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深圳何以超上海

2014-04-01 13:15 814

  原标题: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深圳何以超上海柏可林 摄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通过两项独立数据源——城市特征指标和网上调查问卷

  原标题: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深圳何以超上海

柏可林 摄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通过两项独立数据源——城市特征指标和网上调查问卷反馈,对全球83座金融中心进行介绍、评分与排名。

  2007年3月,英国商业智囊机构Z/Yen集团首次公布GFCI调查结果,之后每6个月更新一次。

  2014年3月,第15期调查结果GFCI 15问世。深圳成为亚洲地区评分和排名上升幅度最明显的城市,一举超越上海位居榜单第18位,上海名列第20位。

  “打击共分为两种,一种使人成长,另一种毫无用处。”这是最近大热美剧《纸牌屋》中Francis Underwood的台词。回到现实中,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本次从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榜首跌落的伦敦,也同样适用于最近两年花了大力气,却被深圳一举超越的上海。

  在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榜单中,深圳凭借37分的分数增幅,从原本的第27位一跃来到第18位,尽管上海得分也有5分的增加,但排位却下滑4位,跌至全球第20位,并跌出了亚太地区前4位。尽管千分制评分体系中2分的分差并不足以分出孰优孰劣,但深圳的迅猛增长却依然值得关注。

  深圳新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袁红兵对深圳的评价非常直接:“我觉得深圳的优势其实就两样,一是政策、二是香港。”

  “原先在广州和深圳之间也有过犹豫,后来了解到深圳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增值税和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况且早期像华为、中兴这些创新企业已经在深圳做出了成绩,再加上深圳毕竟和香港相连,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深圳。”袁红兵坦言。

  如今正紧锣密鼓筹划新为IPO事宜的袁红兵,对将来通过香港对外进一步推广业务也是信心满满。

  深圳:前海优势明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一直有这么一个疑问,税收政策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到底起不起关键作用,后来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伦敦的个人税负非常高,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全球金融中心数一数二的地位。”

  孙立坚认为,比起税收的优惠,一个城市金融服务环境与便利性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而深圳的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深圳开放的力度与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优势。上海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贸区的进程中对于税收政策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尽管优惠的税收政策能够促使一批企业前来入驻,但真正吸引外资企业的更应该是金融服务环境的便利。

  “作为企业来说,首要关心的倒不是税负高出多少,而是一笔交易能不能迅速地完成。如果一个城市的环境糟糕,耽误了交易时机,造成的损失比税收可要大得多。”孙立坚表示。

  实际上,深圳打的就是“香港牌”。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国家给予的特权,而深圳很好地利用了这一体制外的优势,获得发展实则无可厚非。与深圳甚至香港不同的是,上海处于国家体制层层包裹之中,地方上任何金融的业务开放都不是由上海市政府来决定,而是由一行三会统筹。

  “但我并不认为前海会走得更远。”孙立坚对深圳的进一步发展并不乐观,“深圳能不能在开放的同时建立好风控系统很关键,很多地方的开放最后走进死胡同,都是由于推进开放速度过快导致的。这样的城市在经济大环境没有受到冲击时丝毫看不出风险的迹象,但通常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无法保全自身。”

  对此,袁红兵深有同感,“2009年,金融危机逐渐退却,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上升,我们客户的营运能力又还是老样子,看到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亏损。那个时候觉得成本又高、市场前景也不明确,公司原本还在上升期,我们却都很悲观。”

  原标题: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深圳何以超上海

  上海:“稳中求进”

  国家对前海经济的包容度已经决定了,上海无法复制香港或是深圳的发展模式,政策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上海能够走多远。最近两年里,上海针对国家担心的问题做了积极调研,对上海来说,今后如何能和前海提供一个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上海“不合适也不应该”去走香港发展的老路。“晚来的如何做得过先来的?尤其是对原先已经在香港开展业务的企业,上海对它们的吸引力并不大。上海自贸区挂牌半年来,在进出口贸易和外资引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目前看来,开放的力度还需加大。”

  孙立坚去年在香港考察访问时,香港方面的专家曾向他表示香港对上海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崛起的担忧。“他们最怕的就是我们的金融做渗透性,不是自贸区账户的管制,而是自贸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的流转互通,到时候国内13亿人的大市场和庞大的资金量,又岂是香港可以比的。”

  孙立坚认为,如果说深圳的优势是背靠香港,那么上海的优势就是背靠内地,一旦国家能够给予更多的制度红利,上海的竞争力就将进一步加强。

  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私营企业业务部经理徐女士扎根上海已经超过了十年。在被问及过去两年上海的发展是否对公司造成影响时,徐女士表示:“我们公司做出口贸易比较多,所以相比之下,国外经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更加直接。近两年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对外贸易的手续简化了不少。”

  徐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上海对出口业务的管制非常严格,办事人员必须先去外管局领取单据,每张单据上都有一个惟一的编码,只有输入正确编码才能完成报关,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究其原因还是国家对外资和外币控制有所放宽。“上海虽然没有大刀阔斧的贸易政策改革,但却是真真正正给处理、操作业务的人带来了便利。”

  前景:上海更为耀眼

  尽管上海在本次全球金融中心总榜单中下滑至第20位,但在网上问卷调查环节“接下来三年会越来越重要的金融中心”排名中,上海列在了全球第5位。

  深圳证券交易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管也表示:“深圳利用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上海的路,短期内的收益会很明显,但二者相较之下,我其实更看好上海。比起一味追求快速出成绩,回过头再来承担成长的阵痛,上海如今的发展步伐虽不算快,但却更加适宜,上海比深圳的人才优势更大,所以并不需要担心。”

  上述主管认为,在全球如此不稳定的环境中能“稳中求进”,采取谨慎的发展模式,正是国家需要上海选择的一条发展之路。

  最近,全球最大的货币经纪商英国毅联汇业CEO Michael Spencer在上海接受了《国际金融报》的独家专访,Spencer对上海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待:“上海势必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尽管目前从全球来说,上海不太重要,但我相信十年之内,上海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Spencer认为,上海与香港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着强大的国内本土产业支持,无论在银行业、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业都有着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规模和资源,而这也正是他选择将毅联汇业的业务带到上海的原因。“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它并不是首都,但本身的资源优势使它成为了美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城市。而我认为上海也将是这样,它尽管不是首都,但却有着首都没有的东西。”

  孙立坚则将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归纳为“三位一体”,并进行了形象的表述:“首先我们要把市场平台做强,第二个是要把人才做强,第三个就是要把产品创新做强,这就相当于舞台、演员和道具,只有这样才能演一出好戏。分阶段来看,中国金融的崛起第一步应该是金融业务的实力成为世界一流,然后平台产生集聚效应,最后才是竞争力评价逐步提高,这样就离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不远了。”

0
标签: 金融 深圳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