

  风险声明

 

  我们认为,A 股市场中期内面临的下行风险至少包括:(1)房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速下滑,造成地产上游行业的需求不足;(2)中长期资金价格一直高于制造业 EBIT 净利率,制造业投资意愿长期不足;(3)QE 逐渐退出,国内资金陆续撤离,新增外汇占款长期向下,资金面一直紧绷。(陈李、蒲延杰、夏钦、张博/UBS瑞银)

0
标签: 沪港 内应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