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融改革“积小步成大步”
“总体而言,外界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支持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过度乐观、过分悲观、客观评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则指出,金融改革必定会承受风险,但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中国不能做贸易的巨人,金融的矮子”。
本报讯 (记者傅盛裕)“总体而言,外界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支持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过度乐观、过分悲观、客观评价。”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推进与实施”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研究员顾铭德认为,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积小步成大步”,成熟一项推动一项,背后有着“风向标”的意义。
在顾铭德看来,起初期望过高,是因为自贸区属于新生事物,不少人对之抱有“政策飞地”的想法,结果发现,这种理解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于去年12月出台后,细则迟迟未能落地,导致信心回落。直到今年2月下旬,多项细则逐步实施,外界的评价又趋向平和。
本次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主办。与会学者认为,自贸区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当先于资本项目开放。但专家也提醒,利率市场化必须有全国的统一安排和计划,否则将出现“利率碎片化”的局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则指出,金融改革必定会承受风险,但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中国不能做贸易的巨人,金融的矮子”。